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论文_宋继龙

略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论文_宋继龙

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二中学 164800

提纲: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让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历史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共同进步。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路径。

它是以初小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中与日常的德育息息相关。如何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下面浅谈几点:

一、《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其中。如在“少年有梦”中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中从敬业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中隐含着对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而爱国主义教育、敬业、诚信这些问题都是日常德育中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主动地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一种需要。而创设情景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家人、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参与公共生活,具有公共意识,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二、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1.教师要把握教材,挖掘并延伸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彰显了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教师要利用各种社会焦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教师不但可以讲授课本中的内容,还可以联系社会焦点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杨利伟乘坐载人火箭首次登空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载人飞船的资料以及杨利伟的简历,让学生明白杨利伟之所以能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是因为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与艰辛,而支撑着他的正是强烈的爱国感情。学生们从杨利伟的经历中经受了精神的洗礼,懂得了爱国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就是目前要认真进行学习,长大以后才能为了祖国随时奉献自己的一切。

3.教师要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组织举行专题讲演会、故事会,等等。课内外结合的形式,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活泼,可信度强,实践的可能性大,因此也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努力创新教学,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抓好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主要模式,最大程度地在品德课上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师要认真研讨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延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1.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互助合作模式进行教学。教学的过程中,在恰当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学习,讨论交流。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能够满足学生自尊感的需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也提升了思维;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同时也能够渗透爱国主义的认识,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性模式等进行教学。情境性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巧设的情境中,激发起内心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多种情境,如小品、讲故事、多媒体课件导入等,在品德课上有计划地安排一个主题探究内容,让学生在不断地参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社会实践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内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毕竟是感性的,而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是让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社会调查、采访、参观访问等多种实践形式真正参与到社会中来,社会调查是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的最佳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采访、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在激发学生不忘历史的同时,更加了解家乡,了解自然,认识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让学生在社会的洪流中真正激发起爱国热情。

四、回归社会生活

关注社会问题,应该让学生走向广阔社会,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实践为载体,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如让学生在学雷锋月的时候,发现身边的弱势群体,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怀。

下面以德育中的生命教育为例子,谈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具体操作。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谈到我们要珍视生命,我们可以结合东莞“路怒哥”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任何人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还要关注他人的生命。东莞“路怒哥”的行为不仅漠视法律,而且是对生命的漠视,缺乏公共意识。这些例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因此让他们探讨起来会更加的积极,也容易渗透于他们的价值感之中。

总之,将学科教育渗透于德育之中,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结构,自主解决对客观世界的态度问题,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内容作为载体,有效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罗月仙.构筑清新宜人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空间[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7).

[2]张霜华.点燃心灵之火[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

[3]娜仁花.思想品德课研究性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论文作者:宋继龙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略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论文_宋继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