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目前,全国部分基层党组织党的建设相对薄弱,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有待提升。尤其近年来,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各级党组织在自身管理上还没有完全形成严紧硬的态势,导致了单位政治生态遭到了破坏,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规矩意识与形势要求相比呈现了显著的差距。
一、政治生态不佳的主要表现
一是党员的学习力明显不足,自主学习意识差,被动学习、应付差事的情况比较普遍,学习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在思想意识上,对党的性质和宗旨逐渐淡薄了。
二是对于上级党委决策缺乏应有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个别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经常充当“传话筒”、“二传手”的角色,对落实举措心中无谱、脑中无数,更多的是传达到部门贯彻落实,只关注结果和上级领导的反映。
三是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不高、招法不多,政治功能发挥不佳。对于广大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和有一定诉求的职工缺少沟通交流,对其思想状况了解不够,针对性的工作举措更少。
四是个别领导干部在求稳怕乱思想的掩盖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缺乏勇于担当的工作精神和胸怀大局的领导智慧,“头雁效应”不突出。
五是个别人员对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缺乏信任,自恃清高,刚愎自用,没有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以举报信为“武器”,达到肆意攻击他人的目的,甚至胡乱捏造事实,扰乱正常的办公秩序,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六是在困难面前,缺乏攻坚克难、拼搏进取的精神,由于宣传、激励等工作措施不到位,正能量气场不足,无法形成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二、深刻认清净化政治生态的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净化政治生态,将从严治党逐步引向深入。近几年先后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专项整治、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净化政治生态专项工作等,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大力整治政治生态的决心和信念。相反,在此大背景下,个别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却呈倒退之势,实在是与形势要求相背离。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信用,严重影响单位的整体发展,严重破坏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严重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强化危机意识和政治担当,勇于扛起政治责任,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指导,坚持管理与惩治并重,坚持排查与化解同步,坚持约束与激励并举,持续向基层一线倾斜,持续向领导干部倾斜,持续向不良风气倾斜,精准发力,精准攻坚,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果断的措施,推动净化政治生态建设向纵深发展,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干群和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三、净化政治生态工作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净化政治生态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全面加强“素质建设”,提升“四个意识”。
各级党组织应当在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规矩意识方面加大力度,加强思想引导和检查监督,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基层班子中心组学习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导,对敷衍了事甚至弄虚作假的干部,要从严查处;二是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把本单位或本部门的政治生态状况纳入考核范围,对长期落后的干部加强教育和管理,仍然没有起色的,适时进行岗位调整;三是充分利用干部工作会、党组织书记会等,加强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交流和研讨,一方面激励后进干部加强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促进相互取长补短,实现经验共享,共同提升。
2.全面打通公开渠道,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制度。
各级党组织应当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公开机制和平台,对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的工作,在不违反保密工作原则的情况下,采取通报、公告等方式适当的予以公开公示,尤其是涉及职工利益的工作,不仅要公开公示讨论研究结果,还要广泛征询意见建议,需经职代会通过的规章制度,务必落实好相关工作程序要求。同时,要创新党务政务公开的方式方法,善用现代化传媒,推动从“上墙”公开到“上网”公开的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公开的及时性和覆盖面。对于征询到的意见建议,要在积极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完善反馈机制,将研究结果和相关情况直接反馈至职工本人,形成闭合式管理。对于已经采纳的良好建议,要对相关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使广大职工深刻理解党组织的包容姿态和管理理念。
3.全力推进“四张网”建设,主动化解基层矛盾。
各级党组织应进一步强化对“党政工团四张网”建设的学习和认知,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推进网络建设和包保措施的落实落地,与广大职工推心置腹地交朋处友,使广大职工了解组织、理解组织、信任组织、推崇组织。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担当作为,改变“坐等职工上门”的惰性思维,养成“主动走访沟通”的良好习惯。要注重从解决一线职工最为关切的问题入手,及时摸排职工反映强烈、处理难度较大、久处未决以及重复上访的信访案件,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加强首次上访的办理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切实做好矛盾源头的管理稳控工作。
4.全面提升纪检监察水平,勇于出新招打硬拳。
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要成为党委的监督者,站在党规党纪的制高点和人民群众的立场,对党委工作执行监督责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纪检监察部门应成为广大职工的坚强靠山,是职工的贴心人、倾诉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捍卫者。为有效推进净化政治生态建设,纪检监察部门应当不断加大与广大职工的联络沟通,利用案件调查、学习教育、走访调研等契机,经常性深入一线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要坚决把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一抓到底,坚决把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一抓到底,查处一批典型案例,加强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纪检监察部门的权威性和认可度。要强化追责问责,对于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集中公开通报曝光,着力形成震慑效应。
5.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倡导行业正能量。
各级党组织可适时组织开展“优秀党员”“廉洁干部”“明星职工”等评选表彰活动,使一批在基层工作中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优秀案例和干部典型脱颖而出,将此作为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干部和职工队伍正向激励机制的有力抓手,树立起重实干讲实绩的风向标。工作中,要切实履行好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严把政治关、廉洁关、程序关,确保评选工作严肃认真、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同时,要充分利用简报信息、网络媒体、宣传栏、电子大屏等载体大力宣传先进事迹,激发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清正廉洁、担当担责、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将行业正能量树好树牢。
6.全面建立职工素质档案体系,让诚信建设大行其道。
建议由工会或相关部门牵头建立职工素质档案,统一管理、分头负责,加强信息共享,努力形成稳定可靠、及时高效,电子化和科技化较强的工作体系。职工素质档案内容应涉及每名职工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学习和履职情况、优势特长、奖惩情况等。对于在日常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获得荣誉称号、得到奖励的职工要清晰的记载在素质档案中,对于受到问责处理或失职失责失信的职工也要记入素质档案,涉及该名职工的所有动态信息变化均可记入素质档案。通过素质档案的建立,可以充分反映出该名职工的日常履职尽责情况、工作作风情况、思想动态情况、争先创优情况、为人处世情况等,为组织评优选先、选拔任用、重要岗位推荐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论文作者:刘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3
标签:职工论文; 政治论文; 工作论文; 生态论文; 纪检监察论文; 情况论文; 意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