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分期护理措施论文_李晓燕

探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分期护理措施论文_李晓燕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得出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均是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对于该类孕妇应在围生期做好护理工作,强化护理干预,对孕妇的各指标进行严密的监测与记录,在围生期给予指导,以改善妊娠结局,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

【关键词】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023-02

【Abstract】This paper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 pregnancy,come to the conclusion: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and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For this type of pregnant women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he perinatal period, int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ict monitoring and recording of each index of pregnant wome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gnancy outcome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regnant woman and the fetus, the guidance is given in the life and psychology.

【Key words】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measures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属于一种产科急危重症,其发病率不高,但妊娠期孕妇一旦合并心力衰竭其病情凶险,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导致孕妇死亡的重大原因之一。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不一,本研究结合具体的病例分析了该病的发生原因,并对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进行了分析,并从不同的时期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探寻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干预方法,降低孕妇及胎儿的死亡率。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2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患者的年龄均在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22例为初产妇,10例为经产妇,除1例为双胎妊娠外,其他均为单胎妊娠。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2.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

2.1 病因特点

32例患者中24例是由于妊娠期出现高血压导致的心力衰竭,5例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1例是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1例是由于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力衰竭,1例是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的心力衰竭。

2.2 发生时间特点

29例患者在产前发生了心力衰竭,其中有2例患者在妊娠12周时发生,25例发生在妊娠28~37周之间,4例患者是在妊娠37周后到临产前发生的;在分娩时有2例发生了心力衰竭;仅有1例在产后发生了心力衰竭。

3.妊娠结局

1例双胎妊娠在分娩时出现心力衰竭,产妇及胎儿均抢救无效死亡;1例胎儿在孕12周时发生心力衰竭死亡,其母体抢救成功;有2例新生儿分别由于发生了重度窒息和透明膜病死亡。

4.分期护理措施

4.1 做好孕期的保健与监测工作

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孕期未做好保健工作孕妇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较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产前应对孕妇进行全方面的保健,尤其对于有心脏病的高危妊娠者,更应注意孕期的保健工作,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指导其做好产前的各项检查,并随时进行心功能监测,了解心脏病类型,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干预[1,2]。对心功能Ⅰ~Ⅱ级的孕妇,一般根根据本人及家属的意见可考虑继续妊娠,并在围生期督促患者按要求进行孕期保健,严密监测心功能和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识别心力衰竭并及时处理。同时,要对引发心力衰竭的诱导因素积极消除,感染是其中主要的诱发因素,对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贫血的孕妇应给予高度的警惕,做好保暖工作。发生心力衰竭的孕妇一般都伴有心功能受损,应为其输注葡萄糖,控制好输液速度[3]。

4.2 认真做好抢救与护理工作

对于发生心力衰竭的孕妇应做好一对一的专人护理,指导并协助孕妇取坐半卧位,并给予心电监护,严格掌握患者所用药物的剂量、浓度、输注速度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了解抗心力衰竭药物的用法,对于不同的药物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一旦出现异常后应告知医生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4]。

4.3 分娩期护理

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全程的陪护,为孕妇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指导孕妇处于舒适的左侧卧位。在生产的过程中给予孕妇心理支持,缓解孕妇紧张的生产情绪,使其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来准备生产。分娩期尤其是在第二产程患者的心脏负荷较大,甚至达到最大程度,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在此期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准备好抗菌药物,做好母婴的抢救工作[5]。在胎儿娩出前应备好氧气、气管插管及各种急救药品。胎儿娩出后,为避免产妇因子宫收缩及腹腔压力骤减而使回心血量增加诱发心力衰竭,应立即予腹部砂袋压迫宫底,并用腹带包扎24h。

4.4 产褥期护理

产后24h内是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发期,因此在此期不应放松警惕。在本组患者中1例产妇在产后的5h发生了心力衰竭。因此,在产后仍应加强监护,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待其稳定后将产妇送回病房。指导产妇要卧床休息,做好病房的巡视工作,定时监测血压、脉搏,严密观察并记录24h尿液的颜色及量。在饮食方面要做好以流质饮食为主,并清淡易消化,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4.5 心理护理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对孕妇及胎儿均会造成影响,发病较为凶险,一旦发生后将对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打击,使其常表现出恐惧、焦虑、担心的不良情绪;再加上疾病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感,进一步加剧了孕妇的恐惧感,使得心率及血压上升迅速,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在对患者进行抢救与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应使用娴熟的技术为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孕妇的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式,给予其安慰与鼓励。护士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等均会对孕妇产生影响,因此,护士应镇静、果断地处理每一个问题,给予孕妇安全感与信任感;同时与孕妇家属多沟通赢得他们的支持,指导其在心理上给予孕妇支持,一同陪孕妇安全分娩。

5.讨论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在产科中有一定的发病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到宫内胎儿的压迫,心脏血供与氧供的需求大大增加,加重了心脏的负荷;再加上有的孕妇合并有妊娠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导致孕妇的心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得妊娠易发生心力衰竭。发生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时间分为产前、分娩时及产后,一旦发生将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死亡率,导致出现不佳的妊娠结局。因此,有必要对妊娠期孕妇进行合理的围产期护理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并在第一时间发现孕妇的心力衰竭症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死亡率。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看出,妊娠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是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诱因,且心力衰竭的发生时间主要是在产前,以28~37周发生最多,而在妊娠12周或是之前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更大。在妊娠期出现心力衰竭后常对分娩结局造成影响。本研究中的32例患者中1例双胎妊娠在分娩时出现心力衰竭,产妇及胎儿均抢救无效死亡;1例胎儿在孕12周时发生心力衰竭死亡,其母体抢救成功;有2例新生儿分别由于发生了重度窒息和透明膜病死亡。通过分析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死亡率,总结出来妊娠不同时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焱.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宫产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0):114-115.

[2]张小花,马向东.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作用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09):52-53.

[3]张晓燕.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并发左心衰竭顺产产妇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05):46-47.

[4]曹娟.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行剖宫产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84-185.

[5]张国荣.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8):53-55.

论文作者:李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探究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分期护理措施论文_李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