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介西县方音研究_潮州话论文

广东揭西县方音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揭西县论文,方音论文,广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简要地说明了揭西县的人文地理情况,记述了揭西县客、闽方言的两个主要代表点——河婆话和棉湖话的语音系统,并通过与普通话和相近方言的比较,总结了各自的语音特点。

关键词 客方言 闽方言 语音 揭西县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honetic Features Found in Two Verneculars at JiexiCounty in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Lin LunLu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brieflydescribed not only the human geography of Jiexi County in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but also the sound systems or Hepo and Mianhu vernecrlars summariz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sister verneculars and of putonghua.

Key words hakka dialect Min dialect phonetics Jiexi County

一、揭西县的人文地理简况及方言分布情况

揭西县位于广东东部,东与揭东县毗邻,西跟五华、陆河两县接壤,南面为普宁县,北面跟五华、丰顺县联接,全县面积1366平方公里,人口约73万,有华侨及港澳同胞约36万人。

揭西县是1965年才析揭阳、陆丰两县部分地区而设置的,下辖16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中南部的河婆镇。揭西县原属汕头市管辖,1991年12月揭阳市成立,揭西县遂划归其管辖。

揭西县境内的汉语方言,主要有客、闽两种,除县境东南与揭东县及普宁县接壤几个乡镇说潮汕方言外,其余大部讲客家方言。揭西客方言以县城河婆话为代表,闽语则以棉湖话为代表。其分布及人口情况如下:①

1.客家方言区

乡镇名

面积(KM[2])人口(万)政府驻地

上砂镇 123

3.79 上砂墟

下砂乡

38

0.82

庵墩

五云镇 105

3.24 五云墟

西田乡

58

0.61 河新村

良田乡

58

0.92 下村

龙潭镇

73

2.91 白云湖

河婆镇

94 10.86 河婆墟

坪上镇

94

3.28 坪上村

南山镇 136

2.70 龙西墟

灰寨镇

53

3.48 陂阳村

大洋乡

65

0.35 新巷

五经富镇111

4.50 五经富

京溪园镇 74 43.86 京溪园墟

2.潮汕方言区

乡镇名

面积(KM[2])人口(万)政府驻地

东园镇 282.79 东桥园

塔头镇 293.86 山寮村

金和镇 525.30 石牛埔

钱坑镇 383.35 钱坑墟

大溪镇 362.05 大岭埔

凤江镇 345.78 旧厝村

棉湖镇 318.27

棉湖

综上,客家方言地区面积为108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9.6%,人口40.97万,占全县人口的56.8%;潮汕方言地区面积为24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6.6%,②人口31.40万,占全县总人口的43.2%。由此可见,潮汕方言地区的人口密集度远远高于客家方言区(详见文末附图)。

二、河婆客家方言音系

河婆镇是揭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是说客家方言各镇中人口最多的城镇。因而,它自然而然地便成为揭西客家方言的代表,本节的记音即以河婆镇话为标准。

(一)河婆客家方言的声母

河婆客家方言的声母共有21个(包括零声母),它们是:

21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如下表:

其中,唇齿浊擦音[v]有明显摩擦作用,但浊音成分不是很重。读[v]的字主要是来源于中古的微匣云母字。[t∫、t∫‘、∫、З]发音舌叶拱起,接近硬腭,舌尖抵住下齿背,嘴唇突出。[З]的摩擦成分较多,浊音成分不重。读[t∫]、[t∫‘]、[∫]的字主要来源于中古的知、庄两组字,[З]声母字大都来源于中古的日、影、余母字。[η]声母字主要来源于中古的疑母和部分泥(娘)母、日母字。[]是个零声母。零声母音节开头时总有点轻微的喉塞作用。零声母音节主要来源于中古的影母字。

(二)河婆客家方言的韵母

河婆客方言的韵母共有59个,其中有元音韵母17个,鼻音韵母19个,入声韵母21个,还有[m](唔)[η](五鱼)两个声化韵母。详细列表如下:

(三)河婆客家方言的声调

河婆客家方言有6个调类,其调值及调型如下表:

与中古音比较起来,河婆客家方言是平、入各分阴阳,条件是清声母字为阴,浊声母字为阳,上、去不分阴阳。河婆客家方言没有连读变调。

(四)河婆客方言的语音特点

这里所说的特点,是根据河婆客家方言跟普通话和梅县话的比较而言的。

1.有[f]声母,但不少读[f]声母的字来源于晓母的合口呼字,在普通话中读的是[x]声母,如“花灰火回”等。

2.[v]声母梅县话有,但普通话没有。读[v]声母的字主要来源于中古的微、匣、云母的合口呼字,在普通话中读[x]或零声母,如“话黄会,闻王文”等。

7.没有撮口呼韵母,来自中古遇、山、臻诸摄合口三、四等,今普通话读撮口呼的字,河婆客方言读为齐齿呼或合口呼,如“律曲宣娟”等。

8.保留闭口韵尾[-m],咸、深两摄字均收[-m]韵尾。

9.保留全套塞音韵尾,[-p、-t、-k]俱全(例字见韵母表)。

10.有6个声调,平、入各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这比普通话多了两个入声,跟梅县话则相同,但梅县话是浊上变去,河婆话则是清浊不分,古上声字还读上声,古去声字读去声(有小部分去声字读上声,如“共阵用”等)。

三、棉湖闽方言音系

棉湖镇古称道江,创建于宋代仁宗年间。后因镇东南面的云湖两岸盛产木棉而改今名。棉湖镇位于揭西县的东南面,跟普宁县的洪阳镇交界。在揭西县讲闽方言的7个中,人口最多,而且历史较久,经济、文化较为发达,自然而然地便成为揭西县闽方言的代表了。

(一)棉湖闽方言的声母

棉湖闽方言的声母共有18个(包括零声母),它们是:

棉湖闽方言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如下表:

棉湖这套声母跟潮汕地区其他闽语点的声母完全相同,其中的[b-、g-]两个全浊音的浊音成分不是很重。[z-]则摩擦较重,前面还略带阻塞作用。[ts-、ts‘-、s-]的舌位比普通话稍后,接近于舌尖中。[h]的发音部位比普通话的[x]后一点儿,但还没有达到标准喉擦音那么后。[]开头略带喉塞作用。

(二)棉湖闽方言的韵母

棉湖闽方言的韵母共有85个,其中元音韵母18个,鼻化韵母16个,鼻音韵母14个,入声韵母35个,还有[m]、[η]两个声化韵母。若把入声看作调类,归入其相配的其他韵母中,则只有50个韵母:③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18个元音韵母中,有16个有相对的鼻化韵母,但读鼻化韵母的字,主要来源于中古的阳声韵字,来自阴声韵字的主要是由类化而读的。鼻化韵母基本上没有相应的入声字,仅有的几个鼻化入声音节,几乎都是有音无字的像声状貌词。

棉湖闽方言有[-η-m]两种鼻音韵尾和[-k、-p]两种入声塞音韵尾,基本上与汕头话、潮州话一致。/a、o、、e、i、u/6个单元音的音质也与汕头话相近。这里不作详细述写。

(三)棉湖闽方言的声调

棉湖闽方言跟汕头话、潮州话一样,也有8个调类,但具体调值略有不同,特别是连读变调。棉湖闽方言的单字调及连读变调调值如下表:

具体地说,阴平和阳去在任何调前不变。阴上有阴平、阴去、阴入、阳上、阳去之前变为中升调,调值为24;在阴上、阳平、阳入等高调前变为高升,调值为35。阴去在任何调前的调值变为44。阴入在阴平、阴去、阳上、阳去之前调值略有提高,变为2;在阴上、阳平、阳入等高调前变为高促调,调值为4。阳平在任何调前变为低平调,调值11。阳上在任何调前变为半低降调,调值为31。阳入在任何调前都变为低降调,调值为1。

除了前变调之外,棉湖闽方言还有后字降调的轻读现象,通常是阴平、阳平等变低平调,调值为11,与阳去调一样,如“热天”、“后年”。阴上变低曲调,调值为212,略近于阴去的单字调,如“大家伙”、“在锅底”。阴去和阳上变低降调,调值为21,如“许块”、“你俭哩呾我俭(是你节约还说我节约)。阳入变为低促调,调值为1,跟阴入单字调一样,如“热月”、“后日”。阴入和阳去本来就是低调,所以不变。

(四)棉湖闽方言的文白异读

棉湖闽方言跟潮汕地区的其他点一样,也有丰富的文白异读,已有文章对对汕头话和潮州话的文白异读做过描写,这里便只总结出几条规律:

1.非敷奉母字文读为[h-],白读为[p-]或[p‘-],如“飞斧分方夫放孵父肥妇饭”等字读[h-]或[p-],“藩莆、芳捧蜂纺、浮帆缝芙”等字读[h-]或[p‘-]。

2.知彻澄母字文读为[ts-]或[ts‘-],文读为[t-]或[t‘-],如“张长徵知罩”等字读[ts-]或[t-],“超抽丑撑逞畜宠”等字读[ts‘-]或[t‘-],“池传陈长场”等字读[ts‘-]或[t-]。

3.晓母字文读为[h-],白读为[k‘-],如“许霍薅呼”等。匣母字文读为[h-],白读为[k-],如“绘咸峡汗行下含合寒衔”等;或为零声母,如“荷胡黄会学”等。

4.果摄一等歌韵字文读为[-o],白读为[-ua],如“歌箩我拖”等。一等戈韵学文读为[-o],白读为[-ua],如“婆和磨破”,为[-ue],如“菠锅过科”等。

5.假摄二等麻韵字白读为[-a]或[-ia],白读为[-e],如“马家牙假下”等。

6.遇摄一等模韵、三等虞韵文读为[-u],白读为[-ou],如“呼胡互图、夫脯雨麸”等。

7.蟹摄一等咍泰韵、二等皆佳夫韵文读为[-ai],白读为[-0i],如“改代、盖、界疥挨、钗买鞋街”等。四等齐韵文读为[-i],白读为[-oi],如“体礼计黎”,为[-ai],如“脐西婿”等。

8.止摄开口三等支脂之微韵字文读为[-i]或[-],白读为[-ui],如“卑、悲美屁、医、机衣几气”等,为[-ai],如“知筛、师利私、滓使狸里”等,支韵字白读还有读[-ai](如“奇寄企蚁”等)[-ua](如“纸徙倚”等)和[-ue]的(如“糜皮被”等)。

9.效摄一等豪韵字文读为[-au],白读为[-o],如“毛糟高宝”等;二等肴韵文读为[-au],白读为[-a],如“抛罩巧校孝”等;三等宵韵、四等萧韵文读为[-iau],白读为[-io],如“标苗招摇、挑跳钓”等。

10.流摄一等侯韵文读为[-ou],白读为[-au],如“斗侯寇够”等。三等尤韵文读为[-iu],白读为[-au]如“流九留昼”等,为[-u],如“浮牛久舅”等。

11.咸摄开口一等谈韵文读为[-am],白读为[],如“担蓝三胆”等。深摄开口三等侵韵文读为[-im],白读为[-am],如“渗饮针淋”等。

(五)棉湖话与汕头话潮州话的差别

棉湖话基本上与揭阳市榕城话相同,只有阴去调字的连读变调跟榕城话不同,也没有榕城人口语里那个语气词“呃”[]。因而本文不再与榕城话作比较,只跟汕头市话和潮州府城话作比较。

棉湖话连读变调跟汕头话的主要差别在阴上、阴去和阴入三个调类上:阴上字在阴平、阴去、阳上、阳去之前只变为中升调,调值为24,不像汕头话一样,都变为35。阴去字汕头话变为55调,棉湖话只变为44,调值没有汕头话高,这个调潮州话变为31,与揭阳榕城话相近,而棉湖话不跟榕城相同,反而按近于汕头话。阴入字汕头话变为高促调5,棉湖话在阴平、阴去、阳去等低调字前只变为2,略有升高;即使是在阳平、阳上等高调字前,也只变为4,没有汕头话那么高。棉湖话跟潮州话的连读变调的不同,则主要在阴去,阳平和阳去上。

责任编委:王治功

注释:

①揭西县面积资料据《广东省政区图册》(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89年版);人口资料据1994年4月揭西县统计局公布《揭西县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

②据注①资料,揭西县境内有33平方公里的面积示归入任何乡镇。笔者未知何故。

③为印刷方便,本文用[-h]来代替喉塞音韵尾[-?],即[ah]=[]。

④汕头话资料根据笔者所著《汕头市方言志》(稿),潮州话资料根据王笑等《潮州市方言志》(稿本,1987)。

[作者附记] 本文在调查、收集材料过程中,得到汕头市方志办杨秀雁,罗则扬,揭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高育辉,揭西县纪检会办公室陈俊驹,方志办吴育林、陈国蛮,党史办张其德、棉湖镇吴泽华、李扬奕等同志的大力帮助,并承揭西县方志办、普宁县方志办和棉湖镇党政办无私提供才料,汕头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惠昌指出了文章中的疏误。特此鸣谢!

标签:;  ;  ;  ;  

广东省介西县方音研究_潮州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