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龙湾英桥《王氏族约》的深刻意蕴与价值传承论文

温州龙湾英桥《王氏族约》的深刻意蕴与价值传承论文

温州龙湾英桥《王氏族约》的深刻意蕴与价值传承

吴宗伟,杨梦君(温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家训的重要性。温州龙湾英桥《王氏族约》是温州当地宝贵的家风家训资源。《王氏族约》体现了英桥王氏一族惜名重义的价值追求、勤俭事亲的治家理念、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蕴。充分挖掘《王氏族约》的当代价值,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培育新时代家风。为此,需要深挖《王氏族约》的思想内核,掌控一体化教育主导权;不断完善顶层设计,重视政府部门的助推作用;优化传播媒介,增强传统家训的现实影响力。

[关键词] 《王氏族约》;温州;家风家训;价值传承

优良家风家训是先辈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好的家风家训不仅能塑造家道兴盛、为人称赞的正派门庭,还能影响一方社会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的重要性。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1]355他深刻强调:“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1]165可以说,家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社会风气,还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绝大多数(76.7%)的教师是根据教学大纲授课,有23.3%的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学时、上课次数、运动员兴趣或需求等参考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因此,绝大多数老师把运动员和普通学生一样对待,没有把教学要求降低,这也符合国际惯例。

温州地区自古文风鼎盛,文化底蕴深厚,出现了一大批家风醇厚的名门望族,有着丰富的优良家风资源。其中,温州龙湾英桥王氏家族是典型代表,影响颇深。这一家族把族人推崇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形成文字,留下了代代传诵并严格遵循的《王氏族约》。《王氏族约》言简意赅,影响深远。自《王氏族约》制定以后,英桥王氏一族能人辈出,涌现了状元、传胪、进士13人,举人、副榜15人,庠生近千人,著作70多部,成为温州地区的著名家族。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曾以《浙江温州龙湾英桥王氏:兴古堡守卫家国 立族约丕振门风》为题,将英桥王氏家族作为优良家风传承的典型进行了推介。在当前重视家庭建设、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温州龙湾英桥《王氏族约》的深刻意蕴和当代价值,思考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传承,显得尤为必要。

一、《王氏族约》的深刻意蕴

为传承家族优良家风,温州龙湾英桥王氏先祖王澈于明嘉靖年间编撰了《王氏族约》。《王氏族约》共分十章,12 000余字,文字虽不多,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涉及家族传承、为官处世、修身持家、爱国为民以及婚嫁习俗等诸多方面,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

借助港口辐射优势,嗅觉灵敏的温商群体主动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截至目前,有68万多温州人在世界各地、175万多温州人在全国经商,形成了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温商网络”。其中仅在武汉创业发展的温州人就达17万,遍布商贸、物流、机电、服装、金融等众多领域的3000多家温商企业,带动近百万人就业。当地2017年底举办的全球温州商会专场活动中,温商企业家与武汉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达1203亿元。在云南,12万温商同样开始布局新机会,云南敏大集团董事长陈教敏表示:“把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云南的浙商要做面向西南开放的排头兵。”

1.修身:惜名重义的价值追求

良好的个人品德是为人处世必须具备的品质。《王氏族约》非常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推崇礼乐制度。此外,《王氏族约》受当地耕读文化影响,非常重视读书、修己、正德,这是英桥王氏家族子孙后代中能人辈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氏族约》非常强调个人气节、名声的重要性。《王氏族约》规定:“凡生员乃族中之秀。”[2]生员(即通过院试的秀才,可理解为读书人)是家族中的杰出者,会在族内受到他人的尊敬和崇拜,这充分体现了英桥王氏一族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王氏族约》对族中读书人提出了精神品质上的要求:“当敦行好礼,崇尚气志,乡以为族众表帅。”“若唯利是营,不顾名义出入公门,干扰邻邑可鄙甚矣。”[2]读书人应踏实做事,崇尚礼节,重视气节和操守,才能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族人如果只为一己私利去做事,在官府任职而全然不顾个人、家族的名声气节,甚至侵害邻里利益,就要受到严重的谴责和鄙视。在金钱财富与名声气节孰轻孰重这一问题上,《王氏族约》中强调:“富贵有时替,而人死贵留名。”[2]告诫族人,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要时刻注意保持好的名声,以求“谋盛举以垂不朽”[2]

主要荣誉:2016第六届国际摄影艺术展人像组金奖,2017西班牙TORRETES冠军杯摄影大赛彩色组金奖,2018PPAC上半年国际摄影比赛儿童组第一名

2.齐家:勤俭事亲的治家理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家庭和谐,推崇和睦有序的家庭关系。《王氏族约》作为英桥王氏族内家规,饱含了英桥王氏家族所推崇的勤俭节约、敦伦睦族、尊老爱幼的治家理念,这些理念既作为《王氏族约》的基本准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把家风家训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如开设家风家训教育相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家风家训思想;开展与家风家训传承相关的实践活动,等等。英桥王氏家族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物,对英桥王氏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能够打破单纯的背诵家训的局限性。这些广为传颂的优秀事迹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素材,有助于学生通过感悟王氏家族故事,了解如何为人处世,最终将优良家风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王氏族约》就如何遵守家庭伦理以及如何处理好代际关系,提出了“事亲必孝,事长必敬,兄友弟恭,夫义妇正”[2]的要求。在这四种家庭关系中,对待自己的父母双亲必须要孝顺,对待年长者必须要毕恭毕敬,与兄弟姐妹相处一定礼待谦让,夫妻之间要互相提醒监督,作为丈夫为人处世要合乎正义,作为妻子一定要严守妇道。值得一提的是,《王氏族约》提倡的“孝亲敬长”的家庭伦理观,没有受到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上下有别”等糟粕思想的消极影响,反而非常重视妇女在家庭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王氏族约》中还提出了有关“治家”的明确又具体的“六不要”[2]:一是“毋作非法,而犯官刑”。告诫族人不要触犯法律,受到官府的惩戒。二是“毋好争讼,而扰门庭”。告诫族人不要为了一时利益轻易招惹官司,打破家族的安宁。三是“毋为赌博,以荡产业”。告诫族人远离赌博,避免让家业毁于一旦。四是“毋纵淫僻,以陨家声”。告诫族人不要骄奢淫逸,败坏家族清誉。五是“毋耽麴蘖,以乱厥性”。告诫族人不要贪恋醉酒,防止乱了心性。六是“毋习游惰,而忘治生”,告诫族人不要懒惰成性,忘记生存本领。

3.治国: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满腔家国情怀,为国家、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王氏族约》传承了儒家“家国同存”思想,充分体现了英桥王氏家族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后辈的殷殷期待。《王氏族约》无论对为官者还是普通族人都提出了要求,颇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意蕴。

探究《王氏族约》的深刻意蕴与其当代价值,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王氏族约》中的精神要义。《王氏族约》的家规、族约及其传承路径,对其他地区、其他家族传承优良家风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有研究表明[2],肺癌诊断中采取CT增强扫描与常规病理检查检验结果较为接近。本研究结果显示:比较CT增强扫描与常规病理检查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肺癌诊断中采取CT增强扫描是可行的,对诊断率的提高可产生有利影响。有研究表明[3],肺癌诊断中采取CT增强扫描可借助血流参数进行鉴别。本研究结果显示: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血流参数差异显著。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肺癌诊断中采取CT增强扫描,通过鉴别血流参数可有效进行良恶性的识别。

此外,《王氏族约》对族中的普通族人也提出了要求。《王氏族约》对族人提出的最低层次要求就是要遵守国家法律。《王氏族约》第五部分《汇训》中写到:“凡包揽侵欺,国法具在。”[2]强调族人要“切宜深戒”[2]。《王氏族约》对族人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遵守族内礼法。《汇训》规定凡族人中“悖礼法者……每朔望司纠会族长以下告于祠,量罪议杖”[2]。告诫族人只要有人违背了礼法规定,就要受到杖责,屡教不改者加倍惩罚,不允许进祠堂祭祀祖先,直到改正错误行为。正是这种严格的家规,使得英桥王氏家族代代子孙都谨言慎行,形成了优良淳朴的家风,涵养了王氏家族爱国护乡的精神品质,主要表现有:明代时期英桥王氏八次抗击倭寇,王叔果、王叔杲集资修建国内唯一一处由民资修建的抵抗外敌的城堡—永昌堡。

二、《王氏族约》的当代价值

《王氏族约》因其深刻的思想底蕴使之在成文几百年后仍然显现出重要的利用价值,其内容体系几乎涵盖了当下所提倡的个人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方方面面。《王氏族约》中的很多思想要义超越了封建时代的思想禁锢,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社会感召力,值得传承和学习。

由于“小散弱”的行业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这也衍生了很多问题。李殿平表示,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综合服务能力较弱、假冒伪劣农资依然泛滥。

1.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修养

广西航运服务业作为其航运主业的主要支撑,是广西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西江黄金水道的保证,也是发展广西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重大依托。广西因其具备突出的区位优势,其快速的港航主业发展速度,为广西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结合广西航运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船舶情况和地理区位特点,广西应把船用商品的供应服务、船员服务、船舶交易服务、航运金融服务、航运信息产业发展等作为其航运服务集聚区的重点发展功能。

2.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1]355优良家风能够带动社会的风气变好、变善。通过实际言行传承优良家风,可以将家训要义传播给其他社会成员,久而久之当地的社会风气都会受到正面影响。《王氏族约》中充满着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的因素:一是《王氏族约》中倡导的为官理念,要求族人为官必须清正廉洁、为民谋利。正是在这种族约影响下,王氏家族出现了王诤、王继明等一大批清正廉洁、一生都在致力于为群众谋利的好官。这种精神将会影响、激励一代代后辈向他们学习。同时《王氏族约》对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也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清正廉洁的家风对净化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追逐名利的为官风气来说显得弥足珍贵。二是《王氏族约》重视个人品行以及道德修养的提高,这对净化社会风气来说十分重要。当《王氏族约》中“敦行好礼,崇尚气志”的要求成为社会成员普遍的行为准则,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三是传承《王氏族约》中想要塑造的正确“三观”的内容有利于纠正错误的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王氏族约》中淡泊名利、多行义举等要求能与当前社会中的一些错误思潮作斗争,这也从侧面凸显了《王氏族约》的先进性与正当性。

3.有利于培育新时代家风

在我国古代,家风家训的传承大多是通过家族中的长辈对后代的训诫来实现的。但这种“代际相传”的教育模式容易将家风、家训局限于家族内部,甚至可能局限于单个家庭中。“夫妻间的嘱告、兄弟姊妹间的诫勉、劝喻,或者后辈贤达者对长辈的建议和要求”[4],都是比较传统的家风传承手段。可见,过去家风家训教育的受众群体较为单一。新时代,家风、家训作为先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不应是特定家族所专有,而应将其普及化,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从中获益。提高《王氏族约》影响力,扩大优良家风的社会涵养作用,必须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统一的一体化教育。

三、推进《王氏族约》价值传承的路径

《王氏族约》对族中为官者提出了“廉勤、尽忠”的要求:“凡子孙居官,务要廉勤正直、尽忠体国、恪守官箴。”[2]《王氏族约》告诫族人、后辈凡是有在朝廷中任职掌握公权力的人,必须要做到清廉、勤政、为人正直。为了保障族内为官者能够严格遵守这条祖训,王澈还特意制定了奖惩规则:“其治行卓越,惠泽及民,及有功德为宗族乡邻所庇赖者,殁后于谱传之。”[2]为官者清正廉洁,取得了卓越的政绩,所做的事情利国利民,能够为邻里百姓带来实际好处,那么就要在族谱上为他立传去纪念他;“如贪酷被黜者,于谱上削其爵。”[2]贪赃受贿被贬斥流放者,族谱就删掉其所任职位和生平所为。由于《王氏族约》中祖训的影响,英桥王氏家族中的为官之人多能做到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王诤、王继明等。

家风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其中的思想、规则都涉及到了道德修养的培育路径。在英桥王氏家族的事迹中,可以看到王氏家族对道德修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难得可贵的是,《王氏族约》不仅为封建社会中的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新元素,还去掉了封建文化中的一些糟粕。从内容上看,《王氏族约》所要求的道德标准与当今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高度一致。《王氏族约》在提升个人修养、处理家庭关系、待人接物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道德修养要求,并且有着极高的水准以及普遍适用性,如崇尚义举、重视名声气节等。从影响力上看,英桥王氏家族在温州地区影响较大。温州当地著名景点永昌堡、江心屿等都是由英桥王氏家族主持修建的。此外,温州当地政府重视家风家训资源利用,特别修建了有关英桥王氏家族的家风家训馆。这些与英桥王氏家族有关的景点、建筑游客众多,影响力较大。当前,挖掘英桥《王氏族约》的深刻意蕴,把其中有关道德修养培育的内容进行现代化阐释,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传播,形成更为强大的社会感召力,能够有效促进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

地震:川藏高速公路所经过的地区多为Ⅶ~Ⅸ度地震烈度区,地震活动频繁,是区内危岩崩塌高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地震作用造成岩体震松、折断,并向临空面抛出[8],形成的崩塌具有规模大、密度高、破坏严重的特点。根据“5.12”地震后沿线公路的调查,由地震造成的崩塌密度达到了约1.4处/km,尤其是特大型崩塌相当发育,造成公路多被崩塌体掩埋、损坏,崩塌体堵塞或侵占河道相当严重。

1.挖掘思想内核,掌控一体化教育主导权

“温州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模式。”[3]近现代温州人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自强个性的形成,正是源自于温州当地优良家风资源的涵养与熏陶。《王氏族约》中所提倡的务实勤勉、敢为人先的思想,为后辈温州人形成敢拼敢闯、认真务实的精神奠定了精神基础。这种不竭的精神动力成为温州人的基因特质,也成为推动温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温州模式”也是王氏等诸多温州家族优良家风涵养下的产物。《王氏族约》作为先辈留给后代子孙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的精华思想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值得秉承、延续。在当下,家庭教育进入了新阶段,家庭生活条件以及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等诸多影响家风品质的因素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王氏族约》中所推崇的修己正德、勤俭持家、推崇义举、爱国为民、无私奉献等精神仍然在新时代下彰显出无比的先进性以及强大的内生动力。培育新时代优良家风,有必要传承精神思想、合理因素,用英桥王氏家族的故事带动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家风建设中来。

(2)注浆材料。注浆材料宜采用水泥浆,水泥必须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42.5,可添加适量添加剂,水和水泥配比应不大于0.5,水泥浆密度不应小于1.90 g/cm3。

《王氏族约》十分推崇乐善好施的义举,告诫后人同族、乡里之间理应互帮互助,当他人有难的时候要慷慨伸出援手,乐善好施方能受人尊敬。规定“凡周恤族之贫难,及于宗祠有义举,在有余之家,即宜务行之。”[2]家族中有人陷入艰难困苦,严重到需要宗祠接济的,族中较为富裕的家庭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实施义举。这条家训既体现了英桥王氏家族团结互助的精神,又彰显了英桥王氏家族把实施义举当作是理所应当的崇高品质。

(1)把家庭教育作为传承《王氏族约》的首选途径,增强家风家训认同感。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中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354家庭作为社会个体接触世界、感受世界的最初场所,能够对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造成原生性的影响。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必须依赖每一位家庭年长者的努力,长期、积极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因此,传承《王氏族约》,必须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通过家庭教育的细化,使得《王氏族约》被更多的家庭所熟知、感悟。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长者通过言教、身教的方式教授《王氏族约》中为人处世的经验,为子孙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教育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接受教育的晚辈们,充当教育者角色的长辈们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优良家训的熏陶,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进而更好地教育后辈。

《王氏族约》多处强调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把勤俭节约作为治家的基本准则,告诫族人“凡保家之道惟俭与勤”[2]。《王氏族约》中还指出无论家庭背景如何,无论“庶人”“士”还是“大夫卿”,都必须遵循“勤俭”[2]这一根本的治家准则。“若习惰好闲,用度无节,甚非久长之理由。”[2]《王氏族约》中勤俭节约的治家理念对于当代人,尤其是对当前社会生活较为优越却不懂得节约的年轻人来说,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3)借助社会教育,扩大家风家训教育覆盖面。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社会教育是伴随着人一生的教育。在社会教育(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中,增加与《王氏族约》等家风家训相关的内容,使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亲身感受优良家风的魅力,助力家风家训传承取得最佳效果。

2.完善顶层设计,重视政府部门助推作用

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在家风家训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想要更好地传承优良家风家训,让更多民众从中受益,就必须突破单一家庭单位的局限性和排他性。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助推作用,通过完善顶层设计,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扩大优良家风家训的影响力,进而充分发挥优良家风家训的当代价值。

(1)加大相关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家风家训纪念馆、宗祠景点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打造可吸引众多游客参观学习的家风家训主题景点,可以有效扩大家风家训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王氏族约》以及背后的故事,领会其中蕴含的精神要义。在硬件设施建设中,政府部门要做好城市规划的统筹安排工作。要充分考虑到人群聚集地以及区域分布特点,在人口密集的生活区和商业区加大与《王氏族约》等优良家风家训相关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此外,要围绕《王氏族约》打造家风家训精品教育基地,大力弘扬和挖掘利用家风家训资源,扩大《王氏族约》“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享誉全国的家风家训教育基地。

(2)加大宣传力度。标语在宣传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牢牢抓住标语这一重要的宣传形式,使党的各项政策通过标语被广大人民所熟知。这对传承家风家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标语的积极作用,在公众场合积极宣传《王氏族约》中的名言警语,让更多人接触到《王氏族约》,感受优良家风的熏陶。

(3)加大助推力度。首先,在政策角度,政府部门可以颁布相关政策促进家风传承,印发家风家训宣传册以及号召党员干部开展群体性学习活动等;其次,政府应该做好传统家训的翻译出版工作。《王氏族约》成文于明代,由文言文撰写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传播。政府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对《王氏族约》进行翻译出版,把文言翻译成白话,使更多人能够拿起家风家训读本,感受家风魅力。

3.发挥媒介作用,增强传统家训现实影响力

《王氏族约》在百年传承中成为当地所推崇的家规民俗,对王氏家族乃至地方社会治理影响深远。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曾开设“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全国各地的领导干部、党员团干纷纷加入到家风家训的学习中来。专栏对《王氏族约》的宣传,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实践证明,传承《王氏族约》等优良家规家训的当代价值,必须要发挥传播媒介的作用,增强传统家训的现实影响力。

(1)要合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后,各地积极响应优良家风家训宣传教育工作。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专题报道家风家训这一主题,起到了重要的宣传推广作用。电视媒体拍摄家风家训传承纪录片或家训公益广告等,加深人们的印象,使其成为人们日常谈论的话题。同时,合理利用广播频道,如在出租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播报传统家训,使人们能够潜移默化地将家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准则。总之,不能忽略传统媒介在家训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使传统媒体成为扩大传统家风家训影响力的关键手段。

(2)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力量。新媒体所具备的多样性、即时性、交互性特征,对传承优良家风家训有独特的作用。新媒体的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种类的多样化、形式的多样化等,可以让传统家训通过新媒体,使人们不受媒介的限制自由获取家训相关内容。新媒体的即时性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使人们即时收到有关优良家风家训的推送内容,随时随地学习家训、感受家风。交互性是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及时掌握人们对于家训的态度和看法,能够第一时间对传统家风家训进行阐释、解读,加深受教育者的理解,充分发挥优良家风家训的当代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王澈.王氏族约[M].嘉靖影印本.温州:温州大学育英图书馆藏.

[3] 沈潜.文化学视域中的温州模式[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22.

[4] 陈延斌.中国传统家训的发展脉络[N].中国教育报,2014-12-24(3).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Profound Implication and Inherited Value of The Covenant of the Wang Clan by Longwan Yingqiao in Wenzhou

WU Zongwei, YANG Mengjun
(School of Marxism,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repeatedly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traditions and instructions. The Covenant of the Wang Clan in Longwan Yingqiao is a valuable resource of family tradition and instruction in Wenzhou. The Covenant of the Wang Clan has a profound historic meaning as it embodies the value pursuit of the Wang family of Yingqiao, which cherishes reputation and justice, diligence and frugality in running a family, and strong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Fully exploring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Covenant of the Wang Clan helps to improve citizens’ ethical well-being, purify social atmosphere and cultivate family traditions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explore the core notions of The Covenant of the Wang Clan and actively guide an integrated education and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op-level desig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boost role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s well as to optimize the media and enhance the practical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family instructions.

Key words: The Covenant of the Wang Clan ; Wenzhou; Family traditions and instructions; Inherited value

[中图分类号] B823.1; K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 (2019) 03-0032-05

[收稿日期] 2019-04-27

[基金项目] 浙江省2019年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9R429056);温州大学2018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吴宗伟(1995—),男,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研究;杨梦君(1996—),女,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OI: 10.13669/j.cnki.33-1276/z.2019.046

[责任编辑:陈 凯]

标签:;  ;  ;  ;  ;  

温州龙湾英桥《王氏族约》的深刻意蕴与价值传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