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线损作为供电单位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指标,不仅可以反映电网的设计规划和电网的正常运行以及管理水平。同样,它还关系到供电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供电局目前对 10 kV及以下配电网进行线损的精细化管理,是电网降损的一个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1线损的概念
供电过程中,电流通过导线传输时,散发出热能形式的能源损耗,即线损。这种能源损耗分为 2 种,即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有功损耗中,用来作为传输电流的导体线路,自身会因为磁场和电阻的作用对流经的电流产生了一种阻力,这种阻力在电网的传输过程中被克服时,会产生热量,进而产生有功损耗;无功损耗是传输电流导体线路中产生的电阻、磁抗等对电流产生的阻挡作用,并通过热能将这部分电能损耗散发。由于电能在提升传输效率时,变压器需要依靠交变电磁场来实现电流的降压和升压,而投入生产中的设备需要依靠电磁场来实现机械运作。在设备中,电流建立的电磁场会因为交变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干扰产生电能消耗,这种消耗没有实际的功产生,所以又可以称之为无功损耗。
2 10 kV 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未能及时更换设备
对于电网运行来说,它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如复杂性、全面性以及系统性。为了能够使电网运行工作得到更好更快发展,不仅应该对其予以高度重视,还应该更深层次地探讨与分析电网设备。电网运行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诸多电网设备存在紧密联系,且供电设备的长时间使用,极易导致线路老化,减缓设备运行速度。若未能及时更换老化设备,极易对电力输送实际速度造成不良影响,浪费电力资源。情况严重时,甚至导致电网瘫痪。部分中小城市相应的 10 kV 及以下配电网因投资资金少,线路架设、设备装置标准不高,电量损耗较大。例如,配电网安装了能耗较高的变压器,导致线路实际电流量增大,损坏率上升,极易烧坏线路。
2.2 配电变压器缺乏精准的容量和计量
配电变压器容量布点不合理,造成空载、过载运行,浪费电力资源;供电半径较长,末端电压相对过低,影响电能计量装置灵敏度,导致计量电量偏少,影响线损。
2.3缺乏及时的配网管理
(1)运行年限较长的配电设备配置,现主要采用人工方式检查配电设备,未能及时发现配电设备存在的细节问题。(2)配电网涉及较大范围,存在过多电网节点,节点极易形成电能损耗,导致电力输送相应过程存在较大的电能损耗,增加了用电客户的用电成本和费用。(3)未能及时更换易老化和耗能较大的线路,极易引发漏电,增加各类事故的发生概率。
2.4无功功率补偿范围较小
部分 10 kV 及以下配电网未安装补偿装置,导致电力输送环节产生无功损耗,不仅浪费电力资源,还导致电网运行增加其实际负荷,损耗电量。当前,部分变电站的无功补偿不足,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较少,无功损耗电量较多,导致线损率偏高。
3强化 10 kV 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管理的措施
3.1管理措施
3.1.1完善同步抄表制度
在未普及电子表的地区,因高、低压两种电压表抄表例日不同步,极易导致线损率不真实。要实施同步抄表,加大集抄改造力度。具体地,构建并完善同步抄表制度,减少偷电、漏电现象,有效保障真实准确的抄表率和线损率,大幅度降低配电网线损。
3.1.2完善表计管理
若供电企业能实现正常良好的运作,且能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可将使用情况作为依据,正常更换电表,通过精确性较强的电子表,准确记录电量,避免发生漏记、误记等现象。加强对电表计量的管理,可促进抄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3强化用电检查和线损分析
供电企业要分析与总结用电检查的相关经验和线损具体原因,有效控制线损波动;及时发现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加大用电稽查力度,预防和打击各种违章窃电行为,保障电力经营秩序。
3.2线损的计算与分析
线损是以电能的总损耗作为基准,分为实际线损和统计线损。在技术和理论线损方面,通常为可变损耗和固定损耗。可变损耗包括电能表、变压器等相关仪器在运行中造成的损耗;固定损耗包括线路导线的电晕损耗、空载损耗、电能表铁芯损耗等。此外,对供电单位的管理上产生的不明损耗也要分析,这些损耗主要来自于用户在用电时的窃电、违章用电、电表故障、电表抄写失误等。对于理论损耗而言,线损的计算公式为(可变损耗+固定损耗)/供电量×100%;对于实际损耗而言,线损的计算公式为(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另外,因为计算和求取线损的方式有多种,所以通过对线损的分析,可以采取技术减损,比如更换变压器的设备、增加无功补偿、三相负荷调节等,并通过对电力线路传输的定期清洁、检查等,达到减小线损的目的。同时,供电局还可以从管理方面入手,比如制订指标管理、计量管理等,打击窃电行为,减少人工抄写电表的误差,通过具体的降损措施来降低线损。
3.3升压改造
升压改造的原理是电压升高,线损便会下降。根据这一结论,国家在大规模地实现经济建设中的电负荷增加,进而采取升压改造的手段来实现线损的降低。
3.4优化电网结构
对10 kV及以下配电网网络结构的优化是线损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在对配件网进行设计和规划时,需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对配电网络的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在电网的建设阶段时,对电源的位置也要进行合理布置,布置相应的电源点,同时,根据电网传输中的传输距离和负载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在优化过程中,先应遵循自电源开始逐渐优化,减少因单边供电或者损耗较大而造成线损。
3.5调整变压器运行的具体方式
平衡配电变压器相应的三相负荷和配电网变压器相应的低压出口电流,最低要实现 90% 的平衡度。同时,中性电流相应数值要比相电流小 25%。另外,主干支线相应的始端电流和低压干线相应电流二者的平衡度要控制在 5% 以下[5]。若中性线相应电流与定期相电流超出相关的安全范围标准,需立刻调整负荷,并大范围降低三相不平衡度。要有效节约成本,若负荷存在巨大变化,要针对配电网变压器配置相应的备用变压器。将实际电流负荷作为依据,适当调整变压器,确保变压器实现正常良好运行,避免浪费电力资源。
3.6建立和完善线损管理机制
为了精益化管理工作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创设线损管理组织机构,使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呈现规范化、指标化以及体系化,从而让每一位工作人员能够创新与改进原有传统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下属工作人员,都要对精益化管理工作予以更高的关注力度,不断完善与改进线损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流程与规范,让广大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此外,要创制定一套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完善性的线损“四分”管理工作方案,使线损精益化管理工作越来越好。
4结语
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增长,社会的进步也预示着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能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比较严重,因此,我们需要对 10 kV 及以下的配网线损进行分析,实行有效管理,降低电能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参考文献
[1]韦晓初.10 kV 及以下配电线损精细化管理及降损措施研究[J].机电信息,2013(09).
[2]潘臻荣.10 kV 及以下配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20).
[3]刘金崎.10 kV 配网线损异常成因及线损管理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4(07).
论文作者:赵岩波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线损论文; 电网论文; 电流论文; 变压器论文; 电量论文; 电能论文; 设备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