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体校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困境的思考论文_许晓叶

肇庆市体校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困境的思考论文_许晓叶

广东省肇庆市体育学校 526000

摘 要:中职体校作为一类小众而特殊的学校,其德育教育也与其他普通职校存在一些差异性,也有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困境。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基于体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探讨,寻找体校德育教育的新突破,从而提升体校德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关键词:体校 中职学生 德育教育 困境

一、体校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所谓“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社会公德和做人道理的种子,并以此来规范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砥砺心智,让他们日后成长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中职体校学生与其他职业教育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从初中甚至更早就开始参加集训。长久的寄宿制生活,家庭教育功能弱化,使得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急需学校、教师正确、细心的教育和引导。因而,中职体校承担着更加重要的教育培养责任。

二、体校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工作现状来看, 体校德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中职体育职业教育的始终;二是忽视了体校中职生个体的特性和群体特性,德育教育时效性、针对性差;三是手段单一,内容陈旧更新慢;四是体校学生特点鲜明,好动、缺乏自制力、本身的养成习惯较差等,导致体校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成效甚微。

三、体校中职德育教育困境的原因思考

1.信息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多,深度更深,范围更广。学校的“围墙”已在不经意间悄然“倒塌”,没有过滤的网络文化如雨水般肆意浇灌,一些“年少成名、自由不羁”的思想,对价值观正在形成、道德标准的评判能力还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冲击。这些也使得学校德育教育的正能量正在弱化。

2.体校中职德育教育尚未形成系统。体校中职教育由教练员负责专业训练,文化课教师负责日常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对学生的教导人为的分裂。体校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教育,另一方面学生并不在乎学习成绩。掌握学生“命根”的,是带训教练员,但大多数教练员并没有经过系统德育教育工作的学习,且一个教练员要带几十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难在队伍中有效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科任老师负责学生的教育而无限制学生的“利剑”,职责的错位给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留下了很多的“空挡”,体校中职德育工作成效甚微。

3.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体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从小就被从各个县区选拔到这里来集训的,很多学生不但从小缺乏父母的管教,而且有的父母因为分隔距离较远,更加溺爱孩子。甚至还有相当部分的家长是因为学生成绩不好又无从管教而送至体校,他们对学生的文化成绩等其他方面都不是很看重,听之任之。因而,较差的文化基础、管理的空挡和较轻的学业等,让体校中职生更容易接触一些负面的东西。此外,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让许多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这就给中职体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增加了难度和紧迫感。

四、加强体校中职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1.构建体校中职德育教育体系。首先,建立德育二级评价体制,把德育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教师、学生的重要依据。其次,选拔运动员时,建立运动员档案。除了评估运动员运动能力、文化成绩之外,还要了解其德育水平、家庭环境等,便于差异化培养。再次,建立长期与短期结合的德育教育方式,以专业队为竖轴,以教学班级为横轴,在专业队长期观察教育学生,在班级重点短期培养学生。最后,夯实各阶层的责任,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的德育教育工作新体系。

2.转变德育教育内容、形式。转变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使体校中职德育工作更有实效性、更贴近学生现实。一是充分利用微信、QQ等,关心、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了解、正确引导;二是摆脱各种形式主义的德育活动,从体校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针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失衡加以养成教育;三是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比如开展趣味运动会,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等;四是加强德育教育与体育职业教育、法制教育等的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联动教练、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体校中职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建立相关的制度,确定共同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坚持在学校统一规划之下,突出体育职业教育的特点,两条腿走路,但是要在一个“脑袋”指挥下协调运作。比如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可以将班主任、教练共同作为承担班主任职责的人,纳入共同的年度考核目标。其次,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融入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比如: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学校建立家委会,定期举办家长会等。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学生成长、改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严佳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2。

[2]石芝 中职学校德育渗透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论文作者:许晓叶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  ;  ;  ;  ;  ;  ;  ;  

肇庆市体校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困境的思考论文_许晓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