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名著阅读,让学生感知经典的魅力论文_梁昕

指导名著阅读,让学生感知经典的魅力论文_梁昕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

名著阅读作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还能拓展知识外延,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作为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和辅导者,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借助导读和品读两种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名家先贤的精神世界中自在遨游,让学生在精妙的语言中获得精神的成长、文化的传承。

一、名著阅读的材料选择

泱泱中华,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先贤们用文字记录了心中的沟壑,用文墨记载了智慧的结晶。遥望浩瀚书海,名著如乱花渐欲,让学生眼花缭乱。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不是所有的名著都适合学生阅读[1]。那么在名著的选择上,我们就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内在驱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就不会主动参与到名著的阅读当中。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是一个终生养成的教育,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阅读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的名著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满足人格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喜欢阅读,爱上阅读。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我们发现小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上以幽默故事、探险故事、科学幻想为主。这些故事以其富有想象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学生的关注。那么根据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就可以按照不同年级选择不同的名著阅读材料。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以绘本为主,比如《我爸爸》、《我妈妈》、《长大做个好爷爷》等经典绘本故事,让学生在图画的阅读中逐步构建稳定的心理结构,在故事的预设猜测中唤起阅读期待。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就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名著材料,比如《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名著,让学生在探索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有力显著的提高,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本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完善知识结构。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学习时,教师就可以渗透《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名著阅读。让学生在英雄的世界中感知正义的审判。总而言之,在名著材料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有选择,有分层,有计划,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入手,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与名人共赏,与名著相伴。

(二)导向性

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指导者,教师不仅要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还要在精神上引导学生阅读,做学生阅读的摆渡人。在名著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还要从学生的精神发展线性角度分析,在思想意识上进行导向性的指导。从名著的文化内涵上看,阅读材料要注重精神领域的指导意义,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种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的作品,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念。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战[2]。如果你选择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就能面对惨淡的人生。如果你选择逃避艰难困苦,我们就有可能陷入不幸的深沼。从名著的内容导向上看,男生和女生有着不同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类型。男生偏爱历史、科学、军事类的书籍,很少阅读文学类的作品,而女生则偏爱小说故事类的作品[4]。那么名著阅读的选择,教师就要综合男生和女生的阅读需求,做到知识交接的平衡。教师可以进行专题类名著的阅读活动,可以是历史类的专题阅读,如《中国上下五千年》;可以是科学角度的专题阅读,如《海底两万里》;也可以是童话故事类的专题阅读,如《宝葫芦的秘密》,还可以是中国古典文化类的专题阅读,如《论语》。在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中国古典文化名著的阅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经典古诗词的吟咏和品读,从外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形成了稳定的语感。从内在深化了先贤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加固了民族的脊梁,为新时代学生人格的塑造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可以说,在丰富多样的文化导向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名著阅读的浩瀚星河中发出灵魂的叩问,在文化内涵的沉淀中获得精神的补养。

二、名著阅读的课堂指导策略

(一)品读文字,阅读经典名著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承载着情感表达和人际沟通的重要职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名著经典之所以能永葆青春,成为历史长河中永开不败的鲜花,就是因为其生动的语言跨越了时代,超越了人心,将所有情感传递给不同的人并产生精神共鸣。那么在名著品读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品味名著中的优美的语言。以《繁星·春水》的阅读为例,"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3]"在这里诗人选用了"巢"这个意象象征着母亲的怀抱,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风雨,你都能感受到母亲的温暖和呵护。这种象征的艺术手法不仅体现了冰心先生的新奇构思,也体现了冰心先生对母亲,对国家深厚的眷恋之情。那么在吟诵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仅仅抓住"巢"这个意象,让学生充分感知字面背后的深刻含义。学生在深感诗歌构思精巧的背后,还会对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深深折服,进而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阅读期待。此时,名著经典的阅读已不再是老生常谈的传统教学,而是在体会文字背后名家先贤的胸怀气度,感受文字赏析带来的精神愉悦。当然,针对这种文字赏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逐步推进,逐步提高。对文字赏析的教学,教师要循序渐进,将文字表达和写作相结合。比如,在阅读《水浒传》节讯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以三次交手为欣赏重点,关注两个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通过"劈"、"扫"、"躲"等动作的感知,勾勒出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以此作为写作范本,教师可以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联想运动会的场景,利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记录运动会的精彩时刻。学生在生活场景的模拟应用中,实现了经典阅读的文字指导目标。

(二)走进人物,体会经典名著

人物作为经典名著的灵魂,支撑着所有故事情节。每一部经典之作,都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每一个形象的阐述和表现,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说,名著经典的熠熠生辉就是人物形象的永不磨灭。然而受认知能力的制约,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并不深入,并不能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作品中的形象。那么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构建知识体系,完善人物形象,打开学生的分析视角,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拓展知识内容,交代历史背景。借助名著导读,帮助学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人物形象。比如在欣赏《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时,教师就可以整合人物资源,从"勇者、智者、隐者"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以李逵为例,学生在初步阅读整合材料之后,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李逵有侠义之心,能够为民请命,除暴安良,这确实看到英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然而人物并不是单一的高大全形象,李逵有着救人于危难的勇者之风,然而他并没有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不是一个成熟的智者,对于他将小衙内一劈两半的行为,我们看不到侠义的英雄之心,反而看到了心狠手辣的残忍,连一个无辜小孩都不肯放过的人,我们只感受到了血液的凉薄和天性中的狠戾。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中,不同材料的补充带来了不同的人物分析视角,学生在不同视角中得到不一样的人物性格,在整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人。学生的思维得到显著提升,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变得更加敏感,对名著经典的体悟也更加深刻。

(三)创编经典,丰富经典名著

名著经典的阅读不仅仅体现在文字技巧的学习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我们还要将名著经典的文化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精神信仰。因此,在阅读活动上,教师就可以依托经典名著,或演或编,或问答或交流,真正让书香浸润学生的童年,让书香伴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语

拘一汪清水,才能打破思维的平静,层层波澜间才见灵魂的激荡。对于小学语文名著阅读而言,教师要寻找名著与学生之间的阅读切入点,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名著阅读相伴一生,让名著阅读成为终生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士香,张学玺.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4):82,126.

[2]连忠友.小学名著阅读指导的"三大"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2):35-37.

[3]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J].语文建设,2016(9):4-8.

[4]胡春梅.文本特征:书册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小王子》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7(5):20-22.

论文作者:梁昕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指导名著阅读,让学生感知经典的魅力论文_梁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