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论文_李继

浅议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论文_李继

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软土地基为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对软土地基地质情况全面分析和掌握,根据工地地质条件的特点和工程特性,进行技术、经济充分全面论证分析,按照软基处理的技术性能,选择最佳的软基处理方法;随着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成熟应用,创新思维观念,软基加固中的新技术也更多,充分结合现场地质资料分析把握,提出经济、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能促进设计、施工的有效加固效果。

关键词:软基加固技术;道路;施工技术

1软土路基的具体特征

1.1水密性大、空隙率高

软土地基具有水密性大、空隙率高的特征。通常来说,软土地基主要由黏性土和粉土两种土质构成,此类土质表面聚集着大量带有负离子的有机物质,能够高效吸收外界的水分,提高水密性。一旦水分渗入软土层,会使空气进入软土结构,进而产生空隙。

1.2抗剪切形变能力弱

因为软土结构具有水密性大、空隙率高的特征,所以其抗剪切形变能力较弱。且软土结构的黏性较差,一旦承载压力超过限定标准,就会导致组织结构发生形变,如果不及时采取加固处理措施,而直接在软土地基上开展道路施工,则会增加发生地基沉陷、路面断裂等问题的概率,缩短道路使用寿命。

2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2.1表层处理技术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关键技术应用中首先需要做好软基的表层处理,表层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表层处理工作进行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铺垫材料,构建铺垫砂层。这一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针对软地基含水率较大的性能而进行应用的,通过砂层构建可以实现排水固结和地下排水层的效果,有效降低填土层内部的水位状态,对于后期工程施工和其他技术应用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当前,在砂层材料选择中,工作人员可以优先选择粗砂、中砂,控制颗粒均匀吸食,将砂垫层、敷点材料、表层排水等三方面进行协调使用。此外,为了提升软基表层处理,工作人员还可以在软基的表层铺设土工织物,通过积极使用土工织物的抗拉强度,在充分应用土工织物耐腐蚀性的基础上,避免填筑路梯过程中导致软路基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整体提升软路基表层承载力。表层排水处理工作进行中,通过在表层建设排水系统,在表层添加进行一定的粘性土添加剂,提升土质之间密度,改善路基的压缩性能,以此提升路基的强度和硬度。当前,许多工程施工团队可以选择使用石灰、水泥、熟石灰等添加剂,能够通过化学反应的产生,降低软路基的含水量,且有效应对了时间推移土壤固结程度变化的状况,整体上提升了软路基的稳定性。此外,针对当前填筑路基进行排水系统施工,工作人员通过地表开挖沟槽的方式进行排水,降低路基表层的含水量,结合周围自然地理地势条件,保证表层排水的顺畅性。

2.2深层处理技术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关键技术在表层处理之后,需要针对软基深层进行梳理。工程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振动、挤密的方式提升整个软基的密实度,通过插入砂桩促使软基密度降低,通过挤密效应的产生,提升整个路基的稳定性,以此提升路基承载力,避免出现沉降的现象。同时采用水泥搅拌桩方式对软基进行加固也是当前常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是在充分发挥水泥加固物理化学反应基础上,通过将事先准备好的桩位灌注水泥,以此形成凝胶体,提升整个土体的稳定性、强度。实际应用中,水泥搅拌桩常使用的方法为干法、湿法两种方法,一方面湿法主要是通过应用水泥作固化剂,然后机械设备进行强力搅拌,形成符合地基。另一方面,针对水泥搅拌桩加固工作进行过程中,主要采用粉喷法、浆喷法两种方法。两种不同方法需要结合公路工程施工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和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软基土质本身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择,保证软基得到有效加固。

3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某市公路工程的长度 13 公里,全线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采用80KM/h,路基宽度 32m,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软土路基约占 52 万立方米,特大桥 5.3Km/1 座,大桥 2.5 Km/6 座,中桥 120 m/2 座,匝道桥 566 m/2 座,涵洞 312 m/11座,隧道 711 m/2 座,路基土石方 262 万立方。在该工程中,沿线软土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区广泛分布的软土,由淤泥、淤泥质土组成,埋深浅,约 1.4 米-3.8 米,厚度不均匀,局部较大,厚度为 1.6 米-15.3 米,下卧层为粉质粘土、砾砂、砾质粘性土。设计处理方法为:一般路段采用袋装沙井,构筑物段采用袋装沙井+CFG 桩复合地基,设置 2 层土工格栅处理。施工工艺流程:清除表土,填平路基,回填 30 厘米砂垫层,打设袋装沙井,然后进行 CFG 桩施工,再施工剩余的 30 厘米砂垫层。CFG 桩一般采用振动沉管工艺:桩位放样→桩机就位→桩机对中→振动沉管至设计桩底标高→向管内灌注混合料→振动拔出沉管、灌混合料。为了预防挤扁或者缩颈、断桩,CFG 施工顺序在纵向与横向,均采用隔桩跳打方法;为避免投料原因导致断桩,需要在拔管过程中连续补料;施工顺序不能从四周向内推进。土质较硬时,在已打桩中间补打新桩时,旧桩可能被振断或振裂,所以打桩过程安排观测地面隆起和旧桩偏离情况。拔管过程过程中不允许反插,防止断桩和夹泥。施工后在堆载预压期出现路基沿纵向开裂、往滑移问题。经过分析,主要原因是:1、匝道路基位于古旧河道上面,并且与河道平行,河道软土深,沉降大;2、受现场河道影响,施工图设计前地质钻孔位置位于河岸上,偏离路基,地质钻孔密度小,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匝道路基地质情况。施工进场后补充钻孔,匝道下面软土厚度比河岸处软土厚度大于 2-5 米。后续处理方案:结合补充地质资料,合理选择桩底持力层,在匝道路基临近河道一侧增加 CFG 桩,沿路线方向,增加CFG 桩布置,把 CFG 桩长度增加 2 米-5 米,CFG 桩内布置钢筋,增加抗剪强度。通过沉降观测和验收现场表明,后期沉降稳定,已经交工验收 3 年,路基质量合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关键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提升整个软基处理效率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针对当前软基处理特点和处理原则分析基础上,通过在表层处理和深层处理两方面关键技术的分析,强化对工程实际建设需求分析,保证表层和深层处理技术应用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以此整体上提升路基稳定性、牢固性,为公路工程地基整体建设质量水平提升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亮星,王守林,陈明.排水板堆载预压加固软基的固结沉降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S2).

[2] 王莉,谭卓英,朱博浩,等.淤泥冲击挤压作用下软基土石坝动力响应分析[J].岩土力学,2014(3).

[3] 郭秀娟.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 建材与装饰,2018,( 6).

[4] 付漫霞,卢国萍.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应用分析[J]. 工程技术:文摘版:223.

论文作者:李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浅议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论文_李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