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4首押韵诗”的作者_二十四诗品论文

论“24首押韵诗”的作者_二十四诗品论文

从《二十四诗品》用韵看它的作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四论文,看它论文,作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近来学术界对《二十四诗品》的产生时代与作者发生争论,或曰明人怀悦作,或曰元人虞集撰,或坚持传统说法唐司空图著。我们考察、分析《诗品》24则的用韵,其中22则合乎《广韵》的“同用”押韵规定,另2则超出“同用”而通押(即真文通韵、支脂之微通韵)。《诗品》中2则通押,与初唐、晚唐、虞集的诗韵比例为:真文是1∶25∶1∶0;支脂之微是1∶50∶10∶0。此外,《诗品》24则韵脚分布《切韵》东、冬、钟、阳、唐等23个韵部,司空图《狂题十八首》18则韵脚也分布《切韵》阳、唐、登、庚、清等20个韵部。凡此种种表明,《诗品》的用韵特点与唐诗、司空图诗相合,而与虞集诗的用韵大相径庭。因此,《二十四诗品》世传司空图所撰,在用韵上亦可得到证实。

关健词 二十四诗品 晚唐诗韵 虞集诗韵 司空图诗韵

韵文古典诗论《二十四诗品》,世传晚唐诗人司空图撰,而最近陈尚君、汪涌豪二先生提出《二十四诗品》的真正作者应是明代景泰间嘉禾(今浙江嘉兴)人怀悦[1],张健先生则持不同看法,指出《诗家一指》及《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有可能是元代的虞集[2];祖保泉教授等反对上述二说,从《二十四诗品》所见的“秘本”、《诗品》的内容、文本的异文、宋人的论述等方面论证,认为在没有可靠证据之前,不能轻易否定司空图是《二十四诗品》的作者[3]。

《二十四诗品》是用四言韵语写成的,因此从其用韵情况来鉴定其产生时代,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汉语语音的演变、韵部的分合,是有其规律的,不同时代诗歌的用韵情况也随之不相同,自有其特点,它必然反映到古诗用韵上来,显示出一定时代的特点。何九盈先生说:“《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各种体裁的赋,都是有韵的作品。它们的用韵又都有时代的特点。”[4]鲍明炜先生还说:“(唐代)也有一些诗文跨摄用韵,或两摄通押,或三摄通押。原因不外作家的特殊习惯,如张说、王梵志、寒山等用韵都较宽;其次是时代风尚,开始是个别人倡导,效法的人多,遂成风气;更重要的是语音起了变化,反映到诗文用韵上来。”[5]我们考察《诗品》的用韵情况,分析其用韵特点,并与唐诗、司空图诗、虞集诗的用韵进行比较,希望能对《二十四诗品》这样一篇重要诗论产生时代和作者的考定有所裨益。

一、《诗品》用韵分析

《诗品》是24首四言组诗,每首皆12句6韵。现据《全唐诗》本(中华书局1960年版),将24则的韵脚按“平水韵”、《切韵》的韵目排列如下《韵目及其后韵谱标“·”或“△”等,以区别其字隶属的韵部):

东韵(《切韵》东韵) 《雄浑》充、雄、空、风、中、穷 《劲健》虹、风、中、雄、同、终

冬韵(《切韵》冬、钟) 《高古》蓉、踪、从、钟、封、宗

阳韵(《切韵》阳、唐) 《豪放》荒、狂、苍、旁、凰、桑 《委曲》肠、香、羌、藏、翔、方

庚韵(《切韵》庚、清) 《沉着》清、声、行、生、明、横

真韵(《切韵》真[6]) 《纤秾》春、人、滨、邻、真、新 《洗炼》银、磷、神、真、人、身 《自然》邻、春、新、贫、蘋、钧 《形容》真、春、神、峋、尘、人

侵韵(《切韵》侵韵) 《绮丽》金、深、林、阴、琴、襟 《实境》深、心、阴、琴、寻、音

支韵(《切韵》支、之) 《疏野》羁、期、诗、时、为、之

微韵(《切韵》微韵) 《冲淡》微、飞、衣、归、稀、违 《超诣》微、归、非、违、晖、稀

灰韵(《切韵》灰、咍) 《悲慨》摧、来、灰、才、哀、苔 《精神》来、胎、台、杯、灰、裁

歌韵(《切韵》歌韵[7]) 《旷达》何、多、蘿、过、歌(一作“过”)、峨

虞韵(《切韵》虞、模) 《流动》珠、愚、枢、符、无、乎

尤韵(《切韵》尤、侯、幽 《含蓄》流、忧、浮、秋、沤、收 《清奇》流、舟、幽)、悠、收、秋

屋韵(《切韵》屋韵) 《典雅》屋、竹、逐、瀑、菊、读

真、文(《切韵》文、殷(欣)王力殷韵归入真韵) 《飘逸》群、云、缊、垠、闻、分

支、微(《切韵》支、脂、之、微) 《缜密》知、奇、晞、迟、痴、时

从上面的韵谱看出,其中22则韵脚分属于“平水韵”13个韵部:东、冬、阳、庚、真、侵、支、微、灰、歌、虞、尤、屋等,十分整齐划一;归《切韵》21个韵部,也完全符合《广韵》韵目下所注“独用”、“同用”的规定,如:东、侵、微、屋,皆“独用”;冬钟、阳唐、庚清、支之、灰咍、虞模、尤侯幽等,皆“同用”。需要说明,“同用”(合并使用)的规定虽然今见于宋代的《广韵》、《集韵》,但它始于唐代初年,唐封演《闻见记》云:“隋朝陆法言与颜、魏诸公定南北音,撰为《切韵》,凡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字(今人统计为11558字),以为文楷式;而‘先’、‘仙’、‘删’、‘山’之类分为别韵,属文之士共苦其苛细。国初(指唐代初年),许敬宗等详议,以其韵窄,奏合而用之,法言所谓‘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者也。”

细察《诗品》24则韵谱,它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用韵较宽。如《飘逸》韵脚的真文通押,《缜密》韵脚的支脂之微通押,显然超出“同用”的押韵规定,与唐人近体诗功令不合。这里需说明,“垠”字在《切韵》归殷韵(或作“欣”韵,因宋宣祖名弘殷,避讳而改),戴震《声韵考》卷二《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文、欣均独用;又元泰定本、明本校正的《广韵》亦如是。王力先生认为欣韵(含“垠”字)在隋唐时代已转入真韵。他在《汉语语音史》里说:“为什么《切韵》要把欣韵放在文韵后面,自成一韵呢?这是为了存古,因为文欣两韵古属文部,到了隋唐时代,就转入真部了。”[8]还举了杜甫《别蔡十四著作》等三首诗用韵例证。据此,《诗品·飘逸》韵脚为真文通押。其二、用韵较广。《诗品》24则144个韵脚分布范围较广:《切韵》23个韵、“平水韵”14个韵。这在古代组诗里也是少见的。可见《诗品》的作者是个遣词用韵的高手,否则,是难能做到的。

二、与唐诗、虞集诗用韵比较

前面说过,有论者依据《诗家一指》认为《诗品》的作者是明人怀悦。但此说已被事实彻底否定。[9]因此,我们把怀悦作《诗品》说排除在外,只将《诗品》用韵特点与唐诗、虞集诗的用韵进行比较。下面我们将鲍明炜先生《唐代诗文韵部研究》中真文通押、支脂之微通押的初唐诗韵统计的数字,中唐诗韵的说明,以及我们对晚唐诗(《全唐诗》第19分册,41人的诗作)、虞集诗(《道园学古录》798首诗)统计的数据列出,从汉语语音史角度考求《诗品》的产生时代。

1、真文通押

初唐古体诗25例,近体诗无;中唐古体诗真臻文殷同用,近体诗真殷同用、文独用;[10]晚唐古体诗1例(如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骾杰》中“文”“垠”“云”为韵),近体诗首句入韵通押2例(如李山甫《送蕲州裴员外》“人”“群”“君”“芬”“云”,罗邺《边将》“勋“频”“人”“新”“身”)。而元虞集诗仅有首句入韵通押的近体诗1例(《题明皇按舞图》“云”“频”“新”为韵)。

2、支脂之微通押

初唐古体诗48例,近体诗2例(其中首句入韵通押3例,如李峤《鹿》“畿”“诗”“时”“期”);[11]中唐古体诗支微同用,近体诗脂之微有通押;晚唐古体诗5例,近体诗5例,另有首句入韵通押的26例。此外还有交韵诗1例(如聂夷中《送别离》“欲别牵郎衣,问郎巖何处。不恨归日迟,莫向邛灵去。”而元虞集诗中仅有首句入韵通押的1例(《次韵张蔡国公淡庵青山寺诗》“期”“违”“非”“薇”“微”)。

从上面的数字看到,《诗品》的2则通押韵例,与初唐、晚唐、虞集诗的用韵比例是:真文为1∶25∶3∶1,支脂之微为1∶51∶36∶1;若不计近体诗首句入韵通押的,真文为1∶25∶1∶0,支脂之微为1∶50∶10∶0。可见《诗品》用韵宽的特点与唐诗用韵甚合,而与元虞集诗韵大相径庭。

《诗品》用韵宽是有唐时期语音的反映。据今人研究,《切韵》音系是在隋唐时代共同语的基础上吸收了南北方音和古音一些成份的综合音系。唐代初年,许敬宗等人“以其韵窄”,“属文之士共苦其苛细”,乃创“同用”条例。赵诚先生认为“同用”的创立,恐非由于“韵窄”,他说:“比如五支韵,四百字左右,可算一个大韵,然而却和六脂、七之同用;八微才一百多字,是个小韵,却是独用。细看各韵的同用独用,很可能和当时的实际语音有关系,否则,即使有了同用独用例,而韵部通用与否的定例和实际音读不符,‘属文之士’不便于记忆,也还是会‘苦其苛细’的。清代举子背诗韵是一桩苦事,原因就在这里。”[12]诚然,初唐的“同用”应当是韵读相近而通用;同样,唐诗及《诗品》里的“通押”亦当是语音起了变化,反映在用韵上。张世禄先生在《唐代诗文韵部研究·序言》里说:“张说《和张监观赦》是一首严格的近体诗,但却用了臻、梗两摄的韵脚。这种超出规定(按指“同用”“独用”的押韵),必有语音上的理由,致使作者竟不能辨别。”[13]

考察汉语语音发展史,宋、元时期语音起了变化,韵部亦随之而分而合,故《诗品》里两则通押的韵部与宋词、元曲的用韵就有所不同。如文韵,王力先生说:“(宋代)文韵分化为二:唇音字并入魂痕,合成闻魂部;喉牙(音)字并入真谆,合成真群部。”[14]例如《诗品·飘逸》韵脚文韵唇音“分”字,在秦观《满庭芳》里则与《切韵》魂韵的“门”“尊”“村”“魂”“存”“昏”、痕韵的“痕”,以及文韵的“纷”等字相押;又文韵唇音“闻”字,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里与魂韵“孙”“魂”“门”等字为韵。这与《飘逸》韵脚文韵喉牙音字“群”“云”“缊”与真韵“垠”字为韵不同。又如《切韵》文韵的牙音“裙”字,在高观国《少年游·草》中与真韵的“裀”“尘”“人”等字相押属真群部。宋词里也有混用的,如黄孝迈《湘春夜月》就有文韵喉音的“云”字与魂韵的“魂”“昏”“存”“门”、痕韵的“根”“痕”、真韵的“春”(按《切韵》无谆韵)等字相押。但这与按唐代“同用”或“平水韵”的同韵皆不相合。王力《汉语语音史·宋代音系》还分出支齐部(即蟹摄齐祭废韵并入止摄而成)。据查检,宋词里就有这种韵例,如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非”“归”“衣”“肥”“师”“西”“旗”“飞”“围”等微脂之齐韵相押。这显然与《诗品》中支脂之微通押不相同。

元代是古汉语语音变化最大的时期,周德清《中原音韵》分为19部。就《诗品》中真文、支脂之微两则通押的韵部来看,在元代有合有分:真文合流为一部(即宋代的闻魂部与真群部合并);支脂之韵分化,分别与其他有关韵部组合为支思、齐微二部:支脂之的精照两系(即声母为[ts][ts‘][s][t][t‘][])开口字,与日母开口字合并为“支思”部;支脂之的精照两系合口字与日母合口字、知系、喉牙唇音字、齐微等韵合并为“齐微”部。因此,《诗品·缜密》韵脚“知”“奇”“晞”“迟”“痴”“时”,在元曲里则分别为韵,如其中之韵开口“时”字,在张可久《仙吕·太常引》中与“脂”“诗”“施”“丝”“差”[ts‘1]“词”等字相押(支思部);又支韵知系的“知”字,在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梁州》中与“垂”(支韵合口)“低”(齐韵)“衣”(微韵)等字相押(齐微部)。

总之,不论是从按《切韵》韵部系统押韵的唐诗、虞集诗(按虞诗用的“平水韵”,是合并《切韵》的“同用”,与“独用”合成106韵,属于《切韵》系统)来看,还是从随着语音变化而按词韵、曲韵用韵的宋词、元曲等来看,《诗品》用韵特点与唐诗的用韵相合,而与虞集诗的用韵明显不同,与宋元韵部系统格格不入。因此,《诗品》世传唐人所作,从用韵上看是确凿可信的。

三、《诗品》用韵与司空图诗韵如出一辙

如前所述,《诗品》用韵有两个特点:一、用韵宽,如《飘逸》真文通押,《缜密》支脂之微通押;二、用韵广,《诗品》24则韵脚分布于《切韵》22个韵、“平水韵”14个韵。下面将《诗品》用韵情况与司空图诗用韵作一比较。

1、用韵宽严。我们通检《全唐诗》收录司空图370多首诗及其文集中的赋,见有支脂之微通押5例,如近体诗《赠圆昉公》“衣”“卑”“迟”“枝”“期”、《洛阳怀古》“机”“时”“知”,歌行体诗《燕歌行》有一处“飞”“追”“衣”为韵,《释怨》赋中有两处通押:“违”“移”“亏”“眉”“悲”,“期”“追”“随”“飞”“悲”“遗”。此外,还有其他韵部通押的,如:真痕1例、文魂2例,庚清1例、庚侵1例、支齐1例、支灰1例、鱼虞2例、萧豪1例、月薛1例。司空图诗里虽然未见真文通押韵例,但从真痕、文魂、痕魂互押可系联相通,如《狂题十八首》(其十一)韵脚魂痕二韵“村”“门”“恩”为韵,而《杨柳枝》(其一)韵脚则有“门”与文韵“君”“闻”通押,又《南北史感遇十首》(其四)韵脚中有“恩”与真韵“春”“尘”通押。可见司空图用韵真文亦可通押,只是诗的内容没有涉及用这两韵中的词为韵罢了。

2、用韵广狭。据我们考察,司空图诗用韵范围亦很广泛。如《狂题十八首》一组近体诗韵脚,就用了《切韵》阳、唐、登、庚、清、真、痕、魂、山、删、先、仙、侵、支、之、灰、咍、歌、虞、模等20韵中的字。这与《诗品》24首诗用《切韵》23韵部相比较,其比值相比为1.11∶0.96,其广度超过《诗品》。至于他的370多首诗的用韵,那就更广。《诗品》24则所用的韵,在司空图诗里全都见有,而且多次出现,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有:东韵8例,冬韵4例(“平水韵”韵目,下同),阳韵19例,庚韵24例,侵韵19例,支韵26例,微韵17例,尤韵11例,灰韵13例,歌韵7例,虞韵4例,真韵38例,文韵4例,屋韵1例(如《秋思》“哭”“覆”“屋”“独”),以上与《诗品》的“平水韵”韵目全同。此外还有:先韵25例,元韵9例,寒韵7例,删韵10例,蒸韵6例,青韵4例,盐韵2例,咸韵1例,麻韵16例,鱼韵6例,齐韵8例,佳韵2例,萧韵15例,肴韵3例,豪韵2例,药韵1例,屑韵1例,曷韵1例,有韵1例,霁韵1例,等等(通押的韵已列上面,不包括在内)。可见司空图是个驾驭诗韵的高手,遣词选韵能够随心所欲,意到笔随,在晚唐诗人中并不多见。

从上可见,司空图诗用韵宽、广的特点,与《诗品》完全一致。

附带说明,司空图文集里四言韵文亦多见,如《诗赋赞》、《共命鸟赋》、《李翰林写真赞》等,皆通篇四言,两句一韵。这与《诗品》句式完全相同,也不失为司空图作《诗品》一个旁证。

综上所述,《二十四诗品》世传晚唐大诗人司空图撰,从其诗韵来看是完全可信的。从纵的方面来看,《诗品》用韵不同于宋词、元曲,而与唐诗、司空图诗的用韵相合;从同一韵系来看,《诗品》用韵不同于按“平水韵”(属于《切韵》系统)用韵的虞集诗,而与按《切韵》韵部用韵的唐诗、司空图诗完全相合。因此,世传司空图作《诗品》当为定论,毋庸置疑。

注释:

[1]《〈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文汇报》1995年3月16日第8版。

[2]张健《〈诗家一指〉的产生时代与作者》。《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第34、38页。

[3][9]祖保泉、陶礼天《〈诗家一指〉与〈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安徽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第89页、94页。

[4]何九盈《古汉语音韵学述要》第10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5][10][11]鲍明炜《唐代诗文韵部研究》第3-4页、415页、以及第57-93页韵谱统计;中唐真文、支微通押的说明见439-440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6][7]《唐代韵书集存·切韵》无谆韵、戈韵。中华书局1983年版。

[8][14]王力《汉语语音史》第218页、30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2]赵诚《中国古代韵书》第53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13]《唐代诗文韵部研究·序言》第1-2页。

标签:;  ;  ;  ;  ;  ;  ;  ;  ;  ;  ;  ;  

论“24首押韵诗”的作者_二十四诗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