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教学策略探讨论文_刘晓燕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教学策略探讨论文_刘晓燕

(重庆市垫江县第三中学校,重庆市 垫江县 408300)

摘要:作为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历史教学的内容与特点对应该如何创新做出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教学;应对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在新一轮课改形势下,我们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实施有效教学。下面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多年来从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体会,谈一谈目前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一种交流工具走进寻常百姓家。在电脑上可以查到各国的历史,而且电脑可以用视频、图片将各国的历史信息传达给学生,这让学生觉得比上课生动有趣得多。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去听,纯粹是当老师的观众,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的课堂效率。

(二)老师教学理念较为传统

其实,历史教学课堂不仅是给学生传授各个国家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各个国家的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及价值观,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的说教就能行的,停留于口头的简单知识的灌输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最常用的教学评价就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评价,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学生的成绩只是一方面,有些内容只需记忆就行,根本就不用理解,学生若是记得牢,得的分数自然就高,记忆不牢固,得的分数也就不高,所以说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是不够科学。

二、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合理地设置历史情境,将问题设置在课堂内容中,但不直接去解答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只有学生发生惊奇和疑问时,才愿意去探索。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感受发现的喜悦。

(二)充分运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

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大多数学生觉得看起来有味,记起来困难,怎样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地学好课本知识?教师在运用教材上要设法创新,交给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真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尤其是以下四种方法,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学会回答问题。要求答案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教学生抓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3)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头绪繁多,教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4)编写课文提纲。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

(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1.巧用推敲分析法,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简明扼要,很有分寸,但较为抽象。对此,在教学上要善于推敲分析,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形成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导入新视角,引发新争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载体,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重要的。通过视角转化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历史课教学中值得大胆试用

3.注重参与,让学生讲课,给学生一个实践和创新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所谓“会学”,就是学生能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去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是教的基础,“学法”是教法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比学习书本上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而今开展创新教学的尝试,就是要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课,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有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

(四)构建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教学相长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要立足于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艳.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一册指南[J].教学与管理,2007

[2]杨丹妮.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学科网,2014

[3]徐敏.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

作者简介:刘晓燕(1981.11-),重庆市垫江县人,大学本科,女,重庆市垫江县第三中学校,中学历史一级,中学历史教学。

论文作者:刘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教学策略探讨论文_刘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