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觉醒”看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_回族论文

从“觉醒”看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_回族论文

从《醒回篇》看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回族论文,资产阶级论文,知识分子论文,近代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国内十四省留学于日本的三十六名回族青年学生,发起组织了“留东清真教育会”。第二年,该会在东京编辑出版了回族历史上的第一个自办刊物《醒回篇》,这是我国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创办的一本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进步刊物。《醒回篇》虽然只出了第一期,但它却是在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我国,中华民族尤其是回回民族面临危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出版的,共五万多字,除《发刊序》外,有论文十五篇,其中国内来稿五篇,并附有国内东亚清真教育总会和留东清真教育会成立经过、章程及会员录,作者中除一人为汉族外,其余均为回族,而且大多数是力主学习西方,进行社会改革的留日学生,因此从这点上讲,这本刊物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通过对《醒回篇》的研究,笔者认为这些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继承了回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回族最早的先民刚踏上东方这块大地的时候,尽管他们的祖国远在千里之外,但他们已有了热爱中华的思想基础。从唐代至元代,许多回族的先民都在中华的历史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他们与中国本土的民族互通婚姻、繁衍生息之后,当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时,回族人便深深眷恋上了这块养育了自己的土地,爱国主义的热血便从此没有停止过沸腾。虽然回族人民在历史上遭受过巨大的灾难,但大量的史实证明,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回族人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样清晰地认识到了这点,回族“良臣猛将代不乏人……如珲侍中、赛典赤、常遇春辈……伟业丰功,足以争光历史,流芳千古。”①他们认为,回族与中国之关系“非居留于中国之外国人可比”,不能“自弃自外……而自失其固有之国籍,以退居于无国民责任之列也。”②正确阐述了回族与国家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对近代回族进行反帝爱国斗争显然有着启发和引导作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回族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同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政治力量的先进代表,回族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样继承了本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反思祖国的苦难和屈辱:“北尽黑龙,西跨天山,东南至海,其间一大帝国,昏蒙沉吟,佥曰“睡狮”……自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凡逆旅过客……乘人于梦寐间……枪林弹雨,车轰马嘶……苟振衣起视,则见危楼飞阁,列天神仙子之居,而回顾同侪,多处于濯淖汙泥之中……呜呼!噫嘻!谁作孽耶?其天耶?奈何我皆醉而彼独醒也?”③揭示了鸦片战争之后,我国人民饱受列强入侵,丧权辱国,任人宰割的痛苦历史,爱国感情之深溢于纸外。面对强大的外国列强和水深火热之祖国,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声疾呼:“今者欧风骤,美雨狂,边云急,塞月寒……愿我教青年子弟,志士仁人作尔气,奋尔力,从学武奋,负笈戎行……上而保效家国,下以授拯苍生。”④“发奋兴起,实力担负中国国民之责任。”⑤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醒回篇》里得到了系统、完整的表述。

二、在历史的反思中更加强了民族团结的意识

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面临列强入侵,有志之士图求强国的时代,他们亲眼目睹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目睹了帝国主义对祖国的肆意宰割,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状出发,提出了各民族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强烈愿望:“甲午战败,庚子再创,外国人之入我国中者,未闻为我区别曰:‘某也满,某也汉,某也回,某也蒙’而惟肆行杀,同归一尽。盖同国如同舟也,乘组员之种类,无论其为黄为白,至于舟坏覆没,则其被难一也。以是而言,种族虽殊,以同国之故,则一国之盛衰强弱,莫不直接同受其影响。”⑥沉痛的现实,更强化了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民族团结的意识,在历史的反思中,充分认识到了中华民族为一体的重要性:“中国今日之形势,四面皆敌,非协力同心,化除种族之界,化除宗教之界,化除疆域之界,合四百兆人之脑髓而为一大知识,合四百兆人之资产而为一大经济,合四百兆人之体力而为一大陆军。”⑦这种民族团结的意识是以爱国为基础的,充分表现了回族先进分子的宽广胸怀,表现出他们不拘泥于民族与宗教的狭隘偏见,而是以国家为己任的高尚情操。应当说,对整个回族来讲,民族团结不仅包括回族与中国其它兄弟民族的团结,而且包括回族自身内部的团结。清末之时,回族中的新、旧教派之争已十分明显,作为回族中的先进分子,他们清晰地看到了这点:“中国回教之分新旧也,不过数十年间事……其共当盛时,互相竞争,尝牺牲人命而不辞。虽其衰也,门户之见,固结尤严。在当局各囿一说,津津自守,而有识者,早其为回教之祸水矣。”⑧在当时教派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能有这种超脱的理性认识实在不易。由于回族自身“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特点,从某点意义上讲,似乎削弱了回族的整体力量,于是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加强民族内部联系和团结的问题,并比喻道:“夫沙,散土也,团之即肖形;黍,散粒也,团之即能成粽。斯艺虽小,可以喻大,可谓人可忽之哉。”⑨回族是一个具有韧性和刚性的民族,尽管在清朝就遭受过无数次的大屠杀,但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这种既重视族内团结,又特别重视族与族之间团结的思想,充分显示了他们以大局为重,忍辱卫国的思想境界,这也正是回族人民可贵的精神品质。

三、开阔的视野促成了宗教改良观念的形成

从《醒回篇》的作者队伍看,大多数作者都是留学于日本的青年学生,这就说明他们在文化构成上所受的教育已不仅仅是回族传统的经堂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学习和接触了大量的西方社会学说、历史知识、自然科学以及资本主义发达的物质文明,受到了欧美资产阶级思想的很大影响。当时正是戊戌变法运动已在知识界引起很大震动之后,变法图强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论,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日本的明治维新等,都成为了学习效法的榜样。再加上当时的日本东京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策源地之一,各种以救国为目的的社团纷纷成立,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回族资产阶级除具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共同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就是回回的民族性,由于伊斯兰教始终伴随回族的历史发展,是维系回族人民心理素质的准绳,因此,如何在新的历史潮流中看待宗教问题成了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考的重要内容。由于他们具有知识面广、博学广闻、思想敏锐、富有创造性等特点,开阔的视野,为促成宗教改良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首先,他们从伊斯兰教自身的历史发展出发,探寻宗教改良的真理。“穆罕默德,世界第一之宗教改良家也……仅此改良宗教之手段,走魑魅驱魍魉使阿拉伯宗教迷信之蛮域,一旦拨云雾而靓青天。开撒拉斯六百年之帝业,破欧罗巴五世纪之暗世翳,谁之力欤?”⑩“回族虽创始于穆罕默德,实渊源于古人之学说。并折衷基督、犹太人二教,酌古准今……一变而为世界的宗教。”(11)从穆圣的创业中找到了理论依据,并从历史的发展中,对宗教有了更新的认识:“宗教者何?古之圣人以维持世道之心,而与人树一行为之标准也……盖回回宗教,以识主为宗旨,以敬事为功夫,以归根复命为究竟……吾教之流入中国千余百年,去古愈远,愈失其真……明其旨也,因得一简括之名词焉,曰‘宗教改良’是也。”(12)其次,以西方诸国和佛、孔两教为例,旁征博引,论述改良伊斯兰教之重要。“宗教为驾驭社会之利器,而当随宜以递变者也。故耶氏独尊天父,赫胥黎则变之以物竟天择。路德、卢梭又变之以人权天赋,孟德斯鸠于人权之中,再变之以三权并立,故其政教一贯,而国以强。婆罗门尊其教族……普渡众生,破除旧习……中国自黄帝、尧、舜相传之礼俗政教,虽天人备赅,孔子犹虑迂阔,故改述其制……惟吾回教,自创建以来,循守旧律……至近世,土耳其既窘于列强,而中土之奉其教者,犹涣散而无统系……然则儒、释、回、耶,同属宗教也,同居天壤也,同一圆颅方趾之伦也,彼何以日演日强?我何以日演而日弱?”(13)把宗教改良提到了振兴民族振兴国家的高度,显然这些思考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范畴,从中可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正是基于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这种思想和认识,从而才提出了改良伊斯兰教的意见和许多具体办法。

四、具有振兴民族的强烈愿望和历史使命感

如何振兴回族是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醒回篇》中探讨的中心。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所以具有振兴民族的强烈愿望和历史使命感,首先在于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有民族自豪感。从维系回族人民共同心理素质的纽带——伊斯兰教来讲,《古兰经》本身“纯言真宰相同万物之理,化化生生之道,无不体用备赅。其宏博精微,较之儒、释,或更过之”。(14)伊斯兰文化更“为世界之师……观夫欧洲,中世纪以来之文明,而谓由回教学术之输入……为欧学继往开来之津梁,文化彪炳,照耀全欧。”(15)而伊斯兰教在现实中也值得自豪:“耶教之在中国,为败类之逋逃薮,常酿民、教相仇之畔。幸也,而吾回教皆无是出。夫以回教与他教比,其纯驳正颇不待剖白而自明。而吾教之光明磊落,照宇宙面系人心,即此一端可见也。”(16)从回族历史上讲,“各省之回族,其数在八千万以上者也。自唐迄今,历时千五百年,而回教人数,万倍于昔,试问环球各国,有如是发达之民族乎?”(17)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是振兴回族的前提。其次,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能够正视民族的现实,具有清醒的反思意识。尽管有些观点并不十分正确,但却敢于直言:“回人自满自溢,不能虚怀益智,以求精进。以为蒙真主眷佑,守穆圣之遗训,恃人民之刚勇,可以立足天壤,万世无忧也。”(18)对新、旧教派之争也毫不隐讳:“新老冲突,诉讼繁兴,官司愤怒,杀人如麻,伤心哉!”(19)由于长期以来,特别是清朝时期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严重摧残了回族的整体力量,再加上清代的数次民族大镇压,使回族人口大减,生活范围缩小,同时也加速了某些地方回族的汉化程度。所以《醒回篇》中说:“今日中国之回回宗教,衰微达于极点,其不断仅如缕耳。”(20)伊斯兰文化光照千秋,但“穆罕默德后竟无其人,使前哲经营之苦,如文学、美术、算数、天文、理化诸科,悉让他教人拾取肆习……而吾回之宗教家梦梦如故。诵三十部经外无所事事。”(21)强烈的反省意识跃然纸上。从留日学生来看,绝大多数来自于沿海和南方一带,回族居住最多的西北却几乎没人(只有陕西两人),这就使这些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能准确地看到回族真正的力量所在,认为“苟吾掌教,长此因循,今日之不昔若者,后日更不若今日,经数十百年后,则吾教之残存于世者,如梦之花,如幻泡影,或并于天主,或并于耶稣”(22)即表现了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深痛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也暴露了他们对预见民族未来上的某些弱点,但毕竟证明了他们确是敢于直面人生,敢于正视民族的现实,并有足够的信心振兴回族:“吾中国宗回教者计八千余万人,岂皆淟涊凡庸,长此醉生梦死乎!苟一发其深省,吾知其必振袖而起也。”(23)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振兴民族的强烈愿望和历史使命感洋溢于整个《醒回篇》的始终,也正是基于这种共同的思想认同,才使他们能在远离祖国的异乡他国组织起“留东清真教育会”,时刻不忘自己民族的强盛,时刻不忘回回民族的未来,并积极思考,献计献策。

五、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设想

清末时的回族由于受到过种种民族迫害、歧视甚至大屠杀,因而在回族群众朴素善良的内心世界里对汉文化有强烈的排斥倾向,而一个民族的强大离不开教育,因而教育对当时的广大回族人民来说是当务之急。《醒回篇》中占篇幅较多,谈得最热烈的是如何振兴回族的问题,而归纳其论点主要是振兴教育与改良宗教。“留东清真教育会”章程总则第一条就进道:“本会以联络同教情谊,提倡教育普及、宗教改良为本旨。”(23)可见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各方面强调了教育的重要作用。从伊斯兰教来看:“穆罕默德崛起于阿拉伯,以一身而兼教育、宗教两家,其文明之输出,欧人到今受其赐”。(25)从基督教和天主教看:“耶稣之信教者,皆从事于教育与科学、以发达其智识,是以能审时度势,使其宗教推陈出新而光大于世界也。”(26)从统治中国达数千年的孔教来看:“吾国之孔教,亦一宗教与教育兼施而并握者也。”(27)从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看:“助长国家精神之道有种种,兴教育其先务也;集成国家活动之道亦有种种,兴教育其首功也。”(28)“无教育之国,人民游惰,盗贼充斥,上不知教,下不知学。”(29)从教育在民族团结中的作用看:“要之,同国异种之关系,无论其共同与外界接触,及内部互相间,欲使之心理合一,共休此戚,无矫然离群,怫然相恶者,非兴教育以转换其心思,无能为役也。”(30)因而提出:“夫人何以兴?非教育不兴。家何以兴?国何以兴?非国民教育不兴。”(31)“吾图回回宗教之进化,不可不先开人智;欲开人智,不可不先兴教育。”(32)如何在回族中普及国民教育?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应“采他邦公共教育之成规。”(33)学习先进国家的教育制度,但决不是照搬照抄,而要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非徒模仿形式,应酬故事……必外度各国之趋势,内察各国之情形,取长舍短,因时制宜,而后垂为教育然。”(34)因各国的国民教育宗旨不同,“宗旨即殊,则其造就国民亦自异。”(35)并提出了一系列诸如实行家庭教育、家塾改良、女子教育,设立半旧日制学校,聘请义务教员,设立教育会,仿建寺之规,从回族官、商两界及殷实之家募捐筹集教育基金等一系列普及国民教育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应当看到,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种思想认识对当时黑暗的中国来说是具有进步性的,不难看出他们已具有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并走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前列。

诚然,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思想启蒙作用(从《醒回篇》中作者的人生经历来看即是如此),但由于回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又长期受传统的封建汉文化的熏陶,脱离最广大的基层的人民群众,尽管也受到许多西方思想影响,力主社会改革,但仍不可能突破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局限,在思想认识上有种种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缺陷,如回族是否为一个民族、如何保持民族的独立性、如何评价回民起义等方面仍有局限或根本未涉及,尽管许多良好的、理想色彩十分浓郁的设想并未实现,但毕竟证明了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观念和认识层次上的真正觉醒。

注释:

①④王廷治《回族与武士道》,载《醒回篇》,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以下同。

②⑤⑦赵钟奇《中国回教之来历》。

③《醒回篇》发刊序。

⑥(20)(28)(30)保廷梁《劝同人负兴教育之责任说》。

⑦(31)(34)(35)赵钟奇《论中国回教之国民教育》。

⑧会员《回回新教》。

⑨童琮《说团》。

⑩(16)(21)(22)(23)(25)(27)(29)(33)黄镇磐《宗教与教育之关系》。

(11)(18)(26)(32)马宗燧《宗教进化论》。

(12)(19)保廷梁《宗教改良论》。

(13)(14)蔡大愚《留东清真教育会序》。

(15)黄镇磐《回教之文明》。

(24)《留东清真教育会章程总则》。

标签:;  ;  ;  ;  ;  ;  

从“觉醒”看近代回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_回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