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文化民主思想的创新发展论文

论党的文化民主思想的创新发展论文

论党的文化民主思想的创新发展

杨建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 文化民主是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民主思想揭示了争取文化民主的政治保证、重要内容、主体力量、重要保障等问题,成为党的文化民主思想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民主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创新发展文化民主思想,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在文化领域内的当家作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 文化民主思想;理论基础;创新发展

民主从一般意义上讲其核心是实现人民主权,文化民主是将民主的原则、程序体现为文化发展中的理念、方法等。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文化上的文化民主就是要求人们拥有从事文化活动和文化生活的自主权利。马克思恩格斯将文化民主作为无产阶级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关于文化民主的基本思想。党的历代领导人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民主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创新发展文化民主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党的文化民主思想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类解放理论、文化理论、政治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民主思想,他们以唯物主义实践观为基础,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交互关系中阐述了文化民主的思想,对当时的文化民主状况进行了论述及历史性批判,阐述了无产阶级实现文化民主的政治保证、重要内容、主体力量、重要保障等思想观点,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民主思想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1.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争取文化民主的政治保证

领导权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反对那种认为工人阶级的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只能接受资产阶级领导的错误思想,在争取文化民主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并将这种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延伸到文化领域,掌握着绝对的文化权力,控制着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造成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思想文化方面的不平等、不民主。无产阶级要实现人类解放及自身解放,获得思想文化方面的参与权、话语权,就要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带领下,在进行政治、经济斗争的同时,展开争取文化民主权利和自由的斗争,建设无产阶级的精神文化。“共产党人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无产阶级政党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唤醒民众,教育和引导民众以民主、平等的意识参与文化建设。

2.反对文化专制是实现文化民主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争取文化民主必须要反对资本主义的文化专制和文化垄断。无产阶级要同资本主义文化专制主义作斗争,在言论自由、文化管理等方面争取广泛的文化民主权利。马克思把新闻出版自由作为人民应当享有的权利,反对把它作为个别人物的特权。早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就在针对普鲁士书报检查令的评判中批驳了实行专制思想的官方报刊,肯定了公民通过新闻出版实现言论表达自由的重要意义,“自由报刊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而自我审视是智慧的首要条件。”恩格斯1846年在《普鲁士军事问题和德国工人政党》中也强调无产阶级绝对需要新闻出版自由,工人阶级要争取这些自由。马克思号召广大民众要积极参与文化教育管理,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强调,“‘由国家实行国民教育’是完全要不得的……应当把政府和教会对学校的任何影响都同样排除掉……需要由人民对国家进行极严厉的教育。”应由具备良好社会道德的民众对国民教育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长期应用于交通公路建设中逐步显现出性能高且成本较低的优点。该项技术的主要原料是沥青和颗粒性石料,用料简单且耗资较少,相较于传统的养路铺路技术来说,投入的总成本较低。并且通过专业车辆反复碾压后,使得养路材料与地面充分接触,养路效果较好,总体的使用寿命长,地面性能高。

3.人民群众是推进文化民主的主体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民群众在实现无产阶级文化民主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尊重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要依靠自身的觉悟和力量,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争取文化民主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号召工人阶级要积极开展斗争,英国工人阶级为争取教育权进行了长期的坚决斗争,最终迫使政府颁布施行法令保障工人阶级的教育权。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文艺创作被少数人享有和垄断的状态,倡导文艺创作的平民化、大众化,推行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文艺,鼓励艺术家、小说家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贴近人民群众的革命和生活实践,使文艺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服务。马克思恩格斯还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特殊作用,他们希冀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加入到工人运动和文化运动中来,与工人、农民一道共同展开革命斗争。

文化民主是人民的事业,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新创造。毛泽东反对愚昧人民的文化专制主义,动员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文化,从中获得思想解放,逐渐摆脱愚昧状态。发挥知识分子的独特作用,“对文化人、知识分子采取欢迎的态度,懂得他们的重要性”。邓小平倡导确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要尊重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在文化作品评判上,认为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江泽民强调要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并“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胡锦涛倡导“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展广泛的文化创造。习近平强调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促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经常给他们出题目,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促文化发展。

4.法律规制是实现文化民主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文化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创新发展文化民主思想,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的创造精神,增进人民精神文化力量。

二、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民主思想的创新发展

在当代,用高温颜色釉来绘画的人越来越多了,每个人绘画的题材和效果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我个人比较喜爱用颜色釉来表现壁画。壁画可以说是最原始的绘画形式,中国壁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对于壁画而言,无论是壁画的题材或是壁画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都是极为难得的美术史资料,壁画艺术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当时壁画无处不在,其数量更是多不胜数,在墓室、寺观、石窟、宫殿、都有釆用,而壁画的题材也得多很大的扩大,更是几乎包揽了所有的绘画题材,其中有敦煌莫高窟壁画、永乐宫壁画更是壁画中的代表。

1.强调人民性是文化民主的根本属性

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党的领导在文化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毛泽东于1942年5月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中的新文学新艺术,自然也是这样。”要求各级党委要管思想工作这一重要问题,管报纸、学校、文学艺术和广播。邓小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根本保证,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江泽民明确指出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否则“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领导干部要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胡锦涛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和改进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习近平强调共产党人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统领意识形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确保思想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2.秉承“双百”方针是文化民主的核心内容

不仅重视民众在享受文化成果、文化创作、文化活动中的民主,同时重视民众在文化决策管理、文化生产经营中的民主。在文化决策中,完善公共文化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推进政府与社会协商对话,培育参与性公民文化,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多倾听和采纳群众、社会各界的意见和要求。在文化管理中,引导和动员群众主动积极参与文化事务管理和监督,“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通过群策群力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文化评价中,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备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在文化生产经营中,依靠社会力量共同生产经营,构建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文化生产经营格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经营中,“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形成全民共推文化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3.坚持民众广泛参与是文化民主的根本动力

简析:据奥维云网(AVC)零售监测数据显示,线下消毒柜市场监测销量2.7万台,同比下降26.4%,其中立式同比下降24.4%,嵌入式同比下降27.1%,卧式同比下降26.4%。

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它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局限性,促进民主政治与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在党的革命、改革、建设中,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始终重视文化民主建设,根据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历史任务,不断探索文化民主的实现路径,创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民主思想。

4.坚定党的领导是文化民主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毛泽东强调文化应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邓小平以人民主体思想指导文化发展,强调文化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目的是激发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江泽民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是发展先进文化、推进文化民主最深厚的根基。胡锦涛强调在文化发展中要服务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调文化必须要解决为了人民这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3],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在文艺创作上实现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三、十八大以来党的文化民主思想的创新发展

马克思十分看重法律在保护人们自由权利中的作用,强调法律制度对文化民主的保障作用。他号召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努力争取国家在立法上对自己的文化民主权利加以规范和保障。马克思赞扬巴黎公社依靠法令保护民众文化教育权的举措,“从一切公立学校中取消宗教教育(同时实施免费教育),使其成为私人生活范围之内的事,靠信徒的施舍维持;使一切教育机构不受政府的监护和奴役……”[2]巴黎公社颁布实行明确的法令规定教育权由社会直接行使。马克思期望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后要制定并实施体现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对各项公民权利包括文化民主权利进行全面保护。马克思还特别阐述了处于弱势地位的贫穷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在社会生活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诉求更要寻求法律的保护。

1.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民主的主要内容

文化创作和文化活动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文艺的关系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早在1956年就提出“双百”方针是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指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倡导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学术理论中的民主作风。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肃清文化领域中的封建专制主义作风,倡导实行学术自由、创作自由,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决定文化政策。江泽民提出坚持“双百”方针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尊重文化工作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先进思想道德、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胡锦涛提出遵循“双百”方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创作出更多适合国情和民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习近平将“双百”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原则,强调“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提出要科学、理性地正确区分不同形式的文化问题,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

在旱灾监测技术方面,引进了区域蒸散量遥感监测估算、干旱遥感监测与预报、数字化区域旱情监测系统等旱情监测技术和设备;利用3S技术,开发了遥感数据处理与反演分析软件;成果在2006年重庆、2007年河南及2008年海河流域的干旱监测中进行成功应用;提高了我国旱情的遥感监测与预报能力,为减轻我国大范围旱灾损失提供了技术支撑。

2.进一步加强了文化民主的法治保障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途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国对文化民主的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系统的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包括要不断深化依法治国在文化领域中的实践。坚持科学立法先行,“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制定各项便于公民参与使用文化资源、文化创作、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自主参与文化活动具有深远意义。强化严格执法、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履行法定义务,依法惩处各类侵犯公民文化权益的行为。注重公正司法,制裁和惩罚相关违法犯罪活动。倡导全民守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文化民主在全社会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中健康进行。

学习平台的数据挖掘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对日志数据、考试成绩的挖掘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研究较少,主要是由于很多学习平台没有采集相关数据,日志所反应的学习行为过于片面。不少学习平台由于当初设计上的缺陷,连日志数据都没有收集,数据挖掘无从谈起。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需要设计一个便于数据挖掘的个性化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平台需要采用诸多技术。

3.进一步优化了文化民主的发展环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党和政府对文化的组织领导方式,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优化党群关系。首先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确保党的文化领导权,保证正确的舆论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与人民群众一起共同促进文化发展;优化政民关系。政府为民众参与文化建设提供条件,建立和完善多元民主参与机制,发挥公众、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构建充满民主、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优化社会风气。在全社会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形成占主导地位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准则,为开展文化活动、处理文化事务、促进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价值导向。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进一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政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发展文化民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1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6-57.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s Cultural Democratic Thought

Yang Jian-chun
(Suzhou Art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Jiangsu, 215104, China)

Abstract: Cultural democra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litical and spiritual liber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Marx and Engels'cultural democracy thought reveals the political guarantee, important content, main force and important guarantee of striving for cultural democracy, which has becom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s cultural democracy thought.The lea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ve continuously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Marx and Engels'cultural democracy.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its core, has further innovated and developed cultural democracy, constantly realizing the people's mastery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and adhering to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ultural Democratic Thought; Theoretical Basis;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001-000036-03

作者简介: 杨建春(1969-),男,汉族,江苏苏州人,法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民主参与问题研究”(2016SJD710023),项目负责人:杨建春。

[责任编辑:刘 乾]

标签:;  ;  ;  ;  

论党的文化民主思想的创新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