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可兑换性影响因素分析_资本项目论文

人民币可兑换性影响因素分析_资本项目论文

有关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素论文,人民币论文,自由兑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产生的客观要求。

第一、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塑造我国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增进我国与国际社会进行政治与经济交往的需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使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基本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世界贸易组织于1997年制定了《金融服务协定》,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在本国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本国所有金融业务要对外国资本开放;实施国民待遇,外国公司也享有与国内公民同等进入国内市场的权利,向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外国资本公布一切有关法律法规或行政命令,并不得对任何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外国资本有规模、数量方面的限制。近年,有关条款对外汇资本流动和汇兑便利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和要求,敦促成员国重新审视并放松那些可能实质性阻碍外资金融机构有效进入市场的资本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写进章程。我国将在2005年之前允许外资银行经营银行零售业全方位的服务业务,并允许外资银行在2005年之前开办人民币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资本项目的管制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同时也使以限制货币兑换和资本跨境流动的管制的有效性大大下降。

第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环境,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需要。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要求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经济,也要求一个自由宽松、平等竞争的金融环境。

第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民对人民币币值稳定以及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进一步放松外汇管制,意味着政府对开放型经济的驾驭能力日益增强,并树立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良好形象。

第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加入WTO后,我国开放了银行、证券、保险、商业、中介服务等领域,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增加,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等形式以外,发行境外债券和股票等筹资数量有明显上升。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快速上升及流动性的不断提高,迫切要求放开资本项目的管制。

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风险分析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变革的最终目标,但也要看到,一国货币的自由兑换会带来风险。只有充分认识风险,才能制定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

第一、人民币汇率风险。资本项目管制放开后,人们的趋利行为会导致本外币间的转换频率加快。现阶段,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主要是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资本项目放开后,人民币汇率将由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综合收支状况共同决定,在更大程度上受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汇率波动的程度将加大。

第二、国际游资冲击的风险。资本项目放开后,一个严重的隐患就是容易引起国际游资的冲击。目前,中国引进外资的形式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开放资本项目之后,外商投资于中国有价证券的比例会上升,致使中国证券市场与外国证券市场的联动性会增强,国际证券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会引起国内证券市场上更大的波动。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规模小,行为不规范,一旦放开证券投资市场很容易受控制和操纵,如果短期资本流入过多,更会使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出现突发性危机。国际游资也会冲击我国银行体系。大规模的外国资本流入,无论是商业银行贷款还是证券投资或直接投资,都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银行体系,增加银行可贷资金,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效的监管体制没有建立,银行会因为可贷资金的充裕而放松风险管理,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第三、中国资本外逃的风险。资本项目放开后,一方面,外资会大量流入,另一方面,中国资本流出的压力也会加大。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资金的需求极为旺盛。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于中国的最大风险在于货币替代和资产替代广泛发生后的资本外逃。资本外逃一方面直接减少了国内的资本形成,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为制止这种趋势将被迫提高利率以吸引资本流入,高利率的结果同样压抑了国内的投资热情。

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显著,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7.4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这五年中,我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7.7%。一国货币币值稳定与否,依托的是国家的经济实力,人民币币值的长期稳定正是建立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的;我国财政收入从1997年的8651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891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2053亿元。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使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我国的对外贸易日益扩大,对外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1997年我国的进出口所占的份额在世界上排名第十,经过1997年至2002年五年的努力,我国进出口的份额已跃居世界第五,强有力的进出口态势和国际投资地位可以直接推动我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广泛使用;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相当规模。至2002年年底,国家外汇储备已达到2864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国家外汇储备已达3000亿美元。不仅如此,居民手中还拥有外汇储备800多亿美元,企业手中还拥有外汇储备8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充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事务中的信誉,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有利于增强我国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

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丰富、金融政策稳定、物价低位运行等因素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人民币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被普遍作为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在越南、缅甸、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可以全境通用,一些国家官方甚至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币的比价;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开始接受人民币存款和办理人民币其他业务;在朝鲜、俄罗斯、蒙古等国家,人民币被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已经是一种区域性的自由兑换的货币,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往来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人民币的地位会更加提高。因此,笔者认为,人民币可谓“呼之即出”。现阶段必须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在封闭的金融市场环境下运行,产权不明晰、政府行政干预、银行垄断经营、风险决策和风险化解能力低下、资本金比率低、经营观念陈旧、管理体制僵化等问题将在很长时间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竞争机制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资本项目的开放意味着国内企业不仅可以从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获取信贷资金,也可以从国外获取信贷支持,国内银行将面临强烈的外国金融机构竞争的压力。

其次,我国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和汇率机制尚未形成。资本项目开放后,利率与汇率的变动往往引起大规模的资本流,金融压抑环境下的利率管制必然造成资金价格信号的失真,从而引起资本的异常流动,冲击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均衡。

最后,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主要表现在:券商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时间短,作为市场主体尚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证券市场主体的行为不规范;个人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投资者结构一直没有根本改变;部分上市公司的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且市场退出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股票市场规模小,经济的证券化水平低;非市场化的行为对市场仍有较大的影响等。

2.我国的金融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本项目开放导致外国资本大规模流入,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大量增加,如果没有有效的银行监管,银行可能放松风险约束,大量向高风险部门或行业贷款,导致这些部门资产价格的膨胀,其结果是经济过热和泡沫经济膨胀,导致系统性风险。有效的金融监管则可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过分流向高风险行业,避免系统性风险。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的技术手段落后。今后几年内,我们应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在符合国际原则的前提下,严格掌握市场准入标准,提高金融监管效率。要加强区域与国际合作,以达到有效监控国际资本流动的目的。

3.微观经济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微观经济基础的健康与否关系到国内企业在空前的同业竞争压力面前能否生存,也关系到与其息息相关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由此影响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能否正常推进。通常来看,微观经济基础是否健康有以下几个标准:一是企业部门是否具备了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企业能否对利率、汇率等价格信号作出正常反应。而我国企业产权不明晰,政府行为干预严重,自身积累率低,对银行信贷资金过度依赖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论是对金融改革还是企业改革都是一个契机,我们应充分利用近几年的大好时机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  ;  ;  ;  ;  ;  ;  ;  ;  ;  

人民币可兑换性影响因素分析_资本项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