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姚静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姚静

身份证号码:13018219850405XXXX 050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注入了大量的活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混凝土是主要的应用材料,将混凝土作为主要填充物,其决定着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若想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应用价值,必须加强对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控,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与精湛的施工工艺,进而降低混凝土施工质量风险。针对此项问题,本文就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包含胶凝类材料、人工性石材等,将这些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搅拌,进而振捣成型,最终还要做好养护与管理,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混凝土结构。将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材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具有耐火性强、稳定性强、强度大等多种特点,将混凝土作为工程结构的主要填充物,采取此种方式能大大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然而,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多种问题,使得施工质量受到威胁。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分析

1.1、麻面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时,麻面问题时常发生,其会对项目的工程质量构成威胁。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发生麻面,就会让建筑物的表面发生褶皱、缺浆等多种问题,让表面变得粗糙不平。尽管混凝土麻面不会对工程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构成威胁,也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承载性能,但是对墙体、地面等构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对建筑结构的美观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美观度,应处理好混凝土麻面问题,进而增强整体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1]。

1.2、钢筋暴露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部分,钢筋暴露问题较为突出。而今,我国的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不断革新,诸多施工技术被应用到混凝土施工之中,强调混凝土与钢筋的相互结合,旨在增强结构体的强度与承载性能[2]。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相互结合的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了钢筋的稳定性、混凝土的粘合性等优势,将二者的性能相互结合,可大大增强结构的稳定性,能有效避免发生钢筋暴露现象。

1.3、裂缝问题

开展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时,裂缝是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会威胁着整个结构主体的稳定性与强度参数,致使结构的承载性能大大降低[3]。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而言,混凝土质量是决定性因素,为保证施工的科学性,强化对施工质量的管控,应立足于混凝土自身的质量属性,以提出合理的质量管控方案。此外,开展混凝土施工时,会受到地质环境、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与人为因素等的影响,使得混凝土质量存在不达标的问题,也极易出现裂缝问题,面对此类问题,应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对可能隐藏的风险予以管控。

2、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2.1、前期施工准备环节

为保证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前期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对各项要素予以考量,以降低施工质量风险。施工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要注意以下两个层面:

(1)精心选择水泥材料。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而言,水泥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控制施工质量,必须做好对水泥材料质量的规范与管理。若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应选择商品性混凝土,若工程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差,最好不使用商品性混凝土,否则会为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在选择水泥时,必须要慎重对待,只有控制水泥质量,才能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提供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应精心选择水泥供应厂家,保证供应商应具备足够的资质、行业信誉、水泥质量等,最好选择品牌性供应商,是控制水泥质量的重要途径。水泥选择完毕后,进入到施工现场时,应及时开展水泥抽检工作,保证水泥要具备相关质检标准与合格证书,以降低水泥质量风险。为控制水泥质量,还应对水泥的存放进行规范,水泥库房所处区域应为防雨、防潮地带,防止水泥与潮湿的地面接触[4],若水泥受潮后极易出现结块现象,最终会影响水泥的应用价值。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不同的环节会选择不同规格的水泥,例如,在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使用低水热化功能性质的水泥,还可添加粉煤尘、低温水等资源,来增强混凝土防御效果。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为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混合比,积极开展混凝土试验工作,在设置配合比时,应结合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强度等级等的差异,及时考虑水泥砂石中外加剂、含水量情况,然后得出合理的配合比参数。此外,操作人员还应对施工环境、交通运输情况灯予以考量,为配合比设定提供参考与依据。

2.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根据配合比参数来准好一系列的原材料,并对材料进行计量,将相关的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之后,将混凝土运输到建筑工地,在现场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混凝土浇筑前,要对施工现场的基本环境、模板质量等予以严格检查,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实现浇筑与施工环境间的无缝对接,还要对混凝土材料的下落高度进行精准控制。一般来讲,在开展浇筑施工时,从吊斗位置上下落高度参数应控制在2.0m以内,若超过2.0m,应使用溜槽、导管、串筒等元件来进行处理与应对[5]。实施振捣操作时,为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控,可使用插入式振捣器,且应用振捣器时,不可在同一区域进行长期逗留,否则极易出现离析现象。浇筑工作的开展,应使用分段式方式,在现场使用振动器来辅助施工,旨在保证分层使用的厚度参数,且厚度参数应控制在300.0mm左右,振动点则要依照先纵后横、先远后近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运用分层浇筑方法能大大提升振动质量。振动操作时必须要谨慎、规范,浇筑好的商品性混凝土,要在凝结之前可实施第二次浇筑,这样可大大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也可提升混凝土的粘合性。

2.3、施工后养护管理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要做好后期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只有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才可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牢固性,是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一项重要工作。混凝土的养护,就是在适宜的湿度、温度环境下,以求最大程度上控制表面热量散发程度,适度减少水分与热量的流失,适度减少表面的温差,能有效防止裂缝问题的发生。此外,为加强对混凝土表面湿度的管控,应选择湿润的草帘或麻袋进行覆盖,若混凝土表面湿度不够,会让表面水分严重缺乏,失水问题变得愈发严重,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变得更为疏松,极易发生干缩与裂缝问题。对混凝土进行科学的洒水养护,会减慢表面的冷却速度,降低水分蒸发量,特别在夏季酷暑季节,最好使用湿润度强的草袋进行覆盖,禁止混凝土被强烈的阳光所照射,若温度低于5℃,则无需开展浇水养护工作。在冬季开展混凝土施工,应适度增加一定的热源,并设置一定的草帘进行覆盖,以实现对温度参数的管控,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3、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大,工期长,所涉及到的要素也较多,其中,混凝土施工很是关键。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工程结构的牢固性与稳定性都是不可忽视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会产生致命的影响。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提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控,科学处理混凝土麻面、钢筋暴露与裂缝等多种问题,及时做好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施工过程与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是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何董哲.现代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154.

[2]张炜.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6(17):50+54.

[3]徐瑞娟.探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6(14):119~120.

论文作者:姚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姚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