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的探究-以家渝收收乐为例论文_王晓瑜 杨林 程栋

关于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的探究-以家渝收收乐为例论文_王晓瑜 杨林 程栋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0)

摘要:本文旨在探寻废品回收与互联网+的新型发展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废品回收;新模式


一、现状及产品设计

目前很多家庭存在着大量待回收的废品旧物,这些废品旧物其实并未完全丧失其使用价值,如果将其当作破烂贱价售出太过浪费资源。我们作为一个家政公司可以提供回收再加工这些废品旧物的服务,将加工后的部分回馈给客户,进而可以利用剩下的产品获取利润。这个项目是以家政公司作为依托的互联网+废品回收项目,我们通过打造一个微信平台,客户在线上随时下单,我们上门回收,这对于客户来说有极大的便捷性;项目采取积分会员制,客户提供原料获取积分,获得产品消耗积分,然后我们再通过售出产品盈利,这又能产生对客户的黏性。打造好口碑后通过互联网朋友圈壮大客户群体,进而从重庆发展到全国各地。将生活中的废品变废为宝,力求最大化地利用其使用价值,节约了家庭在日常消费中的成本;废品回收这项服务还能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带动社会效益起着积极的作用,为解决目前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作出贡献。这是以一个家政公司为依托的互联网+废品回收项目,由于好多客户家的废品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我们依据这一点打造一个微信平台,客户通过网上下单,我们定时定点上门回收,我们实行积分制,积分可以在平台上兑换更多的商品以及家政服务。废品回收利润最大的点在于废品加工以及后期的处理上,废品从客户家到我们平台再直接到我们的废品加工厂,变废为新,以重庆为基点,发展到全国各地。客户通过微信平台随时下单,方便快捷,在满足家政服务基本需要的同时,还能自主选择是否接受废品回收的服务,我们提供完家政服务后顺便回收其废品,较其它废品回收行业有更大的优势,且类似的废品回收再加工公司在全国不超过十家,该服务的竞争力很小,在市场上几乎可以说是一片尚待开发的蓝海。该服务提供给那些需要家政服务的,以及需要清理出室内空间的客户群体,我们可以回收他们闲置的电视,洗衣机,电脑等家电,甚至是酒瓶,油壶等废铜烂铁,前提是这些东西有可再利用的价值,一般来说这些都是客户急需清理的东西,因此成本很低,在盈利性方面不会存在问题。充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服务打造

2.1项目计划简介

“家渝收收乐”是以一个家政公司为依托的互联网+废品回收项目,由于好多客户家的废品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我们依据这一点打造一个微信平台,客户通过网上下单,我们定时定点上门回收,我们实行积分制,积分可以在平台上兑换更多的商品以及家政服务。废品回收利润最大的点在于废品加工以及后期的处理上,废品从客户家到我们平台再直接到我们的废品加工厂,变废为新,以重庆为基点,发展到全国各地。

2.2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

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与传统的正向商业模式不同,研发、生产、销售、再到服务的顺序并不适合本项目,家渝收收乐做的是反向循环生态链,先付钱、再回收、分拣、然后销售、最后处理,如此循环。而其中的回收环节是最大的难点,以快递公司作为参照,快递员送的都是已定价的标准件,只需机械的签发快递单,操作可流水化;而废品资源属于非标准件,需要收件员上门审核定价,成本高,难度系数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渝收收乐拟做了一整套产品定价体系,把可回收废品分为n个类别,每类别都划分小范围价格区间,具体成交价由收件员上门审核后确定最终价。同时,在这套定价体系中,对于收件员的审核价格技能培训也有相应的方案。

2.3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目前回收的产品主要有三大品类,一种是生活类废旧物品,包括塑料瓶、易拉罐、纸类、包装袋类;一种是废旧电子产品类,包括老旧手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还有一类是旧衣物。前两种的价格会跟随市场价格进行调整,而旧衣物则以公益捐赠的形式定期送往正规的捐赠中心。

“家渝收收乐”采取了账户余额累积的形式给用户“返利”,用户每次卖出废品后的收入都会以积分的形式计入其账户,用户可以在相关APP的“便利店”页面中使用账户余额来购买相应的生活用品。这种方式不会让用户损失“一分钱”,“每一分都会计入到账户中。而且‘便利店’所提供的都是主流品牌的生活用品,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

2.4服务优势

我们的项目是上门服务,客户足不出户即能享受我们的优质服务,具有高度的便捷性。而且服务类型属于长期联系型,与客户之间的建立的关系非常稳定。客户通过平台利用积累的积分兑换相应的产品,通过变废为宝将闲置资源重复利用,对于减轻环境压力有巨大的作用。我们的加工工厂翻新后的产品价格相对低廉,更具价格优势,易打开市场的突破口。

2.5附加产品

附加产品:“家渝收收乐”在给客户提供回收废品的服务时,还提供额外的服务项目,如清扫保洁,整理房间等免费的家政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鑫艺,李嘉嘉,李华秋,吴烁玲,王芷玲.互联网+回收[J].信息通信,2016(09):286-288.

[2]周宏春.“互联网+”废品回收:催生新业态[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34(02):8-9.

作者简介:王晓瑜,身份证号:4113261997****1511,男,河南南阳人,学历:本科,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本科三年级学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学与互联网金融;

杨林,身份证号5138221998****4198,男,四川仁寿人,学历:本科,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本科三年级学生,研究方向金融营销理论与货币金融史;

程栋,身份证号5002341998****4650,男,重庆开县人,学历:本科,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本科三年级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公司金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王晓瑜 杨林 程栋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关于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的探究-以家渝收收乐为例论文_王晓瑜 杨林 程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