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与进展论文_刘丽娜

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与进展论文_刘丽娜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对中医药的重视。中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篇将分析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和现状,指出它的技术方法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336-02

中药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瑰宝。中国古代人民通过上千年与疾病的斗争,以及对物质世界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近些年来,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中药也重新得到了认同和重视。通过对中药的开发和推广,其疗效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同。在中药的开发过程中,中药的质量控制将直接决定其疗效的好坏,所以它的质量控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那么,目前我国对于中药的质量控制是怎么样的?本篇将对目前中药在质量控制环节的质量控制现状以及质量控制技术进展进行研究讨论。

1.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

1.1 中药质量标准的现状

我国对于中药质量控制的标准主要是借鉴了化学药品的质量控制标准。中药质量标准的衡量尺度有两个方面:一是化学定性鉴别;二是指标的成分含量测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中药质量标准模式对于中药的开发、生产以及质量监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化学药品检测法,将复杂的中药整体,分解为简单的单分子,检测任何一种成分都不能代表它的整体疗效。

1.2 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

由于中药与西药的差别很大,所以对中药质量控制绝不能照搬西药质量控制的方法。而是要根据中药的特色,从其整体性出发,分析其有疗效的全部成分,并且还要检测中药的毒副作用。使得中药在有疗效的同时,还能保证其安全性。以下就是目前在中药检测中,比较常用的质量测定方法:

1.2.1形态组织方法 中药基本成分鉴定是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的环节。形态组织学方法是鉴定中药成本比较传统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经济、简单方便、有效。目前,对于中药质量控制来说,形态组织方法仍是常用的一种控制方法。但是由于形态组织方法比较传统,没有包含科学检测手段,所以并不适用于正式的质量控制环节。

1.2.2 DNA分子鉴定法 出于对经济的考量,一些不法中药生产商会使用某些药材的相近品代替。这些相近品由于和原本的药材形态组织十分相似,传统的形态组织方法很难将他们区分开来。所以,目前,DNA分子鉴定法也逐渐普及起来,我国也正在积极建构中药DNA分子的数据库,进一步为中药的质量检测做准备。

1.2.3色谱分析法 DNA分子检测法可以将形态组织相近的药材鉴别开来。但是一些中药如果通过后期的加工或者萃取,那么DNA分子鉴定技术往往会失效。这将会造成中药市场鱼目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中药之所以能发挥药效,主要是因为它所包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因此使用化学分析法,对于中药质量控制将更为严谨有效。而对于不同的质量控制重点,又有不同的色谱技术进行研究。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即TLC。这种检测方法的特点是简便、操作成本低、分离效能高、信息量大、速度快等等。薄层色谱法是目前中药化学鉴别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应该率最高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之一。但是薄层色谱法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一般不能对挥发性的样品进行检测,也不适用于沸点低的化合物。而如果样品受到损失不能进行显色处理,他的测定功能同样也不能发挥出来。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主要以气体为流动相,其分析的样品大多都必须气化。所以即使它有着高分离效能的优点,但是由于它只能多用于挥发性的药材测定,仍限制了它在中药材化学鉴别的使用。一些难以挥发的药材使用气象色谱法就较难鉴定。在线裂解-气相色谱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气相色谱直接分析难挥发样品的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与薄层色谱以及气相色谱相比, 其优势在于不但分离效能高,应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而且还能够通过连接多种检测器械。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检测中要求检测的药材可以制作成溶液,而几乎绝大部分的药材都可以制作成溶液。因而它适合用于中药材中多种类型化合物的检测,所以也成为了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手段。

多种技术联合法。对于一些药材来说,仅仅使用一种实验手段还无法对其进行准确鉴定和质量评价。只有将多种检测技术联合使用才能够更好的达到准确鉴定和质量评价的目的。

2.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

2.1系统生物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大部分的中药药材都来源于草本植物,本身就比较稀缺,开采难度大。所以,目前大多数的中药药材都是由人工种植的。人工种植中,必然会面临药效的降低和金属农药的残余等问题。为确保人工种植药材的质量,需要用基因组学等技术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把控和研究。而另外一个方面,利用中药材基因组学也将能对野生的和人工培育的药材进行谢祖学研究,有助于遗传育种和品质改良等问题。中国有句俗语“是药三分毒”,中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在实践中,代谢组学为药材的毒性评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最后,当中药在进入人体之后,协调和干预人体内源性代谢物,有利于更好的发挥药效。

系统生物将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来调解中药材药效的发挥,创新中药质量控制。

3.结语

中药的疗效和作用有目共睹,随着我国对中药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中药将体现出它更大的价值以及作用。加强对中药质量标准的检测和控制,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将 是我国中药实现产业化、现代化、以及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将现代的科学技术与中药相结合,同时,重视系统生物学在中药中的利用,将成为我国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安登魁.王一兵,陈植成等.基于模糊聚类分析和曲线拟合的FTIR不同产地鸡骨草、毛鸡骨草鉴别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04).

[2]罗集鹏.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的现状与展望.中药材,2002,5.

[3]于霄,宋静,熊志立等.一测多评法测定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10(24).

[4]王一兵,陈植成,吴卫红等.基于模糊聚类分析和曲线拟合的FTIR不同产地鸡骨草、毛鸡骨草鉴别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04).

论文作者:刘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与进展论文_刘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