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集中养老模式的研究论文_孙国梁 于明洋

农村空巢老人集中养老模式的研究论文_孙国梁 于明洋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海淀区 100081)

摘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资源匮乏的问题,从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入手,创新探索集中养老模式的可实行并分析其优点,提出在农村地区实行集中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建议,合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集中养老需求。

关键词:空巢老人;集中养老;养老模式

1.前言

集中养老是指由国家财政负责,国家建造养老服务机构,由养老服务机构集体负责五保老人的日常照料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集中养老的特点是集中和统一,将一定范围内的五保老人都集中于政府兴建的养老服务机制,然后统一提供平等一致地养老。

2.农村空巢集中养老的产生原因

2.1.经济发展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高速增长,但城乡发展却极不平衡,农业发展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随着近几年的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的人口结构也正在发生着改变。因此,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的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会更多,正给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带来了众多挑战。

2.2.政策文化方面

另一方面,受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老年人不适应劳务市场的需要,不方便离乡去打工,而且大多数农村老人更愿意留在农村家中,对城市生活充满排斥和抵触,这使得农村出现大量的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另外,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家庭规模的核心化趋势增强,农村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2.3.现实需要方面

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3亿,独居和空巢老人占54%以上。调查数据显示,空巢老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60%。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心灵呵护的缺失是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养老体系服务建设中,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精神的缺失是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3.集中养老模式的优势

3.1离家不离村,有利于维持老人原有生活习惯

受传统“安土重迁”等文化的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特别不愿意离开或改变原有的生活环境。集中养老“离家不离村,离户不离土”,这充分照顾了空巢老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体现了对空巢老人群体的人文关怀。既有利于空巢老人的原有生活习惯的保留和传统观念的尊重,也有利于亲属对空巢老人的照顾。

3.2提高了集中养老率,促进了空巢老人集中服务管理质量的提升

集中养老则在养老标准、服务质量、精神慰藉方面相对于分散养老模式较高,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效率高等优点,由专业人员来负责集中养老老人的养老服务,可以保障农村大多数中低收入空巢老人享有高质量的老年服务生活,并且可以为国家节省养老的资金费用和支出。

3.3养老模式更加人性化,使空巢老人真正获得心理慰藉

集中养老把农村的空巢老人们统一安置在养老院中,使老人们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相互之间的帮助与温暖,心理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其次,养老院日常会接收志愿者的服务活动,志愿者陪空巢老人们聊天谈心,老人们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最后,养老院服务人员会根据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多样的养老服务,为空巢老人的养老生活排忧解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空巢老人集中养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4.1集中养老资金匮乏,专业服务人员缺乏,服务建设质量跟不上

在养老院建设过程中,养老院建设主要是靠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的资金投入,由于基层政府财政紧张,社会捐赠支持的份额较少,养老院的建设也存在着基础设施不足、基本服务较差的现状,集中养老的老人们也难以享受配套、健全、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由于许多养老院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较低,导致农村集中养老的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缺乏,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4.2集中养老家庭负担较重,且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

农村养老院的费用多是需要家庭自己承担,农村空巢家庭子女外出打工其经济收入较低,大多数的空巢家庭难以支付起集中养老的经济费用。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对集中养老院存在很大成见,在这种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下,即使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空巢老人也不愿选择集中养老院的方式养老。

4.3过分强调集中养老率,忽视了空巢老人精神的需求

过分强调集中养老率,忽视了空巢老人们内心真实的感受,不顾及空巢老人们的感受一昧地要求老人们入住养老院集中养老,入住后由于老人数量较多而缺乏对每一个老人精神需求的心理慰问,则导致空巢老人入住后心理产生落差、容易与其他老人发生矛盾冲突、与养老院标准化的生活制度不相符合。

5.完善空巢老人集中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5.1政府需加大对农村集中养老模式的资金支持力度

国家和政府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增加对农村集中养老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的支出比重,为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正常运行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呼吁更多的社会公益组织关注农村养老机制的发展建设,为农村集中养老机构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使农村养老资金的来源更加多样化、丰富化。

5.2制定和完善与农村集中养老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应建立健全对农村集中养老模式的立法保障,并结合《农村养老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中养老的形式以及责任等方面的事项做出明文规定,实现以法律形式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集中养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也需要完善农村的社会福利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度提高救助标准,逐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

5.3完善农村集中养老的机构与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强农村集中养老机构的建设,修建农村集中养老院,既扩大养老院的规模,加强农村养老院的文化娱乐场所、健身器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更高水平的硬件配套设施。同时也应加强管理能力,提高农村集中养老机构的管理团队、卫生条件、服务水平等量化标准的建设,提高服务的水平与质量,招聘和培训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为农村集中养老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水平。

5.4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方面的关怀

在养老院的管理建设中,服务人员应及时了解老人的内心需求,填补儿女不在身边的空缺。其次,增加农村集中养老机构中文化娱乐活动的建设,为老人们提供更多打发时间并且娱乐身心的文化活动。最后,农村集中养老机构可以招募外界的志愿者,在闲暇时间到养老院为老人带来陪伴与文化活动等等,让空巢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与关爱,使空巢老人们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李思思.集中养老模式对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05):69-71.

[2]杜云素,钟涨宝,李偲.集中居住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J].理论导刊,2013(05):77-79.

[3] 李春根,赖志杰.新时期我国农村五保养老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02)

[4]胡梦瑶.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模式探索——基于江西省宜丰县调查数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31(05):63-71.

论文作者:孙国梁 于明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农村空巢老人集中养老模式的研究论文_孙国梁 于明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