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响论文_张代芬

(上海长征医院 200003)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9月收治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进行两组评分的对比。结果 治疗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恶性淋巴瘤;疗效

1 引言

恶性淋巴瘤属于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构成的一种免疫细胞肿瘤,其主要源于淋巴细胞或者组织细胞发生了恶变。目前,我国恶性淋巴瘤患者数量逐渐增长,累计每年达到 2.5 万例以上,而对于欧洲、美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其发病率甚至达到了10 万-18万左右。该病是全身性疾病,所以,通常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或者是全身症状,由于该病极容易恶化,使得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化疗属于对恶性淋巴瘤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化疗会对患者在机体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基于此,为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在治疗效果上进行提升,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采取了个性化护理措施,以详细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60例,进行随机的分组,分别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于治疗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处于10-60岁之间,平均为44.6±12.6岁;在此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为20例,霍奇金淋巴瘤为10例。对于对照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处于11-64岁之间,平均为45.3±13.7岁;在此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为19例,霍奇金淋巴瘤为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化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对于治疗组患者,则实施个性化护理,包含有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皮肤护理、饮食和生活护理、睡眠干预以及组织肿瘤患者进行相互交流等。进行4个月的随访,基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来对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方面实施评分,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

2.2.1 心理护理

ML诊断以及化疗并发症(如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等)会使得患者出现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情绪,在此之中,焦虑以及抑郁是最易发生的,甚至还会对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在入组之前,先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来对患者在心理状态上实施评价。针对有焦虑情绪(SAS评分大于50分)存在的患者,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其将内心的想法诉说出来,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树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意识,对患者在错误认知以及行为方面实施纠正。还可以对患者给予音乐疗法、运动疗法或者是发泄疗法,以此来对其情绪进行疏导。对于抑郁倾向(SDS评分大于53分)较为明显的患者,护士可以将病房布置得赏心悦目,让患者感到舒心。同时,还要经常和患者沟通交流,让患者对太极拳这类的团体活动做出参与,以此来对其情绪实施有效疏导。

2.2.2 健康教育

以患者文化程度为基础对其进行分组,分别为A、B组2个小组,其中,A组为高中及以下文化,B组为大专及以上文化。对于这两组,其健康教育的内容具体涉及到ML的病因、症状、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等方面。对于A组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健康宣教手册进行发放、对录像进行播放以及进行PPT讲课等方式来进行;而对于B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则主要是通过小讲课、专题讲座以及知识竞答等方式来进行。另外,还可以基于医院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影像资料以及健康教育手册等来对两组患者实施共同的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家属,对恶性淋巴瘤在病因、治疗方式、并发症、护理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上进行详细的说明,对其在淋巴瘤方面存在的错误认识做出纠正,提升患者的健康意识。最后,还要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知道化疗之后需怎样对并发症做出预防,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口腔溃疡等。等到患者出院之后,需专门派人去进行随访,为患者在康复指导上做出提供。

2.2.3 皮肤护理

对患者皮肤实施全面的护理,对护理人员在基本操作技能方面做出提升,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根据无菌操作流程来实施皮肤穿刺,对皮肤过敏几率做出有效控制。加大病房巡视力度,对患者主诉情况做出仔细的倾听,对由穿刺所导致的皮肤过敏现象做出及时的发现,以促进血液循环。

2.2.4 饮食和生活护理

化疗药物会对患者在味觉上做出改变,使其出现厌食症状。所以,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在饮食偏好上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患者在个体化饮食计划上做出制定,对患者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进行鼓励。同时,还要让家属重视食物的色香味,以提高患者食欲。另外,要让患者多进行体育运动,对腹肌进行不定期的按摩,以此来促进肠胃蠕动,避免便秘症状。对于顽固性便秘患者来说,能够使用灌肠或者是药物治疗等手段。对于镇静剂以及止吐剂做出预防性的使用,以有效避免呕吐现象的出现。针对急性呕吐症状做出全面控制,从而避免预期性呕吐以及慢性呕吐症状的出现。

2.2.5 睡眠干预

对患者睡眠实施一定的干预,可以对患者在免疫力上做出提升。对患者在睡眠方面实施指导,让患者对和睡眠卫生相关的知识做出全面的掌握,如,合理的睡前饮食以及作息规律等。另外,对患者在睡眠认知以及行为方面进行干预。对于在床上看电视以及阅读等行为进行制止,只在想睡觉时上床。早上要起早床,防止白天困顿,对患者睡眠质量做出提升。实施健康睡眠的知识宣教,基于个别交流、发放资料以及定期讲座等措施,来让患者了解到健康睡眠的必要性。

2.2.6 组织肿瘤患者相互交流

对患者在治疗情况、心理状态、经济状况、兴趣爱好以及文化背景等相关资料上进行收集,对于患者存在的不同需求,可给予对应的疾病应对技巧和医疗咨询。对患者以及恢复状况较好的患者进行定期的组织,使其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对抵抗癌症的经验做出分享,互相进行鼓励,提升其治疗信心。

2.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3.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来进行表示,组内和组间的对比基于t检验和x2检验来进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结果

对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上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得分上相比对照组来说要高出很多,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评分比较

3 讨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会有呕吐、恶心、腹胀以及脱发等不良反应出现,基于药物治疗可以对患者在部分临床症状上进行缓解,但大部分临床症状是难以基于药物来进行治疗的,有时反而为加重病情。为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在疗效上进行提升,不但需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还需对全面的护理措施做出采取,基于对患者在心理以及生理上提供支撑,来对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做出引导。

基于本文的研究数据能够得知,对治疗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后,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相比对照组而言有明显的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够得知,个性化护理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方面都有着良好的提升效果。由于护理人员基于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对个性化护理进行制定,通过对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医疗手段、健康教育以及业余活动等做出实施,不但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在疾病知识方面进行了培养,同时还对其心理状态以及业余生活进行了兼顾,通过丰富的形式得到了患者的认同。让患者多多参与业余活动,使其能够体会到自身社会角色的转变,感受到社会的认可。基于对患者在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方面做出全面的实施,加之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持续关注,可对患者在疾病认知上做出提升和深化,使患者改变对于疾病本身的看法,促使其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基于各种方法来对患者实施教育和帮助,推动疾病知识的普及。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有着很大的提升作用,不但可以对其不良心理情绪做出改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晓娟,卢娜. 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影响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3):206-207.

[2] 刁燕颜,罗萍. 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绪与遵医行为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6):136+138.

[3] 郑淑华,林雪棉.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负性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99-100.

论文作者:张代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响论文_张代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