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李景杉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分析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中,纳洛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抢救,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后遗症发生例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例数多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且苏醒时间快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纳洛酮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纳洛酮;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临床效果;后遗症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患者吸入了未燃烧尽的含碳物质生成的一氧化碳,造成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与其产生结合,使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严重丧失,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等[1]。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部疼痛、行为异常、定向障碍等,中毒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肢体偏瘫等[2]。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需要接受及时的急诊抢救,否则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我院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应用纳洛酮,收到极佳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后均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排除标准为: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患者、心脏病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脑血栓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5—71岁,深度昏迷患者21例,浅度昏迷患者10例;实验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6—73岁,深度昏迷患者20例,浅度昏迷患者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抢救,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快速脱离中毒环境,让患者行平躺体位卧床接受抢救。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清除患者气道的阻塞物,确保患者气道畅通,并让患者接受吸氧,将输氧量设定为6—8L/min,并给予患者地塞米松,以此减轻患者的脑部水肿程度,加速患者脑细胞的代谢。若患者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的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注射,护理人员遵医嘱将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0.9mg的纳洛酮混合,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均需要控制在半小时之内[3]。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例数、后遗症发生例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并加以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9.0软件包进行计算,计数资料表示为[n(%)],利用X2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 ),利用t值对其进行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症状缓解及后遗症情况

由上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后遗症例数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苏醒时间

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3.5±1.5)h,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1.5±0.05)h,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后t值为7.420,P=0.000<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中毒是临床急诊科十分常见的疾病,患者中毒后的起病速度很急,病情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急性中毒主要是指有毒物质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造成患者的机体出现严重损伤,患者机体主要器官功能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4]。在急性中毒中,一氧化碳中毒十分常见,患者主要是吸入了没有燃烧完全的含碳物质,导致患者呼吸和血液中出现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会在患者的体内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导致患者的血氧供应严重不足,患者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缺氧症状等[5]。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若未能接受及时的急诊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更为科学的急诊抢救十分必要。

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常用方法是让患者接受吸氧处理等,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避免患者由于身体严重缺氧造成循环性的恶性机体损伤。但是,常规的急诊抢救方法对于部分患者特别是深度昏迷的患者效果较差,患者苏醒时间会被延长,甚至出现后遗症等。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患者的脑部组织受到损伤,患者的脑细胞会出现水肿。这是由于患者脑部的内源性阿片类物质明显增多,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到抑制,造成脑水肿生成。纳洛酮是临床常见的阿片受体拮抗药物,可以有效组织患者体内的内源性阿片物质给患者的脑部组织造成严重损伤,有效增加患者缺氧后的脑部血液流量与脑灌注量,避免患者出现肢体偏瘫,有效缓解患者的昏迷症状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接受纳洛酮注射治疗后,药物成分可以与患者心脑部位的阿片受体快速结合,避免阿片类物质对患者的呼吸、心跳等中枢形成较强抑制,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输出量,避免患者由于缺氧等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此外,患者接受纳洛酮注射治疗后,患者体内神经细胞三磷酸腺苷的代谢会得到显著改善,神经细胞可以得到更好地保护,可以避免患者出现缺血再灌注等不良现象。与此同时,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接受纳洛酮注射后,体内的氧自由基会得到较好清除,脑部细胞会得到很好地保护,患者脑部水肿的程度也会出现明显下降,这对于患者的急救与后续康复十分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急诊抢救,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抢救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注射。在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后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达到90.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64.5%的症状缓解率。实验组患者接受纳洛酮注射之后的后遗症发生率仅为6.5%,远低于对照组患者32.3%的后遗症发生率。此外,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就可以明显看出,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存在极强的应用优越性。

结语:

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中,纳洛酮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中毒症状,降低患者后遗症的发生几率,并且可以帮助患者快速苏醒,值得在临床中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国超.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疗效[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09):22-23.

[2]贾晓博.纳洛酮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抢救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05):158-159.

[3]陈祚和,曾凡荣,罗星.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0):127-128.

[4]程志刚,谢民民,周贵龙.纳络酮抢救急性中毒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清醒时间的影响[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23(05):292-294.

[5]曾志祥.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纳络酮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8):28-29.

论文作者:李景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5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李景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