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体会中国诗词文化论文_李明欣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体会中国诗词文化论文_李明欣

摘要:在前些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见识了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诗词文化的曼妙,无论是线上线下,整个中国社会再一次掀起了对古诗文鉴赏的热潮。本文就《中国诗词大会》中较为出彩的片段,对其中蕴含的诗词文化进行赏析,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同时也为我国古诗词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文化;古典

引言:我国文化非常深厚且悠长,其中古诗词更是一朵奇葩。如唐代诗人李白用磅礴大气的诗句为我们诠释了人生当如何奋斗,“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句让多少人在深陷困境中仍然选择相信自己,奋力前行。诗圣杜甫用自己多舛的命运告诉我们做人应当胸怀大志,爱国情绪不能丢!如此等等,皆是中国诗词美妙的篇章,也是我们值得反复回味,认真学习的榜样。

1《中国诗词大会》的栏目亮点

初看《中国诗词大会》时,它就带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相比于一般的电视文化节目,它在精彩的比赛与角逐过程中带给我们更多的文化启示。无论是从主持人董卿还是嘉宾康震等老师,抑或者是每一位登场的年轻选手,都带给了我们无数的惊喜和对中华博大文化的感动。如董卿应对观众席传来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时,一句平淡而又真实的“月如无恨月长圆”告诉观众最崇高的爱情的模样,教会了多少麻痹的现代人去重拾自己内心的殷切期盼。而嘉宾席上的各位老师们的点评更是妙到毫巅,屡屡为我们点出了诗词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对古代的社会文化与经历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这比传统教育下的灌输显然是要好得多。

2 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每一个中国人从出生伊始,都会不断地接触到各个体裁、各种题材的诗篇。小时候每一个人都是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启蒙教育下知道了节约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在步入高年级之后,我们可能会接触到如怀古诗、边塞诗、田园诗等题材的诗篇,也会逐渐地体会到不同诗人的特质,无论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还是诗词中所寄托情感的差异,都呈现给我们更为精彩的文学世界。可以这么说,中国古诗词是引领每一代人从启蒙到懂事最好的陪伴,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文化,也离不开这些灿烂的诗词篇章。由此可以看出,诗词之于中国的文化乃至我们的社会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脱离不开的。现代的社会追求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设备与技术工具,从某种方面来看,学习诗词文化也是我们帮助我们发展独立的最好工具。

3 从《中国诗词大会》中体会到的诗词文化

3.1 诗词中蕴含着古老民族的巨大能量

很多人说,现在这个社会,我们需要掌握的应当是数理化等专业知识,依靠中国传统文化并不能够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独立生存下来。依我看来,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恰恰相反,数理知识与技术是支撑社会进步的工具,而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样也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即诗词同理性的知识文化同等重要,没有它们当中任何一个,我们的社会都是不完整的。以最简单的例子看来,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追求向外输出自己的文化,继而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这些工作之中,相比于科技实力,我国之于其他国家更为明显的优势便在于文化的悠久与绵长。如若能够大力推广诗词文化,让更多国人甚至外国人接触到这些,势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的水平,文化自信也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此外,诗词文化的力量绝不于此,现在网络对于每个中国国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这种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正好成为了诗词传播载体的最好媒介,近些年来出现的“打工诗人许立志”这一城市标志与品牌,不正是现代社会在发展中通过美妙的诗词与诗人形象的一种间接的放大。城市推出这种类型的口号,正是从激起无数中国人心中对于传统诗词的执著,唤醒他们的热爱,继而吸引更多有才的年轻人流入到当地,获得人才的引进。相比于单纯的政策扶持,我想,借助诗词的发展机遇可能具有更强的能量吧。

相比,这些城市会让居民有了更强的归属感,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吧。

3.2 诗词与现代人民的羁绊不断加深

实际上,诗词这一体裁的来源涉及到古代人民在生活之余的歌唱爱好。早在西周时期,我国的古代先民就创立了很多规范化的吟唱技巧,而诗词正是为了填补旋律的空白而产生的。最早便是我们熟知的《诗经》,而《诗经》也成为了千百年来得到不断传唱的灿烂作品。在《中国诗词大会》当中,节目就巧设了许多关于《诗经》的比赛板块。通过选手们对《诗经》之中的各类篇章的再一次的吟诵,每一位观众更能够感受到来自千年之前古人的浪漫。如《关关雎鸠》中抒写年轻男子对于自己心爱之人的想念,具化成在水一方的淑女形象,更是表现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真实状态。而对于这种体会,想必每一个经历过爱情的人都有着相同或接近的体会,这更加彰显出了诗词作品当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在千百年的传承当中仍不褪色。此外,《中国诗词大会》中还出现了许多的爱国篇章。如文天祥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嘉宾老师为我们讲述当朝在抗击元朝时诗人的经历,这更加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创作这首诗篇时到底有着如何的经历,才会铸就一篇《过零丁洋》流芳百世,并告诉我们民族英雄的气概是多么的壮阔。实际上,就算现在是出于和平时期,但是我们也应当保持中华民族所流传下来的民族精神,即强烈的爱国激情。而这,也正是从诗词当中所蕴含的精神带给每一位学习诗词文化的人的强大信念。总而言之,在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的期间,我对于诗词的理解不断加深,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在逐步提升,这应当也是这个节目想要向每一个中国人传达的信息吧。

结束语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值得我们仔细观看,并且需要怀着学习的态度去了解的栏目。依托着强大的嘉宾老师阵容,能够最深层、最准确地挖掘出每一首诗词的内涵与故事。从《中国诗词大会》中所体会的诗词文化,带给我们的就是无上的美感、最真的情感以及强大的精神信念吧,而这也是我们最需要培养的,愿中国诗词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贾月, 武煜. 原创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多元创新思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2):156-157,共2页.

[2]杨利英. 《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现象探析??[J]. 新闻战线, 2016(8X):111-112.

[3]郑博熙, 王正, 樊坦容. 传统文艺形式如何同新生代同频共振——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 祖国, 2017(10):87-87.

[4]鲁炜明, 周怡. 电视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 传播力研究, 2017(12).

论文作者:李明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  ;  ;  ;  ;  ;  ;  ;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体会中国诗词文化论文_李明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