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工业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考_农民论文

关于乡镇工业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考_农民论文

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论文,小城镇建设论文,小区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为什么要研究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问题

自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已步入正常运转状态。作为经济改革前哨阵地的中国农村,又一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明显暴露出来,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大批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制约农民收入增长,而且带来日趋严重的“民工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设法加快转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体、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支柱的乡镇企业,其发展总体态势固然良好,但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露端倪:布局较为分散、企业规模偏小,使得乡镇企业的作用受到限制,难以充分发挥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影响了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提高;大部分乡镇工业未能很好地接受城市工业的辐射效应,成为整个工业经济运行的有机环节,反而与城市工业严重“同构”(结构相似系数在0.8左右)。等等诸如此类的矛盾和问题,已经不可能通过农村自身来解决,需要超越农村和微观层次,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协调完善才能解决。正是因为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的建设能够起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促进乡镇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克服乡镇企业的封闭性、分散性、重复性,改善乡镇企业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状况,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动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促进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健康协调发展等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探索,既是客观现实的紧迫要求,又是关系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很有必要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党中央、国务院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李鹏总理早在1992年10月28日召开的中国投资环境国际讨论会上曾明确指出:“中国现在还有八亿多农民在农村,中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可能把半数人口集中到城市里去。我们注意到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所带来的后果。我们不能重复已有的教训,要积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我国乡镇企业要走集中发展的道路。今后乡镇企业不可避免地、逐步向农村集镇集中,从而带动一大批农村集镇兴起和发展。”李鹏总理的讲话是对乡镇企业发展、乡镇工业小区和小城镇建设重要作用的基本概括。

二、我国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发展状况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国有农村小城镇5万多个,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的各种乡镇工业小区近4万个。这些数以万计、星罗棋布的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是农村商品的集散地,连接着城乡两个市场,在城乡商品流通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它已经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大基地,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支持,它们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乡镇企业发展正从量到质发生飞跃。目前,乡镇企业超亿元的小城镇已有5467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10%左右;同时它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蓄水池”,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合理分流,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和冲击。据测算,小区和小城镇内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等吸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例,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5和50个百分点。

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还为农民带来了城市文化,丰富和活跃了九亿农民的文化和精神生活。因此,乡镇工业小区和小城镇正成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对周围农村乃至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的综合水平还很低,发展还很不足,东、中、西部分布还很不均匀。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内集聚的非农产业少,缺乏非农产业的支持。最突出的是全国乡镇企业的80%仍然分布在自然村落,12%分布在小集镇,只有8%分布在各类乡镇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里。二是人口少、面积小。小城镇的总人口不到农村总人口的15%,全国一个小集镇的平均人口在2000人左右,平均面积只有0.4平方公里左右。三是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落后。缺乏非农产业的支持,聚居人口过少,小城镇难以繁荣发展。四是面积、人口均占三分之二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数量却少于东部。而中西部地区搞得比较好的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就更少。从全国50个东西合作示范小区的分布看,东部35个,占70%;中西部15个,只占30%,这还是在适当放宽了评选中西部示范小区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同时造成一系列后果:首先是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降低了就业的连锁效应,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更有效地转移。现今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结构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者的比例变成了工:农=8:2,但城乡人口比例却是3:9。其次是影响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分散格局十分明显,导致不少企业规模效益低下,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环境污染、滥占耕地、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等等问题。

三、我国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体制原因:建国以后,我国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等方式将农业积累转化为工业积累,对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较少,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上升陷于停滞,农民从事非农业劳动的机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工业吸纳农业劳力的能力又极其有限。所以农民无法从事非农产业,只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起而作,日落而归”的依赖土地的农耕生活。这就逐渐形成了“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粮食)”的二元经济结构。直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才得到农业外创业的自由,短短十几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但国家仍然通过户籍管理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不得已选择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办法,这样又形成了“市民住城镇、农民不进城镇”的二元社会结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二元经济结构”已经突破,但“二元社会结构”则基本未作大的调整。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农村病”,即乡镇工业布局分散,小城镇建设缺乏规划,既非城镇居民,又非专门从事农业的城乡两栖离农人口大量出现。

(二)认识原因:未能把以乡镇工业为重点的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得一部分人认为乡镇企业就是要“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遍地开花”,加上农村社区利益、财政体制、企业职工的亦工亦农和户籍管理制度等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乡镇企业、非农产业的集聚发展受到了影响。

以上两个原因,是我国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的基本原因。这些问题不解决影响很大,概括起来说,就会影响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最终影响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四、加快发展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要承认二个“选择”

第一,实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结构,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去,从我国国情出发,主要依靠发展大中城市是不现实的;只有大力发展小城镇才是现实的选择。我国有九亿农民,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然的,实践证明,光靠现有城市转移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已行不通,而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二个重要途径。到1994年底,全国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达1.2亿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总量的5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小城镇已累计吸收3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总量的30%以上。第二,只有选择乡镇企业集中连片伴随着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化共同发展,才能使乡镇企业产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上规模、上档次,产生“第二次飞跃”;才能进一步推动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二)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1)把乡镇企业发展和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早在1986年,小平同志就指出:“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50%的人的出路问题,农村不往城市跑,而是建立了大批小型、新型的乡镇。”这个讲话实际上讲了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小城镇的兴起两个问题,而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在合理规划指导下,逐步推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布局和加快小城镇建设。”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乡镇企业的集中连片发展,尤其是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不仅促进了小城镇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还促进了小城镇商业、服务业、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乡镇企业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合理人员和资金,使小城镇发展有了稳定的社会和经济基础。而乡镇工业小区和小城镇建设促进了乡镇企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乡镇企业搞好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着重要继续深化乡镇企业体制改革,大力推行乡镇企业股份化和集团化,对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进行改革,以消除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推动企业资产跨地区自由流动和组合。

(2)用改革办法促进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体制制约着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的发展,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的发展必然要触动传统体制。需要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要改革投资体制,改变投资主体单一化的状况,开辟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新路子。核心是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重点是充分挖掘农村的资金潜力,将农民希望进城生活就业的欲望与其手中的资金结合起来。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打开城门,吸引企业、农民自带资金到城镇投资,要把投资和农民身份转化、定居和利益保障挂起钩来。

——要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摒弃“离土不离乡”的观念,逐步建立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制度。目的是还给农民自由迁居、就业的权力。

——要改革流通体制,大力培育市场,带动乡镇工业小区向小城镇转化,促进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要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生产和流通分割及人为造成的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的旧格局,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循环的新格局。

——要改革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消除进城镇农民的后顾之忧。要建立适合小城镇发展的新的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等社会保障体系,为鼓励农民进城镇创造条件。

——要改革旧的土地管理制度,实行集中、统一、连片开发,以利于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集约使用。对乡镇企业用地和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用地,应采用有偿使用的原则,并尽可能采取拍卖、招标的方式;还要探索建立农民进城镇身份转变后原有耕地的流转制度,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菪,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五、加快发展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一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忌不顾条件、不尊重农民意愿一哄而上,增加乡镇企业和农民负担。切忌借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之名,搞新的“开发区热”,损害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

(二)一定要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轴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一、二、三产是的互动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及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新的行政管理体系。切忌按计划经济的老一套,机构林立,人员臃肿,办事效率低下。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方向,遵循“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应把工作重点放以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依法行政、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和基础设施建设上。

(四)一定要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培育和塑造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使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内所有的生产者、经营者,都以市场为导向。特别是要鼓励兴办、领办高起点的乡镇企业、企业集团,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骨干企业,用以构筑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走出一条与城镇建设配套发展的乡镇企业新路子。

标签:;  ;  ;  ;  ;  ;  ;  ;  

关于乡镇工业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考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