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82例临床病例分析论文_程彩涛1,2何远1陈先祥2桂程丽2吴黎明2刘晓波2王江华

程彩涛1,2何远1陈先祥2桂程丽2吴黎明2刘晓波2王江华2

(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通讯作者:陈先祥,男(196506-),博士,主任医师,从事肝胆胰腺外科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作者简介:程彩涛,男(197409-),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从事肝胆胰腺外科临床工作。【摘要】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特点与意义。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经我院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共155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治疗组82例,开腹手术组73例。分析两组术前1d、术后第1d、第3d血、尿淀粉酶的变化,并比较两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以及并发症、病死率。结果:①两组血、尿淀粉酶比较,在术前1d、术后第1d以及术后第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④腹腔镜组有3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开腹组有5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3例患者死亡。结论:腹腔镜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7142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278-02

胆道疾病所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即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胆道结石是胆源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占60%以上;胆石症患者胰腺炎发病率约为无结石者的4倍[1]。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早期及时的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不仅能提高其治愈率,而且可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人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且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数明显增多。然而,目前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仍有争议[2]。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特点与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根据临床表现、经血尿淀粉酶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共15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5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105例。各患者入院时有明显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腰背部疼痛、乏力等症状,左上腹有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经B超、CT及MRI等检查均提示胆囊和/或肝内外胆管结石,部分有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不同程度的肿大、坏死,胰床、胰周积液或囊肿形成。按照治疗方式,155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患者,分为腹腔镜治疗组(简称腹腔镜组)82例,开腹手术组(简称开腹组)73例。

12方法

121腹腔镜组:本组82例病例,其中轻症54例,重症28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范围26~76岁,平均年龄(5923±1436)岁;均提示存在胆总管结石的症状、体征或胰腺形态学改变和不同程度的血、尿淀粉酶升高,均符合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122开腹组:本组73例病例,其中轻症51例,重症22例;男性36例,女性35例;年龄范围25~75岁,平均年龄(5849±1409)岁;;均伴有胆总管结石,结石嵌顿于胆总管末端,阻塞胆总管和胰管,引起胰酶的增高和胰腺形态改变。

13术前准备:①腹腔镜手术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胃肠道准备、手术区备皮以及器械、手术室准备。②开腹手术术前准备:对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要有具体的防范措施。

14手术方式[1]:①腹腔镜手术方式:仰卧位,头抬高20°,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进入腹腔后常规全面检查腹腔,然后,切除胆囊,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对明确有胆总管扩张伴有结石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胰腺病变严重的患者行胰包膜切开引流术。②开腹手术方式:常规开腹,采用经右侧腹直肌切口,长约13~18cm,胆囊切除术后,行胆总管切开,用取石钳或胆管镜取石,置T形管;术后常规治疗,2周后行T形管造影,无结石残留,拔除T形管。

15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第1d、第3d血、尿淀粉酶的变化,②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2],以及并发症、病死率。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才检验。统计推断的检验水准均为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淀粉酶动态变化:两组血清淀粉酶比较,术前1d、术后第1d以及第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淀粉酶动态检测结果

3讨论

31胆道疾病是导致急性胰胰炎的首要原因。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发病主要由胆结石或乳头的炎性狭窄造成十二指肠乳头一过性或持续性梗阻,而导致胰液引流不畅,胰管压力增高,一系列胰酶被激活和释放,破坏胰腺组织而致胰腺炎[3]。尽早地解除胆胰管开口梗阻,通畅胆胰液引流,使胆胰管内压均得以降低已成为目前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关健[4]。

32本研究两组患者的病因均是由胆总管结石引起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黄疸、呕吐等临床症状相同;且均由于胆总管结石诱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在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胰腺均有形态学改变。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传统的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以及近年来采用的乳头括约肌切开后再行腹腔镜治疗等方法[5]。本研究应用腹腔镜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82例,并与同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的73例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第1、3d血、尿淀粉酶下降变化趋势,以及两组患者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种方法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均安全、有效。同时结果也显示,腹腔镜组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另外,腹腔镜组中重症患者有3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无患者并发胰腺脓肿或死亡;开腹组中重症患者有5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3例患者死亡,无并发胰腺脓肿者;这表明腹腔镜组并发症少、病死率低[4,5]。

33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腹腔镜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具有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1]。

参考文献

[1]李弋飞,张平.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0例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5

[2]范志宁,刘训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EST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6

[3]许凯,赵振林.10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8,4

[4]何家滨,江展庆,张帅.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2):7376

[5]吴璟奕,费健,陆俊骏,等.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原因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6):454456

论文作者:程彩涛1,2何远1陈先祥2桂程丽2吴黎明2刘晓波2王江华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腹腔镜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82例临床病例分析论文_程彩涛1,2何远1陈先祥2桂程丽2吴黎明2刘晓波2王江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