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杨黎丹

职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杨黎丹

威海市水产学校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 要: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了全社会普遍的重视和关注,受其影响,近年来,各类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办学规模等方面也存在着“软硬件”不足的问题。比如,缺乏高水平的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教师以及专业带头人,检验检测设施与设备落后,等等。

关键词:职校 食品检测类专业 问题对策

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食品检测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中,通常使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包括教学实训和实习)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

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进校学习两年后也就是到大学三年级才可以接触到所学专业岗位技能,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这容易造成学生对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着眼于全面提升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水平,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依据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检测类专业特点,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职业体验、课程实验、教学实习、专业实训、顶岗实习”,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结合食品生产与加工企业的阶段性需求以及学生毕业后预期的就业企业和岗位,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或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职业体验,了解行业企业情况。

每年“3.15”、国庆中秋节、元旦春节前均是检测机构业务繁忙的时机,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省粮油肉品质检中心”、“省畜产品质检中心”等政府职能检测机构,参加到实验室样品处理、实验检测等活动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实践能力在具体的活动中得到锻炼。

二、改善改进课程体系

良好的课程系统是提升学习实效的重要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议今后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课程体系技能化,教学过程实践化”的思路,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开发课程,参照企业岗位标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采取“教师、企业专家、学生”三方结合的方式,联合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学习教材,并不断丰富和充实课件、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三、配齐配强师资队伍

针对目前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薄弱环节,建议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制定《优秀教师长远引进计划》,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并聘请食品药品、质量监督部门以及食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举行交流研讨会议,为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全面配齐配强师资力量。同时,可以每年安排教师外出进修或参加国内专业技术培训班,通过听取优秀教师公开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专业培训、短期进修、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促进骨干课程教师知识的更新,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

四、共建共享检测设备

针对目前职校检测仪器、设备更新存在的资金短缺、维护费用高等问题,可以采取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做法,在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购置先进的检测仪器,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实现企业、学校共享资源,并在就业、实习等方面加强合作,合作企业可以接受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直接对接工作岗位,增加学生实习机会,同时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检测服务,满足各方要求,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互利共赢。

五、改变毕业设计模式

从某种程度上讲,毕业设计不但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反映培养目标的完成情况。为此,我们借鉴有关国内外院校的毕业设计环节的经验,结合本专业岗位特色,研究和改革现行的毕业设计模式,即由单一性“研究论文和研究综述”模式改为开放式毕业设计。开放式毕业设计主要指选题的开放,也就是说选题不仅仅局限于研究论文或研究综述,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专业、实习环境和内容、志趣及发展方向、就业及未来岗位等因素选择毕业设计的内容。开放式毕业设计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市场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詹忠根 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06,(21)。

[2]陈小梅 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08)。

[3]余奇飞 杨芝萍 蔡晓雯 郭巧玲 陈莲 高职院校设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29)。

作者简介

杨黎丹,1987年6月1日,女,汉族,籍贯:山东省荣成市, 现为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师。

论文作者:杨黎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职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杨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