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实主义”研究近况_量子论文

中国“现实主义”研究近况_量子论文

国内“实在论”研究近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在论论文,近况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国内科学哲学界对量子力学中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实在论展开了热烈讨论。这里仅就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的讨论作一综述。

国内学者的实在观

国内学者大都自觉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都承认有一个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的物质世界的存在。但对应该怎样把握和认识这个客观世界,学者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实在论。

邱仁宗认为所谓实在就是独立于人心之外的存在。这种实在是指个别的事物和东西,而不必在它们的后面再去寻找另外的实体。这种实在可以称为物理客体。科学可以告诉我们世界上存在着哪些客体。他认为每一个物理客体都有区别于其他客体的自我同一性;这些客体及性质、关系都是复杂多样的。当这些客体与人类心智发生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时,就形成了人们关于实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实在模型也必然是多元的。关于实在的理论模型不会有一个堪称唯一真实反映客观实在的真理。他指出实在论是关于世界本性的本体论哲学。有学者称这种实在论为“个体实在论”。

罗嘉昌、胡新和提出了“关系实在论”。他们认为关系实在论来自于量子物理实在观变革的启示。关系实在论认为实在并不是指孤立的有形个体或者是这种个体固有属性的总和,而是把关系作为实在来看待。他们认为实在是限定于一组关系结构中的潜在可能性和显现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性质在各自与环境特定的关系中显现,也就是作为物理实在的性质和个体的实在性都限定在特定的关系结构中得以定义、描述和构造。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就是探索这些关系之间的关系来把握实在的真实蕴含。关系实在论的基本内容:实在是关系;关系是实在,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先于关系者。他们还认为关系实在论的本性是多元的,平权的,它反对绝对终极的实在观。

张华夏提出了“实体实在论”。他认为实体是指宇宙间独立存在的具体个体、特殊事物或个别事物。世界是由实体组成的。实体具有各种属性,处于各种相互关系中,并发生着各种相互作用和经历着各种事件与过程。实体是基本的实在。他认为既不能把实在理解为各种属性的总和,因为属性只能是实体所具有;也不能把实体消解为关系,因为离开了实体,关系就失去了依托而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他认为实体是实在的,但实体并不是唯一的实在。他认为活动和关系也是实在的。实体实在与过程实在和关系实在是相互补充的,因而实体实在论与活动实在论或关系实在论也是相互补充的。

成素梅、关洪认为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实在:自在实在、物理实在、理论实在,三者均是同一实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物理学家通过物理操作将自在实在转化为物理实在,通过思维操作将物理实在转化为理论实在。他们认为实在论是关于本体论、认识论和真理论相统一的学说:在本体论上,承认研究对象(不管是否被观测到)的客观独立性。在认识论层次上把科学研究活动看作是寻求真理的过程,科学研究是通过主体参与来认识和把握客体的。科学理论描述的理论实在是对自在实在的一种能动地反映;在真理论上,主张真理符合说,认为在一定范围内正确的理论是对自在实在某种程度的正确反映。量子实在论就是这种“统一实在论”。真正的哲学的实在论应是这种“统一实在论”。

钱时惕认为实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本体实在。 其核心是物质客体。这种实在是独立于认识主体而客观存在着的自在物。(2 )经验实在。它是本体实在在感性认识层次的表现。(3 )理论实在即知识体系,它是本体实在理性层次的表现。它是根据感性经验通过理性思维自由创造而建立起来的。本体实在是最基本的实在,是纯粹的客观实在。经验实在和理论实在只是本体实在的不同表现,仅具有弱实在性。

王贵友提出“整体实在论”。他认为整体实在论是建立在当代科学基础之上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量子场论和玻姆的隐序理论;二是系统科学和自组织理论。整体实在论认为实物与场,关系与活动作用,物质、能量与信息具有等同性,它们都统一于整体系统中。这种系统则是实在的。系统的整体实在性比抽象的物质、理念更加实在。

陈晓平认为关系实在论有某种内在不一致性,因为若按“无穷倒退”的方式说下去,将会导致关系最终不能被称为实在。我们不能说某某是实在的,而只能说相对于某某关系,某某是实在的。就“关系”而言,它是否实在也要取决于它所相对的更高层次的关系而言了。为此他提出了“互补多元实在论”。他认为关系实在论只是诸多实在论——诸如个体实在论,场能实在论等的一成员,它们之间都是平等的,相对的和互补的。

郭春贵,肖显静在他们的“实验实在论”中认为从本体论上说,实验不是实在,而是对实在的操作和确认。实验中获得的实验事物是理解科学实在的要素。实验事实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保证了理论的客观性,保证了理论指称的实在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方法是我国实在论研究的特色。

量子力学与实在论

对量子力学中的哲学问题的深入研究是当代实在论发展的动因。国内实在论者主要是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的:(1 )微观世界是如何存在的。(2)怎样认识微观世界, 理论能否正确地认识微观世界;如何保证理论的客观性。(3)对量子力学理论完备性的看法。

王玉北认为微观客体具有两种性质。其中第一性质是微观客体自身固有的,如质量、电荷、自旋等;第二性质是指微观客体同观测仪器相互作用的性质,如位置、动量等。第一性是实在的。第二性质不具有独立于观测仪器的客观实在性,它只是微观客体所具有的潜在可能性,它的实现既依赖于微观客体本身,又依赖于与之相互作用的观测仪器。微观客体本身存在与否与是否观测它无关,而微观客体的状态则与观测作用有关,当观测作用发生时,微观客体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李莉、王为高认为量子力学所描述的是观测仪器作用后的微观实在的种种表现。由于在对微观实在的观测中,仪器的作用不可剔除,因而量子理论所描述的观测到的对象已不再是观测前的微观实在本身,只能是微观物理实在。但这并不能说微观实在是不可认识的。微观物理实在是微观自在实在的一个投影,如果将微观自在实在的各种投影即它的各个微观实在互补起来,形成整体,这一整体就反映了微观实在本身。但这个认识过程是一个无限趋近的过程。不能把物理实在等同于自在实在。他们还认为科学是探索活动而不是破案。科学活动使大自然呈现出一种我们要描述和所能描述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科学活动而形成的而不是事先业已存在的。科学只是对实践和实践的认识,而不是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李振伦认为事物都是处在各种联系之中,微观客体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就是微观客体的本来面目。有人认为微观客体在被观测时已改变了面目,不是微观客体的本来面目,这是错误的观点。他认为观测、试验并不创造客体和客体的性质,不过是使客体本身固有的性质在纯粹条件下充分表现出来。同时他认为对客体的知识,是在实践中改变客体的状态而获得的。

胡新和认为在微观领域,实体的状态本身是非完全确定的,其物理量(性质)的本征值本身是唯一的。实体及其性质都有赖于它们与包括测量仪器在内的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虽然,参照系的选取,仪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都不是独立于人心的,但实体及其性质在确定的参照系中取值,与确定的仪器的相互作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都是物理的,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即使其作用结果的非唯一性,也可对每一结果作不依赖于人的确定的几率预言。简言之,微观实在具有不能直接为我们所经验的特征,它的实在性只有在关系中显现;其概念构造是立足于不同关系中显现的各种量子性质的整合。

成素梅、关洪认为量子实在是由量子理论所描绘的科学实在。量子实在是对客观存在的微观自在实在的一种反映。量子实在是潜在性的实在,它的现实性是依赖于测量仪器的作用,这样就造成了量子系统在被观测时和不被观测时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量子实在作为理性建构的产物,无疑被打上了主观烙印。如何保证量子实在的客观性呢,他们认为(1)从研究对象上看, 量子客体是物理学家通过物理操作将客观的自在实在转化而成的。(2)从量子理论的形成看, 理论的形成始终受到不依赖于人类的自在实在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各种量子理论的殊途同归恰恰说明了这一点。(3 )量子概念内涵的客观性是物理学家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确立的。他们还认为量子实在所描述的是更接近于实际的实在图景。

殷正坤认为作为本体论的实在论者,虽然相信有一个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但这并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科学理论与这个世界所有的元素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任何一个科学理论被视为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有其适用范围,在这个条件、范围里,这个理论是对实在的描述,同时也包含着理论虚构。这种虚构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根据一定的现实原型和经验材料。正是理论中有虚构,所以它使得任何科学理论都不会变成永恒的终极的真理。

在观测装置与量子力学的实在性问题上,宋伟认为对于微观客体,主体必须借助于观测装置来把握。观测装置既是记录微观客体信息的仪器,又是加工微观客体的工具。在工具作用之前,微观客体是以哪种方式存在是无法断言的。微观客体以哪种方式存在是由观测装置所创造的技术环境所决定的。在量子力学中,测量装置是主体的手段,与主体构成测量中的复合主体。但不能由此来否认量子实在的客观性。因为从测量装置角度看,量子实在的客观性是由测量装置所赋予的。测量装置是由人所制造,但它一经建立便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操作过程是现实而客观的实践活动,任何人在同样的装置进行同样的操作就必定得到同样的结果。量子实在的客观性是有条件的,量子实在可以离开具体的人而独立存在,但它不能离开观测装置存在,因为许多微观客体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只有在实验室特殊的技术和装置下才能生存。

有的学者认为在对微观客体测量中,仪器对被测客体有异常明显的相互作用,以致改变了微观客体的面目,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不可改变的,随着科技进步,人们一定能够认识、利用比目前微观客体更小的物质微粒来作观测武器,到那时对微观客体的观测与我们现在对宏观客体的观测没有什么区别了。

国内学者大多数都承认量子力学是统计性理论。这种统计性不是把一些不确定的知识强加给对象,而是微观客体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量子理论原则上是对一切可能的物理测量的结果做出统计性的预言,并且同实际测量的结果很好地相符合;它可以给出作为统计理论应当给出的所有的可能的知识。虽然不能说量子力学已经成了严格的公理化体系,但它已经是一个自洽并且完全的理论。

标签:;  ;  ;  ;  ;  

中国“现实主义”研究近况_量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