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体系论文,我国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11月,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递交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现将中国科学院关于知识经济与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部分研究成果做一简介,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知识经济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正在形成;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和科技知识的应用。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正向知识经济迈进。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大力发展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实现我国经济工业化和知识化的协调发展。

1.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其主要成员国GDP的50%以上已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主要区别在于知识已经成为经济要素中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知识经济的崛起,源自以信息技术等高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的发展,又给这场科技革命注入了强大的活力。21世纪,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2.国家创新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本世纪70-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出现经济增长减慢,而日本和其他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西方学者在研究了日本的“技术立国”政策和国家技术创新机制后认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技术立国的日本,经济增长减慢,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多数科技领域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注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掌握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动权,其相对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为欧美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称,美国在27个关键领域中取得了24个领先地位;世界经济论坛等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的国际竞争力明显领先于日本。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日本政府调整国策,提出“科技创新立国”。可见,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装备、缺少对国际科技前沿动态的识别与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不能长久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国家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在工业经济时代,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紧密相关;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建国近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创新能力与国家发展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近年来还有拉大的迹象。《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落后于经济国际竞争力,我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效率不高。

我国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与我国的科技投入不足和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现行创新体制及运行机制的不尽合理有关。现行体制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分工与合作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职能要向宏观调控方向转移,短期行为和分散投资的状况亟须扭转。目前我国科技自身的储备不足,对社会需求支撑不力,已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大幅度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势必影响我国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中华民族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宏愿将会面临挑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加国家科技战略储备,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建设面向21世纪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我国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不仅要把握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尊重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更要瞄准国家战略目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合理作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需要一个过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效率还不高。因此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离不开政府的重要作用。

1.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等)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重要的基础设施等。

国家创新体系可分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知识传播系统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知识应用促使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四个系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叉和支持,构成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见下图)

2.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措施与总体目标

我国正在实施的多项科技、教育计划和工程,为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国家经贸委和科技部组织实施的《技术创新工程》,是我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11工程》,是我国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与管理水平,培养科技人才的战略措施;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863计划、重点科技攻关计划、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都对我国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构想,在不断完善和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和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的同时,还应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在国家宏观层面,形成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完整的总体战略布局。

《技术创新工程》的总目标是:“到2000年,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大型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品牌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开发能力,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并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技术进步成为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引自《技术创新工程》方案)

《211工程》的总目标是:“经过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的努力,使相当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点能够成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基础)科技问题(和进行科技前沿探索)的基地,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有一定国际影响。其中若干所高等学校和部分重点学科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结构布局合理、水平较高、各具特色的重点学科点和示范带头学校,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高等教育新体制。”(引自《211工程》有关文件)

《知识创新工程》的总目标是:到2000年前后,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具有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效运行的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及运行机制,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不断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使我国知识创新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力争我国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科学论文总数的排名进入世界前10名,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

通过实施上述“三大工程”和有关政策措施,实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总目标是:到2000年前后,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具备能够支撑我国科技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能力,使我国国家创新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促使我国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有较大提高,造就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技术创新企业、国立科研机构和重点高等院校。

3.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与措施

要实现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总目标,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

(1)加强宏观调控。我国实施的多项科技、教育计划和工程,为提高我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促进经济和科技的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上述工作起步时间先后不一,目标各异,并分属于各个部门,宏观协调不够,尚未形成有机整体,因此需要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统一和完善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政策措施。

(2)促进交流与合作。在完善各系统自身运行机制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创新体系中各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各机构、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之成为既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又加强联系,密切合作的有机整体。

(3)积极开展地区或行业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在国家的统一协调下,可选择若干地区(如上海、西安、沈阳等),若干行业(如农业、医药、环境等),作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地区系统和行业系统的试点,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创新体系的道路。

(4)启动《知识创新工程》,完善总体战略布局。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系统相对于其他各系统在统一的政策与措施方面尚缺少一套较完整的体系。加强我国知识创新能力,增加科技发展的战略储备,是大幅度提高我国整体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尤其是对于作为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的国立科研机构,无论其知识创新整体实力,还是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效率,都不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任务和目标,要在国家宏观层面上,将《知识创新工程》和正在推进的《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和国家其他重点科技计划捆在一起,形成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完整的战略布局。

标签:;  ;  ;  ;  ;  ;  ;  

知识经济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