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痴呆1例报道分析论文_张敏

麻痹性痴呆1例报道分析论文_张敏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精神科 江苏常州 213000)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196-02

麻痹性痴呆(GPI)是由于梅毒螺旋体(TP)侵袭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的继发性慢性脑膜脑炎,临床较为少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GPI患者预后的关键。现将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例GP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姓名蒋福荣,性别男,年龄61岁,因“头晕头痛1月余,记忆减退、眠差加重1周”入住我院。

1.2 病例特点

患者1个月前出现头晕头痛,血压血糖无异常,未予系统诊治。近1周患者头晕头痛加重,伴失眠。家属诉患者近1周基本未睡,患者则表示不知道、不知情。近1周来患者出现幻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觉得耳朵边有人在和自己说话,具体内容记不清楚。行为紊乱,夜间出门乱逛,白天一直在外闲逛不愿回家。患者脾气变差,家人劝说不听,如果不依从则在家大发脾气。近记忆障碍,常常刚做过的事就不记得。家属因无法管理,陪同患者来我院住院治疗。近期患者无明显发热、咳嗽咳痰,饮食一般,夜眠差,二便如常,体重未有明显变化。

1.3 相关检查结果

查体:体温36.5℃,呼吸18次/分,血压146/95mmHg, 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出血、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生殖器无破溃、结节。心率75次/分,律齐,未及明显病理性杂音,两肺听诊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啰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神经系统检查:无肌肉萎缩、肌束震颤。全身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上肢无震颤,指鼻试验较准确,颈软,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

精神检查:神志清晰,定向力可,接触交谈可,思维清晰,近记忆障碍,有幻听,但具体内容表述不清。未及明显被害妄想,情感反应不协调,时有无故哭泣,脾气差,意志行为减退,无自知力。既往患者于2015年5月初在当地县医院检查发现梅毒抗体RPR为1:64,2015年10月31日至南京第二医院就诊,行脑脊液穿刺检查,血液及脑脊液检查示梅毒抗体阳性。确诊为神经梅毒,予青霉素类药物驱梅治疗后好转出院。

入院时辅助检查:①全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多。②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灶,轻度脑萎缩。③B超见前列腺2度肥大伴钙化。④心脏彩超示,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⑤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部分ST-T异常。⑥尿粪常规大致正常,血常规示红细胞3.9*1012/L,血红蛋白126.3g/L,糖化血红蛋白:6.5%,肝功能示总蛋白57.8g/L、白蛋白35.2g/L,肾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正常。⑦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HBsAg 弱阳性,梅毒滴度1:8,较1月前的1:64明显降低。⑧量表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12分,攻击风险量表Ⅰ级,自杀风险量表6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参照美国 2010年神经梅毒诊断标准[3] 患者确诊为麻痹性痴呆。

2.治疗方法

给予奥氮平5mg qn口服改善夜眠,石杉碱甲0.2mg bid改善记忆。治疗2周之后,患者的病情有了显著好转,基本上可以准确地回答旁人的问话,情绪表现也较为稳定,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长谷川痴呆量表再次评分为18分,较入院时的12分有了明显的提高。攻击风险量表评估仍然为Ⅰ级,自杀风险量表评分为5分,与入院时比较,下降了1分。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神经梅毒的临床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依照病理病变特点可分为无症状型、间质型以及实质型[1]。在国内,GPI是常见神经梅毒的常见类型,其属于实质性脑神经梅毒。由梅毒感染发展成GPI者大约在5%~10%,男性多于女性(6:1),并且潜伏区间较大(2~30年),但是大部分病例在初期感染后的10~15年发病[2]。GPI的发生是宿主免疫力与螺旋体活力之间互相作用的结局,其在精神方面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痴呆、智障、人格改变以及妄想等,少数患者也可表现为精神抑郁,而在神经方面的症状表现主要为卒中样发作或者是癫痫发作。GPI晚期还伴随视神经病变、阿罗瞳孔以及严重的脑神经麻痹等症状。随着病情不断地进展恶化,临床症状日益加重,从发病到病亡可达数月或者数年。

由于神经梅毒发病较少见,临床医生诊治机会少,加上其在不同病理阶段可累及不同的部位,因而影像学表现多样[3],没有特异性,因而临床诊断较困难。本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痴呆以及一定程度的精神异常,但不伴有瘫痪以及构音障碍等局部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因而最容易被误诊为额颞叶痴呆(FTD)、血管性痴呆(VD)、病毒性脑膜脑炎(VMH)以及躁郁症等临床疾病。通过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试验、梅毒血清学试验方可确定诊断。临床研究发现,接受不规范治疗的患者病情要比不接受治疗患者进展更快[4]。本例患者近期治疗预后尚可,晚期可加用抗精神病药控制精神症状,辅以相关药物改善记忆,但晚期治疗即使彻底,症状和体征也难以完全恢复。目前,治疗推荐使用奥氮平(口服)以及大剂量(1800万~2400万U/L)的水剂青霉素G(每隔4h静滴300万至400万),持续治疗10~14d后,肌内注射卞星青霉素G,每次240万U,每周1 次,共治疗3次。本病例既往在南京第二人民医院治疗时,采用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14d后,疗效也非常显著。表明了水剂青霉素用于治疗GPI效果确切。青霉素对梅毒性脑膜炎以及无症状神经梅毒的治疗效果较好,可阻止两者发展成实质性神经梅毒,也可以阻止实质性脑神经梅毒的进一步恶化。此外,使用卞星青霉素治疗3周后,梅毒TRUST试验滴度下降到了1:16,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上升为18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表明本次治疗有效。但需注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1次/6个月进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试验,直到指标恢复正常。若治疗6个月后脑脊液细胞数仍然不下降或治疗24个月后脑脊液细胞数仍未恢复正常,应进行再一次治疗,直到脑脊液细胞数恢复正常水平[5]。

总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GPI的预后,而梅毒血清学试验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查是临床诊断GPI的重要依据。对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脊髓及脑实质损害等病例,应及早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以及脑脊液梅毒螺旋抗体检查,以免出现漏诊、误诊而错过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Musher DM.Neurosyphilis;diagnosis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J].Clin Infect Dis,2008,47(7):900-902.

[2] Timmcrmans M,Cart J.Nenrosyphilis in the modern era[J].J Notrol Neurosurg Psychitry,2004,75(12):1727-1730.

[3]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2010[J].MMWR,2010,59(RR12):26-38.

[4]韩国柱,蒋明军,张心保.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3):205.

论文作者:张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麻痹性痴呆1例报道分析论文_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