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心理诱因及预防措施论文_胡少林

青少年犯罪心理诱因及预防措施论文_胡少林

(武警警官学院政法系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不断增多,影响了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和自身的成长进步。文章主要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诱因及特点,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诱因;特点;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206-02

引言

当前,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多,犯罪率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低龄化、校园化、暴力化等倾向愈加突出,犯罪青少年认知比较低下,思想比较怪异,心理比较偏激,手段比较残忍,亟需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加强研究,进行积极预防。

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诱因

1.1 认知浅薄。

首先,思想偏激。犯罪青少年普遍认识偏颇,观察社会现象片面,考虑问题简单直观,是非混淆,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汲取同自己主观一致的观点,分析问题易极端或偏激。其次,道德模糊。一些犯罪青少年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准,对光荣与耻辱、高尚与卑鄙、善美与丑恶等问题的认识和评价,都与守法青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再次,法制淡薄。犯罪青少年大多不学法、不懂法,有的青少年虽然学了一点法律知识,但他们在犯罪前,往往会失去理智,将法律置于脑后,不计后果。

1.2 情感冷漠。

犯罪青少年经常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主要表现为情感变化多端,爱憎颠倒,喜怒无常,愤怒时十分凶残,高兴时也会出现某种极端行为,所以他们的犯罪行为具有偶发性和残暴性。犯罪青少年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正当交往。对周围人没有深厚的情感,分不清是非。

1.3 行为极端。

犯罪青少年意志行为的两极性表现明显,正向意志薄弱,反向意志顽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克服困难、改正缺点和错误等方面,常常感到没有信心,但在实施犯罪活动时,他们激情高昂,不怕困难,把自己扮成“英雄”的角色,意志力向着畸形的方向发展。

1.4 追求低俗。

犯罪青少年有的崇尚享乐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私欲膨胀时,往往不顾自身的现实条件和经济能力,盲目去追求一些不现实的理想,而当这些不切实际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不择手段地走上犯罪道路。有的为了追求享乐,铤而走险,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有的出入不健康娱乐场所、观看不健康影视图像和书籍,容易产生畸形的性生理冲动,经不住不良刺激的诱惑,失去控制力,丧失理性,导致违法犯罪事情发生。

2.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

2.1 盲目性。

这是青少年犯罪的显著特点,主要是由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水平状况比较低决定的,实施犯罪行为往往既盲从又仓促。

2.2 模仿性。

青少年善于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人的行为动作。犯罪青少年比如模仿影片中的黑社会帮派,向往当黑社会老大,继而模仿实施犯罪。

2.3 偶然性。

由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容易受外界驱使而爆发激情,因此犯罪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比如夏夜看到穿着暴露的女子孤身一人在大街上,很容易诱发青少年激情犯罪。

2.4 凶残性。

由于青少年容易产生激情而又难以控制,缺乏法制观念和道德约束,在进行犯罪活动时,往往手段凶残,影响恶劣。

2.5 轻妄性。

犯罪青少年犯罪动机简单,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不计后果,逞英雄,视违法犯罪如游戏。

3.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

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是确保家庭幸福美满,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实加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一要制定保护措施。针对青少年心理生理还不成熟的特点,结合社会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实际,加强国家立法和互联客户端等各种多媒体的管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结合青少年主要在校园学习的特点,制定校园管理措施;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和烟酒营业加强管理,限制青少年出入或购买;积极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要注重堵塞漏洞。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于一体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信息共享,如家庭、辖区派出所、学校建立qq群和微信圈,对安全管理信息实现共享。从时空上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管理,时间上,主要针对放学、同学聚会及出去游玩等时段管理,防止青少年钻空子;空间上,主要加强偏僻、空旷地段和人口流动密集区域的管理,防止发生违法犯罪活动。

三要加强教育帮扶。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树立法制意识,敬畏法律,自觉遵纪守法。对有轻微犯罪行为或有明显犯罪倾向的青少年,主要加强青少年法庭教育工作、成立帮扶小组、回访考察、心理辅导和送工读学校教育等。

4.结束语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亟需引起各方共同的关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积极做好预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幸福美满家庭。

论文作者:胡少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青少年犯罪心理诱因及预防措施论文_胡少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