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在臃肿皮瓣二期削薄中的应用论文_陈实,邱志龙

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在臃肿皮瓣二期削薄中的应用论文_陈实,邱志龙

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 湖南省湘潭市 411100

【摘 要】目的:分析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在臃肿皮瓣二期削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皮瓣移植术后臃肿臃肿且采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11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11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的情况发生,经过术后回访,皮瓣质地良好,色泽正常,改善了患者受区的功能,提高了受区的美观度。结论:应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于臃肿皮瓣二期削薄中,效果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显微技术;穿支皮瓣;皮瓣削薄;应用效果

临床上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软组织缺损常采用皮瓣移植术进行治疗,而皮瓣臃肿是皮瓣移植术产生的并发症之一,不但会影响受瓣区域的正常功能,还严重的影响外观,特别是四肢、面颈部等裸露区域[1]。临床上虽然有很多种治疗的方法,但大多都存在手术次数多,术后皮肤质量差的问题,如何提高治疗的效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在臃肿皮瓣二期削薄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且采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在12-50岁之间,平均年龄(27.4±1.4)岁;皮瓣臃肿畸形均由于皮瓣移植术后产生,其中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7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2例,背阔肌皮瓣2例;所有患者皮瓣削薄术距皮瓣移植术时间在3个月-24个月之间,平均时间为(6.4±0.7)个月,所有患者均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下削薄穿支皮瓣技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①术前清洁术野皮肤,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探查后,确定好皮瓣穿支血管蒂的位置后进行标记,安置好气囊止血带。②切开皮瓣、切开浅筋膜层后游离皮瓣,注意对主要穿支的保护。③显微镜下进行穿支血管的解剖分离至其汇入真皮下血管网处,保留穿支血管周围5mm左右的筋膜组织。④对浅筋膜内穿行的穿支血管进行游离后,向皮瓣周围削薄皮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保留合适的脂肪层厚度,仅削薄皮下组织。⑤皮瓣削薄完成后,松止血带,对皮瓣边缘进行止血后,切除原有的疤痕以及多于的松弛皮肤,整理穿支血管后,安置引流,间断缝合皮肤后,进行常规抗感染处理后完成手术。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则需要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术后11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的情况发生,皮瓣全部存活。经过术后回访(3-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色泽正常,改善了皮瓣受区的功能,皮瓣受区的美观度也明显提高。

3讨论

皮瓣移植术是治疗烧伤、烫伤等意外事故造成的局部软组织缺损常用的方法,但是术后很容易产生皮瓣臃肿的情况,不但会损害受瓣区域的正常功能,还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美观度,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困扰[2]。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皮瓣臃肿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皮瓣是具有血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的,临床上在为患者进行皮瓣移植术时,为了保证皮瓣移植时的血液运行以及皮瓣的存活,在皮瓣游离移植和皮瓣带蒂转移的时候往往需要保留一定的厚度,在移植时未做削薄处理,极易出现术后皮瓣臃肿的现象,这一类的为原发性臃肿[3]。还有一类为继发性的臃肿,多因患者继发性肥胖,皮瓣保留了原有区域皮肤组织的特性,出现继发性的增厚。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皮瓣削薄术有分次皮瓣削薄术、皮瓣切除皮肤回植术、抽脂术、去脂术等[4]。分次皮瓣削薄术是先将一侧皮瓣削薄待完全恢复后再对另一侧进行削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的保证皮瓣的血液供应,但是需要多次手术,手术伤口较大不利于美观;皮瓣切除皮肤回植术就是先将皮瓣皮肤与浅筋膜层切下,削薄后再次回植,此法容易出现植皮坏死的现象;而抽脂术、去脂术的虽然也可以起到消除臃肿的作用,但是并不能改善臃肿部位的皮肤问题,因此临床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

显微镜削薄穿支皮瓣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它是一种借助于显微镜清晰的呈像,将穿支血管、浅筋膜内的分支血管、真皮下的血管网进行分离后,再消除大部分的浅筋膜层的脂肪,同时修正患者进行皮瓣移植术时遗留的瘢痕以及多余的松弛皮肤的方法。此种方法应用于臃肿皮瓣二期削薄中效果良好。此次研究中术后11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的情况发生,皮瓣全部存活。经过术后回访(3-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色泽正常,改善了皮瓣受区的功能,皮瓣受区的美观度也明显提高,也说明显微镜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分析其原因如下:①显微镜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在削薄皮肤脂肪的时候借助于显微镜可以精细操作,有效的保护穿支血管、浅筋膜内的分支血管以真皮下的血管网,术后不会影响皮瓣的正常血氧供应,因此不会造成皮瓣坏死的现象。②手术均为一次性进行削薄,可以有效的避免多次削薄产生的损伤,患者恢复快,皮肤质量也明显改善。③显微镜削薄穿支皮瓣术中也同时会对患者原有的瘢痕进行消除,还清除了多于部分的皮肤,因此患者不会出现去脂肪后皮肤松弛皱褶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术野周围的美观度,更符合患者的需求。④显微镜削薄穿支皮瓣术对于一些本身就需呀功能重建以及内固定取出的患者,可以同时完成手术,不需要另外增加切口,因此更方便简洁。

综上所述:应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于臃肿皮瓣二期削薄中,一次性手术就可以解决问题,患者恢复快,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皮肤质量,大大的提高受瓣区域的美观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建林,廖前德,卢吉平,欧凯军,牛永刚.骨间背动脉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J].临床军医杂志,2015,15(08):823-824.

[2]宋剑刚.小型猪超薄穿支皮瓣与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J].南华大学,2013,01(05):132-133.

[3] 王海峰,方健,赵光勋,董志远,韩伟,夏添,耿磊.应用部分削薄的轴型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创面[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5(02):175-176.

[4]张永祥,魏在荣.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5,25(05):371-372.

论文作者:陈实,邱志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  ;  ;  ;  ;  ;  ;  ;  

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在臃肿皮瓣二期削薄中的应用论文_陈实,邱志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