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183;体验#183;表达--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_心理健康论文

感受#183;体验#183;表达--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_心理健康论文

感受#183;体验#183;表达——刍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幼儿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所感受,有所体验,有所表达。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我参与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有七年之久。回顾这七年来的研究历程,最大的感受是要以诚心对待幼儿,关注他们的感受,提供机会让他们体验,鼓励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一、感受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动器

感受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幼儿在活动中没有感受的话,那就说明教师所组织的活动是没有实践意义的。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我们注重创设一个可以让幼儿自由感受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充分感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动。在活动中,我们通常可以听到孩子们的表白,如:“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刚才我感到很害怕,慢慢地就不怕了。”除了创设利于孩子感受的环境,我们也非常尊重孩子。在我们创设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活动(当然,这种自由的前提是不影响他人)。您可以听到有的孩子告诉老师“我不想参加XX活动”,老师会和蔼可亲地征求孩子的意见(目的是了解孩子的兴趣),然后给予必要的建议,帮助孩子达成自己的意愿。

二、体验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单凭说教是不可想象的。试想一个几岁的孩子,如何自行去理解道德的重要意义,从而明白自身的心理健康与自己、他人、社会的关系?所以,体验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开展活动时,随时关注幼儿体验的行为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引导一些自信心较弱的孩子去体验成功的喜悦时,我们特意邀请了几个活泼的孩子参与他们的活动(目的在于移情训练),分组举行了一个推理竞赛活动。开始时,这些自信心较弱且内向的孩子只是附和着活泼的孩子的答案“我同意他的说法”。因此,即使自己这组赢了,也只有真正动了脑筋的孩子(通常是那些活泼的孩子)在欢呼雀跃,而内向的孩子的脸上只是淡淡的微笑(受感染陪同同伴一起高兴而已)。所以,我们在第二轮竞赛中,明确要求在第一轮比赛中已经动过脑筋的孩子可以暂时休息,把动脑筋的机会让给其他同伴,这就使得那些平时较为信赖他人的孩子要积极想办法。当他们的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可时,他们的笑容是多么舒心和灿烂(其内心的情绪体验有效地调动了内在情感),由此建立了“我也行”的信心,有效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必须具备开放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因为只有具有开放的心态,教师才会对孩子的突发奇想持有欣赏的态度,才会允许幼儿出现各种“怪异”的行为。来自教师的欣赏的眼光,使孩子的探究工作得到了信任和支持,孩子在活动中的体验也因此就越充分。

三、表达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验证手段

语言表达是幼儿在感受、体验后的物化形式。幼儿语言发展主要体现在倾听和表达两个方面,而表达是一项很重要的社会交往技能。我们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通常的做法是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表述出来。然而,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的词汇量较贫乏,他们的表达往往词不达意。因此,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要认真倾听幼儿的表白外,还要仔细观察其表情是否与语言相符。教师通过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引导幼儿采用学会发表个人意见的恰当方式,这样就能达到熟悉、了解和引导幼儿的目的。例如在一个关于自我认识的课题活动“独一无二的我”中,教师引用了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普罗克鲁斯忒斯铁床”,运用游戏与情景相结合的方法,将“被捉”的幼儿放在“铁床”上。参与活动的幼儿在谈体会时,能够将自己躺在“铁床”上的心情描述出来。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开始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应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在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在期望着,如果教育不是朝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发展,那么受教育者就能够健康地、愉快地去发展、去创新。正如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创始人马拉古齐教授所说:“现今的社会趋势使孩子过早卷入成人的世界,使孩子早早就失去了童年。因此,教育应及早弥补儿童过早接触成人社会而消逝的热情。”让我们与孩子共同努力,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放飞心灵的翅膀,翱翔在发展的空间里。

标签:;  ;  

感受#183;体验#183;表达--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