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十三年--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吕贤福教授_党建论文

党的建设十三年--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吕贤福教授_党建论文

党建十三年——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卢先福教授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十三年论文,访谈录论文,教授论文,主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新鲜经验。

在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卢先福教授接受本刊专访时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上至党中央,下到普通党员,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新路子,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认真总结这13年党建的实践经验,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继续顺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非常有益的。

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

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这是小平同志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作出的一个重要政治交代。

卢先福主任说,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如此重要和紧迫,是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严峻考验。从世情看,首先是世界发生的历史大转折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各个国家、各个政党都在进行新的理论思考和政策调整。与此同时,一批大党老党丢掉政权,这其中既有共产党,也有其他类型的政党。这些政党失去政权的情况很复杂,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经验教训。从国情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几个“多样化”,既增加了社会活力,也使各个领域的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从党情看,我们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所承担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一句话:我们党已经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和领导全国政权的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两大考验。要经受住考验,关键是得把党自身建设好,要以改革的精神来加强党的建设。

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要求。同年8月,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上,中央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五项任务。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高度概括为:“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冶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卢先福说,围绕这个总目标,解决好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课题,发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大优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了21世纪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十五大之后,党中央结合实际,对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三讲”教育、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等进行了部署。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了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党的作风建设状况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这些措施奠定了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继续加强的良好局面。

党建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成果

卢先福主任说,13年来党建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可以列举出很多,其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建理论创新取得的最新、最重要的成果,它标志着党对在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原则,把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些年,围绕把握理论体系和研究、解决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全党的理论武装不断引向深入。通过理论武装,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加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卢先福说,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概念;去年的“七一”讲话,系统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它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及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今年的"5·31"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历史地位和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使这一思想更为丰富和完整。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执政党搞好自身建设,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因而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行动指南。

卢先福认为,“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就是解决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问题。首先,强调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和具体的,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其次,强调党的先进性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一旦静止、僵化、停滞不前,就难保以后不会失败;再有,强凋实践性,保持先进性在于能够实现、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是不是先进,最终要靠老百姓来评判。

在谈到“三个代表”思想对执政党建设理论是个很重大的贡献时,卢先福说,“三个代表”的提出,首先是着眼于党的建设,后来指导意义扩大了,也是改革开放的强大理论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的意义。今后的关键是如何在实践上更好地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

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卢先福主任说,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13年来党中央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创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在思想建设上,注重抓好理论武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13年来,党中央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全党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

在组织建设上,全面贯彻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从中央到地方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这13年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一整套办法,培养和选拔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

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如何开展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方面,这些年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卢先福说,他在天津、温州等地的开发区以及北京的中关村开发区调研中,看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进行,立足于为促进企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服务。党员活动小型、业余、多样,党的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不是两张皮,而是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党员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作用的同时,注意正确处理好员工之间、员工和企业主之间、企业党组织和上级党政部门等几个关系。党组织的定位明确后,作用明显,得到了一些外商投资者的支持和赞赏。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也探索出了一些新办法。一些地方的农村党支部换届采取“两推一选”,由村民和党员推荐人选,在两个推荐基础上确立候选人,然后召开支部大会由党员选出基层党支部领导成员。四川有的地方实行“公推直选”,候选人要发表竞选演说,从实践看效果也不错。这两种形式,实际上是把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较好地结合起来了,党内民主成了推进社会民主的有效途径。这是基层党组织发扬党内民主的具体实践。

在作风建设上,始终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来抓,根据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各级组织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和执政党的形象建设工程,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重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使党的作风有新的明显进步,使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有新的明显改善,使广大群众看到实效。卢先福举例道,广东南海在开展县以下“三个代表”学习和教育活动当中,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收到了密切党群关系的效果。

在这13年中,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成效明显。反腐败的成绩不仅仅在于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惩处了一大批像成克杰、胡长清这样的腐败分子,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摸索,党对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预防和治理腐败,初步形成了一套思路和工作机制,就是十五大报告讲的“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今后仍要继续坚持标本兼治,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减少和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与土壤。

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建的各方面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远性。卢先福主任说,执政党建设归根到底要靠制度建设来保证。这13年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并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中,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加强制度建设的措施。比如,党内生活制度,十四届四中全会之后出台了《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风廉政建设,中纪委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基层组织建设,中组部也出台了农村、企业、街道等基层党的工作的条例。建章立制后,加强了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卢先福认为,党的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十四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中,讲组织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民主集中制。13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把贯彻民主集中制当作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制度来执行,在民主决策、维护党员权利、实现集体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同时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等方面,都有新的进步。像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党员大会的作用等。这些年一些地方进行县(市)一级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改进党代会的开法,健全党代表的议事规则,提高了会议质量,效果不错。在完善党委集体领导制度中,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改革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党的全委会的作用等。保证党内生活的正常化,党员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在这些方面都有可喜的成效。

在谈到党要管党时,卢先福说,一是管党员,二是管干部。能否管好的关键是,要从靠人管变成靠制度管,措施得当,监督有力。当前,对党员的监督主要是在党内,是自上而下的监督,比如通过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年终考核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按照权力授受关系进行监督是比较有效的,党内自上而下的监督在以后的党员管理工作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他强调说应当注意加强党员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制度,使监督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更加畅通。要监督在前,既要加大事后的查处力度,更应防患于未然,做好事前、事中的监督检查,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卢先福说,在今后工作中,如何把民主和集中有机地统一起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工作制度、党内生活制度、干部工作制度、权力监督制度,仍需要从制度创新上去考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标签:;  ;  ;  ;  ;  

党的建设十三年--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吕贤福教授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