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百货公司滑坡成因分析及发展对策_滑坡论文

我国大型百货公司滑坡成因分析及发展对策_滑坡论文

我国大型百货商店经营滑坡原因及发展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百货商店论文,滑坡论文,对策论文,原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大型百货商店发展现状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百货商店作为我国零售商业的主要形态,居于主导地位,但在80年代中期之前的几十年里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停滞的状态。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百货商店的传统面貌开始改观。90年代上半期是百货商店发展的高速时期,由于大型百货商店所表现出的良好赢利能力,一时间成了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宠儿而倍受注目,并引发了全社会对百货商店的投资热潮,使这一时期百货商店数量激增,规模急剧扩大,在零售市场上的优势地位继续得到巩固。90年代下半期,在百货商店数量和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其他零售业态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仓储式商场、连锁店发展迅猛,零售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从1996年开始,百货商店销售增幅放缓或出现下降,效益滑坡,大型商场关闭现象开始出现。严峻的经营状况,使社会各界对大型百货商店的未来走向众说纷纭,业内经营者自身也对百货商店这一业态产生了怀疑,我国的百货商店是否也象西方国家一样开始进入衰退期,百货商店这一业态是不是应该逐步退出零售市场,让位于其他新兴业态?众多的疑问摆在百货商店经营者面前,并影响着它未来的走向。

二、大型百货商店经营滑坡原因分析

正确分析经营滑坡的原因,是搞好百货商店经营的出发点。

1.总量供大于求,多种业态竞存

90年代初期,我国各大城市百货商店发展势头良好,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在于当时的百货商店数量少,如广州市当时只有广州百货大厦等10家大中型百货商店,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北京路等少数几个区域,消费者购物场所比较集中。由于当时百货商业经营的高利润,吸引了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在城市房地产开发的进一步推动下,商业零售企业从数量到规模都急剧扩张,分流了相当部分社会购买力。全国各大城市的情况大致与此相仿,一些城市大型百货商店数量和规模的膨胀现象更为突出。据了解,1992年我国年销售额在1.2 亿元以上的大中型商场有 98 家,1995年增加到624家,1998年底已达到1000家以上。全国近5年新建和改造开发的大型零售商场的数量相当于前40年的总和。迅速增加的零售商业与有限的购买力相比,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企业销售下降,毛利降低,据对全国170多家大中型零售企业统计,1998 年平均毛利率为13.72%,比上年下降5.4%,有16.6%的企业毛利率不到10%。这使一些原来经营管理不善的百货商店开始显现经营颓势。

2.内需不足

当前,城市日用消费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居民的收入总量增长缓慢,低收入阶层扩大,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导致居民的防范意识增强,使居民的即期消费减弱,日常消费更趋谨慎,以上因素都制约了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使百货零售业的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3.体制相对滞后

企业自有资金少,靠负债经营加大了经营成本,发展乏力。几十年来,国家对商业的投资少,自身缺乏积累。许多企业所需的巨额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解决,造成利息负担沉重。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9 月底,全国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9.8%,许多企业年创利润只够偿还贷款利息,没有还贷能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有百货商店无自有物业,靠租赁场地经营,租金的不断上涨,使企业的经营成本日益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抑制了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和进一步发展。

企业欠主体意识,经营决策上受政府行为影响大。目前,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完全理清,从投资决策、经营决策乃至人事安排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府行为或上级的安排,企业的主体意识难以真正确立,经营行为受到一定限制,未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难以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当前经营与未来发展。这种情况所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加深了企业经营上的短期行为。

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一批国有百货商店离退休职工负担沉重,巨额医疗费用等开支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4.管理相对滞后

商店定位趋同,经营手法大同小异。百货商店之间的竞争在质量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现代商业经营信息量庞大、变化快,而许多百货商店仍是依靠人力凭经验管理,电子计算机得不到应用或应用面狭窄,造成劳动效率低下,经营成本难以降低。内部激励手段滞后。目前,国有百货商店对各级管理者的业绩考核仍缺乏量化标准,竞争淘汰机制未真正引入,管理人员及售货员的素质未能随着商店规模的扩大而相应提高,商店的改革与发展缺乏内在经济动力。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依然严重。在上述方面,传统百货商店远远地落后于仓储式商场、连锁店等新兴业态。

5.部分企业盲目扩张造成亏损

据考察,这几年国内经营严重亏损以至关闭的商场中,大多数属于非流通性行业的投资者。由于这些商店多数是90年代初期投资项目,投资者对零售市场的风险估计不足,在当时百货业经营高利润低风险的刺激下,社会上的各种资本汇聚投资商业,导致商店越开越多、越开越大、越开越远。近几年,虽然百货业的利润下降、风险增加,但因不甘于楼盘中的商场面积长期闲置,投资者仍冒险进入百货业,最后正好应了“隔行如隔山”这句老话,以失败收场。

综上所述,百货商店经营滑坡既有外部客观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有商店内部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差距。因此,通过改善企业内外经营条件,特别是通过积极开展内部变革,增强竞争能力,传统大型百货商店仍然拥有发展的空间。

三、明确认识上的两个问题

当前,要消除社会各界对百货商店发展的担心和忧虑,除了针对上述分析进行相应改革之外,还需要在认识上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要正确认识和适应零售市场经营格局的变化

长久以来,我国的零售市场由百货商店单一业态独霸天下,百货商店成为居民购物休闲的主要去向,是生活中一个重要场所,一直到90年代中期,百货商店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仍无可替代。我国从90年代才开始引入西方零售的其他业态,用不到10年的时间走了西方150 年的进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没有哪一种零售业态已经得到充分的发育和发展,一些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商业业态发展尚处在襁褓阶段。在市场容量的扩张速度远远低于零售业态与规模扩张速度的情况下,作为原有主要零售形态的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被逐渐侵蚀,销售额下降,这是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销售下滑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其他一些业态。据报道,近年发展迅猛的连锁商业的整体效益也出现大幅度下滑,因此,百货商店所占市场份额的下降,并不代表它失去了存在基础。可以说,每一种零售业态都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都拥有其特定的消费群体。据某调查公司1999年3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10 个城市消费心态所做的调查结果,在选择最爱去的购物场所一项中,30.6%的被调查者选择大中型百货商店,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业态(大型连锁超市为16.6%,名列第二)。广州市在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中,在选择购买日常消费品场所一项中,53.4%的消费者选择超市,49.4%选择货仓式商场,42.8%选择百货商店;调查显示消费者到不同类型零售商店购物的平均金额为63元/次,其中百货商店以92元/次居首位,超市为39元/次,不及百货商店的一半。以上调查数据说明,大中型百货商店仍是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愿意选择的购物场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大型百货商店不会被其他零售业态所取代。实际上,到目前还没有哪一种业态暂时或已经替代百货商店而居于主流地位,单一业态一统天下已经渐渐成为历史。未来的零售商业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百货商店和其他业态在竞争中共存共处的格局,而具体到各个零售商店的兴衰则取决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素质的高低。因此,零售商业从百货商店单一业态独占市场转变为多种业态竞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各界应正视并适应这一变化,没有必要对百货商店的销售下滑大肆渲染乃至悲观失望,由此断言百货商店业态过时更是为时过早。

2.零售商业包括百货商店在观念上要接受微利时代来临这一现实

长期以来,大型百货商店相当大程度上是靠高毛利、大销售生存,掩盖其机制滞后、管理低下甚至混乱的局面,而当面临买方市场、竞争者数量增多、市场低迷的大环境,其自身的缺点则暴露无疑,零售业竞争已经从量的扩张进入到质的较量阶段。然而,有的企业经营者只是单纯看到市场变化的一面,没有正视自身经营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不切实际地将扭转商店经营下滑的希望寄托在下一次市场销售高潮的到来上。事实证明,一些百货商店经营之所以失利,市场环境的变化冲击是重要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在内部经营管理上存在缺陷,企业未能及时掌握外界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没有跟上科技的进步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在经营上固步自封,有的甚至盲目沉醉在昔日的辉煌中,没有在自身心态、经营战略、运作机制方面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造成无法抗衡新竞争者的入侵,最后不仅无法保存已有的优势,连企业的生存都受到直接威胁。因此,大型百货商店必须正视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弱点,不断调整经营战略,谋求变革,加强管理,适应市场变化,才能重新赢得生存空间。

四、对发展大型百货商店的建议

1.加强整体规划,引导零售商业往合理方向发展

首先,应切实防止大商场重复建设的进一步蔓延,更应该加强宏观上的控制与指导。建议尽快制定大中型零售企业项目的预审制度,部分已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的城市应抓好制度的落实,以遏止大型零售企业的恶性膨胀,引导零售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其次,商业中心的合理规划与整体布局需要政府统筹规划、通盘协调。第三,加强对各种零售商业业态的管理,建立有序、规范的市场体系。必须把各种形式的商业纳入政府统一管理的轨道,逐步完善市场交易秩序,维护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市场规范。

2.加大体制改革力度,规范经营

要按照股份制的要求改造现有大型百货商店的企业资本结构,通过转让股份或增容扩股的方式,吸纳社会资本、职工参股,甚至可以考虑适当引入国外资本进行股权改造,把国家资本降低到50%以下,保持相对控股,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所有权、决策权、执行权,形成职权明确、相互监督、责权利结合的运作机制,解决经营者业绩与责任脱节的弊端,使企业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开展经营运作和科学管理。

五、大型百货商店适应环境变化的对策

大型百货商店要走出困境,求得发展,关键还要靠自身的努力。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微利时代这一现实,百货商店应及时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继续以顾客为中心,抓住“商品、价格、服务”这三个重点,通过提高商品品质,提供适中价格,提升服务档次,建立名店效应,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明确目标消费者,准确经营定位,实行差异化行销

近年,经济的发展造成收入的差别,收入差别导致消费差异,进而带来服务的差异。现在,不少大型百货商店均将中高收入阶层及旅游者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目标群体的变化促使商店在自身的经营定位、促销方式上做相应调整。目前各大型百货商店都在加大力度建立消费者资料库,发放VIP卡并推出各种优惠措施, 目的在于培养稳定的消费群体。但在消费者资料库的建立、消费者构成分析、需求(消费能力、消费倾向)的调查分析、联系经常性顾客的方法,以及商店的经营定位具体到商品档次、价格、经营范围、经营重点、产品品种组合的宽度和深度、柜台及货品的摆放、商店环境、装饰、设施的定位、促销方式、服务定位等方面还要做得更细一些。

2.改进采购方式,着力提高经营商品的品质和性价比

零售业竞争,关键在于商品,消费者到百货商店的主要目的是购物,零售业态、定位、促销、服务都是围绕商品这一中心来进行。应避免与其他业态竞相斗价,而应着力抓好新产品、特色商品和品牌商品的开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经营的商品上尽量与其他业态错开,避免千店一面,努力建立自己的经营风格与特色,提高经营商品的性价比,建立消费者对名店商品的信任感与名店品牌的忠诚度。

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严格的商品采购进货制度,具体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实行开展联购分销、降低代销商品比例、品种淘汰制、对采购员实施“采购商品销售情况排队”、健全采购结算制度、尝试开发自有品牌。通过上述措施,不断提升商店经营商品的品质,降低进货成本,提高竞争力。

3.服务设施与服务素质要与商店的发展保持同步

当前,冲动性与随机性购买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这给商场的经营者带来新的竞争领域,对商场提供的各项与购物相关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天河城的成功,商场内的游乐场、餐厅、书店、美容院、摄影室等相关服务及大量的顾客休息长椅所起的作用不可小窥。因而,在商场的服务设施方面,要从顾客角度着想,从方便顾客着手,做到购物导引、指示牌、标志清楚;结合大型商店面积大的特点,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生理承受极限及心理承受极限,适当配置如顾客休息用凳、咖啡厅、厕所、公用电话等设施,既方便顾客,又增加顾客在商店停留的时间。商场楼层多的大型商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适当增加观光电梯等设施,尽量引导顾客到上层商场,使顾客自上而下购物,形成“瀑布效应”,以解决楼层高的商场客流量少的问题。同时,要转变服务观念,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服务工作应因人制宜,因势利导。

4.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大力推广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改革用工制度,降低人力成本;加强对资金、费用、物料的管理,明确定额和审批权限,通过降耗挖潜,降低管理成本。

5.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管理者素质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提高员工素质特别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已刻不容缓。当前的工作重点,一是建立一套以素质、业绩为重点的考评体系;二是对管理人员建立一套能上能下的机制,将业绩与个人的收入及职务升迁直接挂钩;三是加强对各级员工的培训,对售货员实行培训一批,引进一批,淘汰一批。通过加强管理,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积极向上、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并促进企业的各项管理跟上市场发展的需要。

标签:;  ;  ;  ;  

我国大型百货公司滑坡成因分析及发展对策_滑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