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交通安全监察机器人论文_刘畅,高雪,董晓成

大连科技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摘要:结合目前交通监控现状及交通监控系统的总体构成、运营中的监控漏洞情况,深入分析交通监控系统的漏洞原因,研制出基于“云计算”的交通安全监察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全方位监控、可移动平台、智能识别等特点,对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人员伤亡,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有利支持。

关键词:云计算;全方位;可移动;智能识别;智能交通

引言

我国的交通执法监测设备是固定设备,只能够监测其周围的车辆违法行为,并不能够全程监测车辆的行驶行为,且固定执法设备存在监测死角,不能够满足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基于“云计算”的交通安全监察机器人,对保证交通安全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1、设计背景

目前多数交通监控设备设于高架子上,为固定设备,不具备可移动的性能,不具有可追踪监控的功能,导致交通事故监测不及时,伤亡人数增加。虽然道路上出现了一些新型监控设备,但对比传统的监控设备,只是优化了软件程序,反应更加迅速一些,仍然存在很多监控漏洞。

2、产品介绍

2.1采取技术

采用自主识别技术与区间测速技术针对道路安全进行监控;为解决存在监控死角的问题,将监控探头设置成前后双摄像头的监控设备。将此设备引入到交通监控中,将会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产品初步效果图

2.2部分功能介绍

1.采用前后双摄像头:

双摄像头可以上传较比单摄像头更加全面的路况,解决了只能在区间才能执法以及交通监控探头存在视觉盲区的问题。

产品结构展示

2.能源供应:

自动回充的使用,在路段的前后端放置充电站,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基座发出的信号被车内部的接收器接收后,会向较短路径驶向站点完成充电。

3.雷达测速:

雷达发射的微波以一个扇型的方式出去(S1),在照射区域内的目标会对微波形成一个反射(S2),测速雷达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设备装有多普勒测速仪的监视器,在测速的同时把车辆牌号拍下来,并把测得的速度自动记录在后台。

4.智能识别:

对车牌的识别是视频触发,系统始终对摄像机采集的画面进行识别,利用卡口摄像机内内置的图像识别算法对牌照进行识别,运用大数据为警察追踪嫌疑车辆提供帮助。

5.移动的随意:

为了应对路况的复杂多变,轮子特意选用麦克纳姆轮,麦克纳姆轮在复杂多变的路况上行驶具有很高的性能,能够准确移动到充电站。

6.外壳设计:

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为了保证小车的安全,在外壳的周围贴上反光条,可以保证车能够被司机认知,起防撞作用。

3、预期效果

3.1鉴别实虚双黄线及车辆违规问题

机器人灵活游走于双黄线内,可监控行驶车辆是否有压双黄线及其它违法行为。机器人具有很高的移动速度,一旦检测到违法行为,启动智能处理事故模式,并能够获取事故清晰视频资料。

3.2实时监控

解决了以往监控的区域化管理,转向实时监控。实时监控系统,可供监控人员直观了解道路交通状况,同时也可增加自动检测设备,及时发现交通事件或异常状况,还可通过录像回放对事件发生过程进行了解和调查,为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事故提供了有力支持。

3.3全方位监控

监控“盲点”让智能执法和统筹协调失去了连贯性,本设计前后双摄像头的运用加上360度小摄像头转动将盲区消除,解决了区域监控的视觉盲区问题维护了交通秩序和安全。

4、创新特色

1.可移动执法:

该设备的研究出发点旨在改变传统设备分散的网点布控,大部分只能区间工作的不足。设备采用四轮驱动,为路面可移动监控设备,利用设备的可移动、智能化,实现了可移动全程执法。

2.全程测速:

目前大多数超速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利用区域监控的弊端超速行驶,最终酿成事故。本设备可全程测速、全时段测速,严格监查违法行为,进而能够抑制司机的侥幸心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增强法律意识。

3.自主充电:

在路段的前后端放置充电站,充电站的发射器均会发出红外调制发射信号,设备接受了充电站发出的红外调制信号,然后经内部算法计算出最近距离并返航。

半成品展示图

5、总结

该机器人采用循迹道路双黄线,行驶与道路中央,对过往车辆行驶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的设备。它以“云计算”为载体,机器人识别车辆信息,预测运动状态,自动跟踪拍照违法行驶车辆,监测交通事,为交通部门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罗 斌.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应用分析[J].国公路学报,2017(1007-6344),2-4.

[2]顾华强.公路交通智能监控软件的研究与开发[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03)10-23.

[3]耿庆田.基于图像识别理论的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吉林大学,2016,13-71.

[4]王静茹,宋绍成.城市安防领域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与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157.

[5]张 茗.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6),195-196.

[6]王堃阳.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145.

论文作者:刘畅,高雪,董晓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  ;  ;  ;  ;  ;  ;  ;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安全监察机器人论文_刘畅,高雪,董晓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