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 要】目的 分析急诊小儿手足口病采取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观察,随机表分组,甲组(43例,应用常规护理)、乙组(43例,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比较满意度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 乙组患儿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甲组,有统计学差性(P<0.05),乙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5.35%比甲组79.07%高,有统计学差异(2=5.108,P<0.05)。结论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用于急诊小儿手足口病中,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诊小儿手足口病;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满意度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164-01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以年龄<5岁儿童为多发群体,患儿多表现为口腔、手、足等部位有疱疹、发热、口腔疼痛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则会延误病情,进而诱发循环功能障碍,危害性极大[1]。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用于小儿手足口病中,对防止患儿病情恶化,促进患儿康复极为关键。本次研究对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现对干预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观察,患儿选取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随机表分组,甲组、乙组各43例,甲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范围6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2.9±0.7)岁,病程12~46h,平均病程(36.8±1.7)h;乙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范围10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3.1±0.6)岁,病程11~45h,平均病程(37.1±1.5)h,对患儿基本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无差异性(P>0.05)。
纳入与排除标准[2]:(1)纳入标准:通过临床体征检查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病情严重患儿;合并其他疾病患儿。
1.2方法
甲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即加强患儿就诊环境的清洁,做好就诊区域的消毒,告知患儿家属注意事项,加强患儿饮食、营养指导,遵医嘱用药,有问题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取得患儿家属的支持与理解。
乙组患儿采取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具体如下:(1)成立干预小组:由 3~5名护理人员组成责任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落实护理人员的责任,并制定预警护理流程,所有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该流程进行操作,以保证患儿病情的变化可以及时被发现。(2)重症预警干预:患儿入院后要及时评估病情,加强巡视次数,监测患儿重症预警表现,定时进行体温测量,并准确记录,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师。(3)生活护理:加强患儿的口腔护理,密切观察口腔疱疹分布情况,对于可以进食的患儿,需要鼓励患儿积极进食,并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加强患儿皮肤的保暖工作,以无菌操作为原则,保持患儿就诊环境通风良好。(4)心理干预:患儿家属因担心患儿病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等症状,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儿家属的心情,多与患儿家属沟通,耐心为患儿家属讲解相关问题,安抚患儿家属情绪,让患儿家属能积极配合,促进患儿病情的好转。
1.3观察指标
对患儿的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满意度指标进行观察,满意度应用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由患儿家属代替填写,满分100分,满意:评分≥70岁,不满意:评分<70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为患儿家属的满意度[3]。
1.4统计学方法
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指标数据处理,用()、(%)分别对计量、计数资料表示,并分别予以t检验、2检验,若检验后数据有差异性,表示为P<0.05。
2结果
2.1疱疹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结果
乙组患儿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甲组,有统计学差性(P<0.05),见表1。
2.2调查后满意情况结果
甲组、乙组患儿家属满意例数分别为34例、41例,不满意例数分别为9例、2例,乙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5.35%(41/43)比甲组79.07%(34/43)高,有统计学差异(2=5.108,P=0.024<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以手、足、口为主要发病部位,可由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对患者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手足口病发病迅速,如果控制不及时,随着病情的恶化,则会累及神经、呼吸等多系统,因此,加强患儿的护理干预,对预防病情的恶化十分必要。
早期预警护理模式由英国学者最早提出,在多行业广泛应用,且应用效果突出。近几年,该护理模式逐渐开始用于医学界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患者对该护理模式均较为认可。在急诊小儿手足口病中采取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主要通过成立干预小组、加强患儿重症预警干预、生活护理、心理干预,从而使患儿、患儿家属均可以得到全面的干预,以减轻患儿的症状,预防疾病恶化。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乙组患儿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甲组(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所有护理人员严格按照重症预警护理流程,保证了护理操作的有序性,利于及时发现患儿病情的变化,可以早期采取救治、干预措施,有效的阻止了患儿病情进一步恶化。满意度情况分析,乙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甲组(P<0.05),该研究结果说明患儿家属对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更为认可,能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从而促进患儿症状的改善,减轻患儿痛苦。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中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短,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保证了临床的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洁, 李建志, 解文, 等.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13 (24):108-109.
[2]张蕾, 鲍莹, 孟慧. 预警护理在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7,16(6):136-137.
[3]卢海霞.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在急诊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16(36):179-181.
论文作者:吴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家属论文; 重症论文; 小儿论文; 病情论文; 策略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