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探析论文

荆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探析论文

荆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探析

吴俣

(南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南阳)

摘 要: 荆楚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荆楚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优秀荆楚文化相结合。荆楚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生动的文化载体与文化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荆楚文化相结合可获得一定的民众基础;荆楚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鲜活的文化作用形式与实践路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和整合荆楚文化,使其超越地域和历史的局限,从而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与大众需要的地域文化。在荆楚地域,人们可以通过对荆楚文化的投资开发、遗产保护、资源建设、文化宣扬、文化普及和文化凝聚等途径来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荆楚文化;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精神之魂,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才有深厚的民族根基,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论断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通俗化与大众化,使其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被群众理解和掌握。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显然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各个地域差异性特征来推进其通俗化与大众化,避免盲目追求全局性的同步实现。本文试图以在荆楚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域内,探讨荆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和有效途径。

3.政府扶持。养猪业收益已经成为解决政府所迫切关心的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支撑,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养猪业的稳定增长,壮大养猪行业,实现由传统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顺利转型,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养猪行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 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

荆楚文化是荆楚大地的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淀而成的具有荆楚地域特色的文化。在荆楚地域,当地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荆楚民众的生活实际以及精神风貌,容易获得民众的好感与认同。与我国其它地域文化相比,荆楚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其一,广采博纳的开放性。这与荆楚地域的具体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其二,卓然不屈的自强进取性。多表现为:“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等。其三,多元价值取向性。主要表现在荆楚文化在近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特性,并在文化转型、建设中显现出独特优越性。其四,英勇搏斗的剽悍性。

荆楚文化多样化的原因是其地缘、移民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缘上,四面环山致使该地区封闭与开放兼具,发展中的滞后与进步并举,而努力追逐开放与进步则逐渐成为荆楚文化发展的显著趋势;从移民角度来看,荆楚地域是一个居民比较复杂的地区。汉族是主要民族,少数民族多居西部和南部山区。民族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差异使得文化相互渗透,容易激荡出新的元素,进而呈现出多元形态。

历史上,荆楚地区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这些重大的事件在我国发展历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二七”大罢工、“八七”会议、黄麻起义、武汉保卫战、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其中,荆楚文化的精神也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荆楚文化的“五种精神”主要包括: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追新逐奇的开拓进取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融合精神、崇武卫疆的强军爱国精神、重诺贵和的诚信和谐精神。这些精神特质,在荆楚地域历史上扮演着开风气之先的前沿角色,也成为当代“文明湖北”建设的历史原动力。从当今实践的维度上讲,新时代培育与弘扬优秀荆楚文化,也会助力该地区的“五位一体”建设的“出彩”!

二 荆楚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在荆楚地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荆楚地区的特性,这样才能被逐步吸收、接纳与认同。一定地域的民族特性是当地的人民大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沉积并以一定外在或内在的方式加以呈现的,是隐藏在实践中的人性表现,是面对世界时的主体活动方式,以一种自觉或是不自觉的方式稳定地存在于大众的集体意识和无意识当中。任何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于尊重教育客体、注重教育客体的主体化。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同样,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与践行就要尊重教育地域的民族特性,就要做到理论要掌握群众。荆楚文化体现着荆楚地域人民大众生存、发展的现实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与荆楚文化相对接才能获得荆楚大地的民众基础,才能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从而克服悬浮在半空的状态,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获得旺盛生命力。此时的受众将会成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主体,他们将自觉地发挥能动性将其内容与要求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 荆楚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文化载体与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体现在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它不仅要注重科学性,更要注重大众化、民族化。[5]因此,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和渗透于荆楚人民的风俗习惯、方言文字、节日节庆、文化艺术等文化活动载体中。建议各级各市、区、县、乡、镇应以文化资源地及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为依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地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寓于文化资源地的景区当中,精心设计组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多样的极具感染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以“体验式”培育为目标。加大荆楚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等的建设、维修工作,注重提升产品的展陈水平,为促进民众荆楚文化教育提供理想的场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理念惠及最偏远最基层的地区群众,实现荆楚大地上的所有成员广泛传播与弘扬目前这一最新最先进精神文明成果,使所有的民众都尽享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让每位参与的主体都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自信。建议文化企业认真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项目、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等,使得荆楚文化产业发展贴合民众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

(二) 荆楚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一定的民众基础

可以说,荆楚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荆楚人民紧密链接的桥梁,同时,依托、融合荆楚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荆楚地域有效培育与践行的必经途径。

3.试验组HBO治疗后和交叉组在Harris评分、疼痛缓解有效率、MRI指标方面的比较:试验组HBO治疗后16例患者(第2次评估)和交叉组(第2次评估)25例患者比较,试验组Harri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2次评估较第1次评估疼痛缓解有效率为56.25%,交叉组第2次评估较第1次评估疼痛缓解率为12.0%,疼痛缓解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RI水肿评分较交叉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股骨头坏死指数和坏死面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三) 荆楚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注入出彩素材与以文育人形式

文化发展进步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继承以往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吸收新的养分。因此,在荆楚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离不开对优秀荆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3]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认识到优秀荆楚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能广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地的有效培育以及荆楚地域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大发展。加大对荆楚地区各类文化事件旧址、遗址、纪念地、教育基地、旅游景点等保护修缮和开发利用力度,使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有所保障;加强各文化遗产资源地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接待条件等软硬环境建设;加深对荆楚地区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力度,特别注重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研究。加快荆楚文化中的濒危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抢救工作,加紧推行优秀荆楚文化的影视、音像、书籍和报刊的出版和发行。重视荆楚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充分挖掘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引导荆楚地域文化遗产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内容导向相一致相吻合,使健康向上的民族习俗与民族风尚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地的培育中,促进当地民族精神的大力提升。除此之外,可通过发掘利用多种载体形式,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荆楚人民文化活动的基本精神和重要内容[4]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即地域文化与主流文化是对立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主流意识形态的弘扬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域文化的发展。很明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他们否定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追求以普遍性代替客观性、以共性代替个性的错误思想理念。可以发现,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开放融合、强军爱国、诚信和谐等荆楚文化精神,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性价值,与当今时代精神有众多对接之处。[2]荆楚文化的众多优点,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域文化优势,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思想的具体化与实践化。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荆楚文化的优点中汲取养分从而提高自身优势,也可以通过指导地域文化的发展来获得荆楚民众的广泛认同从而显得生动具体。

三 在荆楚地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 在对荆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其有效培育与践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荆楚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它包含着荆楚人民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在新时代的时空境遇里,所集聚的本地人民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成果。这种文化在当地的历史发展洪流中不断演绎成体现荆楚特色的丰富内涵,反映着人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荆楚地域,荆楚文化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只有充分尊重和合理利用荆楚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地的培育践行过程显得具体、生动、和象。

在高低起伏的绿地草坪中建立下沉绿地,可以促进雨水下渗,能够获得比平坦地面更好的生态效益。在整体的空间营造中,使绿地的标高低于硬质节点的标高,也有效的防止雨水在硬质节点上汇集,阻碍人们的日常活动。

(二) 在对荆楚文化资源建设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荆楚文化是荆楚地区的广大民众依托一定的地域自然资源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传承下来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它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只有在有效依托固有的已被广泛接受与认可的,甚至演变为一定习俗的特定载体,虚实结合,这样才能将进步的价值观念牢固内化于荆楚人民的民性、自觉外化为荆楚人民的实践。荆楚文化在荆楚区域多以饮食、风俗、建筑、曲艺、语言、科技、园林、节庆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特有的形式体现着该地域人民的民族特性与思想观念,这种文化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血肉相连,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呈现,因此具有超强的向心力、号召力。任何的精神号召只有在精神上与地域文化对接,在形式上依托承载地域文化平台,既注重内容,又关心形式,才能积极有效影响地域民众。所以,在荆楚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平台在于依托荆楚地域文化,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培育与践行的必然践行路径。现如今,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的社会实践带动了新的文化发展,民众的观念与生活方式赋予文化以新的形式与内涵,地域文化不断呈现着新的面貌与风采,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要注重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把握丰富多变的文化特性。

(三) 在对荆楚文化宣扬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议各机关部门增强市场意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拓宽宣传推广渠道;通过主流媒体网站、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平台等设立的荆楚文化教育专栏、论坛、热点话题、趣味知识竞赛、微视频、微课堂等方式,大力推广新时代“荆楚精神”,引筑精神高地。建议文化出版发行部门精心策划选题,创作、编辑、出版一批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可供荆楚内外选择和学习的荆楚文化读物与视听产品,扩大荆楚文化的影响力,引领社会风尚。建议各地文化资源景区加强与新闻媒体单位的宣传合作,加大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效度,在文化资源载体中植入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在产品的陈列上提升展陈水平,以增进与丰富物质文化成果,促使荆楚地区民众产生浓厚兴趣。

(四) 在对荆楚文化普及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积极实施荆楚文化研究和普及的系统工程。制定荆楚文化研究、普及开发的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荆楚文化的相关文献整理、资源开发利用、学术论坛交流、科研人才培养。[6]二是有效推进荆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材内容要和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结合,教材的编写在不同学习阶段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讲授内容就地取材,选树荆楚榜样人物、故事提高讲授效果;在各级考试中适时增加对于荆楚文化内容的考查,督促各级部门重视荆楚文化教育。三是加强对荆楚文化与民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研究。建议各高校、社科机构、学术团体加强与本选题相关的三个维度研究,即对荆楚文化与民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弘扬荆楚文化与培育民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荆楚文化与民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出身于西洋与东瀛的两位剑客,来中原游历,在江湖盟后期各担任过一年的盟主。这也是异国人能担任一方之主的罕见例子。

总之,荆楚文化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才能找准发展方向并获得提升,同样地,在荆楚地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与践行也必须在与荆楚文化的结合下得以落实。总之,两者应致力于在荆楚地域民众的继续实践中扬长互补、相辅相成,为新时代“中国梦”在荆楚地域的有效实现提供保证与支持。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 岳奎,邵彦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地域性思考——以湖北为中心的考察[J].社会主义研究,2012(3):29-34.

[3] 于兰,潘忠宇.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73-79.

[4] 黎昕,林建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63-167.

[5] 徐光春.文化的力量[J].中原文化研究,2015(4):5-15.

[6] 王姝,经盛鸿,吴锦旗.以地方历史文化为载体,升华大学生价值追求的路径选择[J].教育现代化,2017(39):118-120.

本文引用格式: 吴俣.荆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探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32):224-22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2.092

基金项目: 2018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南阳分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资助—创新引领南阳枢纽经济发展的思路、途径与对策(编号nyz1201819)。

作者简介: 吴俣,女,汉族,河南南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标签:;  ;  ;  ;  

荆楚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