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开放-出口加工区、跨国公司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理论_企业经济论文

渐进开放理论——出口加工区、跨国公司和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口加工区论文,经济增长论文,跨国公司论文,导向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广义的不完备技术在文献中被认为是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它所造成的低效益和缺乏竞争力通常阻碍了这些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开发必要的技术需要时间及实物、人力资本,而引进又十分昂贵。不幸的是,在大多数不发达国家无论是实物、人力资本,还是外汇的供应都不充分。更糟的是,某些类型的技术根本就不可买卖。比如管理技巧及经验,从国外是买不到的。那么这些国家怎样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呢?

建立出口加工区是摆脱这种困境的一种办法。过去十几年来,很多不发达国家已经把出口加工区作为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和促进出口导向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全世界已建立起来的出口加工区的数目,从70年代不足100个,增至今天的1000有余。

出口加工区发展新浪潮完全改变了它是由东道国为了创造就业和获得外汇而建立的工业特区或者说自由贸易区的观念。然而,从分析的角度来看,我们不知道开辟一个出口加工区是否、或在何种条件下可把东道国经济引向出口导向增长路径。我们也不知道可从中找到可能是这些问题的现成答案的经济机制的特性。我们更不知道能够把相应的问题充分表达出来的分析构架是什么形态。据我所知,在这一段时间的文献中还没有对出口加工区进行研究的尝试。

本文有两重目的,一是开发一种分析结构,使之能反映不发达国家通过技术转让、出口加工区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出口导向增长所发挥的作用。二是对这些开发可能实现的条件进行调研。通过这份研究,我们希望不仅能透其现象得其本质,而且对该课题提出未来的研究。

本文结构如下:在第二部分,我们详细讨论开放出口加工区与向东道国转让先进技术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方法论问题。第三部分,将给出一个正式模型及模型的解。第四部分,我们将进行静态比较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导出一些结论。第五部分结束本文。

一、出口加工区与技术转让

从广义上看,一个出口加工区可定义为位于某国家领土上的一个地理区域,在此区域内,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活动受到一系列政策工具的刺激和鼓励,而这些政策工具通常不适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在不发达国家所建立的大部分出口加工区内,生产活动占统治地位;加工区内的大部分公司是跨国公司的子公司;而这些公司生产的产品均销往国外。东道国提供各种鼓励措施以吸引外国公司进入出口加工区,这些措施包括免税、提供廉价的劳力和土地租金,放宽管制,限制工会活动等等。对跨国公司来说,所有这些特权(优惠政策)均可通过出口加工区转化成比向其他地方投资来得高的盈利潜力。

对于东道国来说,外国公司占据的出口加工区与国内公司所在的国内区并肩而立,出口加工区公司所使用的技术可以很容易地传递给国内公司。通过观察出口加工区干什么、怎样干,国内公司可以向它们的对手学习,至少从原则上说,可以变得更有效率,以至最终可打入世界市场、把东道国经济引到出口导向增长路径上来。在现实世界的许多出口加工区的蓝图中,这些加工区经常被描述为国家经济其他部分的“窗口”或“示范”。

把利用出口加工区作为获得先进的国外技术之手段的整个论据是以很多种技术具有某种外部性的事实为基础的。由于这个特性,一个公司是难于制止向其他公司转让或推广它所使用的技术的。公司离得越近,技术信息在它们中间传播就越迅速。

然而,只存在技术的外部性还不够。只凭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的邻居不会自动使自己成功地管理企业。东道国是否能从开辟一个出口加工区有所获及获多少依赖于出口加工区与国内区之间关系的性质和紧密程度。我们把这种关系定义为区域间的水平联系(Horizontal linkage)。

该水平联系的一方是,国内企业受益于技术的外部性而提高效率。当效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时,国内企业就可以有效地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并从市场的原来占有者——我们提到的跨国公司——手中夺走一些市场份额。联系的另一方是跨国公司。虽然将一部分生产转入出口加工区是有吸引力的,将来失去市场份额肯定具有相反效果。对跨国公司而言,它必须进行权衡以决定在出口加工区的生产数量。这就是说,它知道要想阻止技术转让是不可能的;但即便有技术外部性存在,国内企业要想迎头赶上与它竞争尚需时日,那么,跨国公司必须及时地在出口加工区怎样分配生产才能使盈利现值达到极大?如果跨国公司在国内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前对出口加工区投资多,它就能取得充分的投资有利条件而获得较大利润。然而,它要是那样干,较高程度的技术外部性就会在国内区产生。其结果反而会加速东道国提高效率的进程,缩短国内企业赶上来的时间。这又对它造成潜在威胁,会在将来削弱其垄断地位,减少其利润。

总之,水平联系的特性,使得联系的双方在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均会受益。然而当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一种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竞争就会在世界市场中产生。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冲突。

二、模型

假设有两个代表公司,一个是国内区的国内企业,另一个是跨国公司在出口加工区的子公司,两个公司都生产同种产品。我们考虑两个时期,分别称为第一期和第二期。在第一期内,下面事件按顺序性发生。一个出口加工区向跨国公司开放;在加工区内,跨国公司建立了一个子公司;子公司使用的技术比东道国使用的相对完善得多;出口加工区公司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该商品的世界价格由跨国公司通过控制出口加工区生产的产品数量而定;出口加工区生产在国内造成的技术外部性,沟通了国内企业与出口加工区技术转移的渠道,因而使国内企业不费任何代价而提高生产效率;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以企业外部给定的价格在当地市场销售;随着时间推移,国内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结果,更多数量的产品就会按给定的价格提供国内市场。当国内企业的效率足以使其产品打入世界市场,第一期就结束了。

在第二期内,国内企业可选择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否进入或销售多少依赖于市场条件,特别是依赖于跨国公司如何通过改变出口加工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供给水平以发挥它的垄断力量。在这些条件下,加上出口加工区的帮助,东道国也许会选择出口导向经济增长的道路。

从决策制定观点来看,在两时期内国内企业所面对的问题可分成两个小问题,每个时期一个,且两者都是静态的。由于我们假定向出口加工区学习是不付代价的,所以这种划分是可行的。在每个时期内,国内企业均可根据在相应时期内一系列约束条件下的盈利函数为极大值来决定生产多少产品。为达到本文目的,我们集中讨论第二期的国内企业的行为。

跨国公司所遇到的问题更复杂。公司不仅在第一期开始就必须决定本期生产多少产品,同样还必须决定第二期的生产数量。为了做到这一点,跨国公司必须准确地了解第二期内东道国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所能销售的数量并对此信息加以考虑。为了使分析尽可能简单,我们假定在两方的决策过程中均无不确定性因素牵涉进去。

在此,系数h>0,它反映了开放出口加工区在国内区所造成的技术外部性是有益于国内企业的。参数h可以用做水平联系的系数,还可以用来粗略计算两个区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的紧密程度。称它为粗略计算是因为它的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内企业学习的意图和能力;制约两区企业间的关系的政策;出口加工区与国内之间相隔的地理距离等等。关系(1)表达了我们所做的国内产生的技术外部性是与出口加工区的生产规模成正比的假设。

该表达式的一个很有用的特征是它可使我们把技术外部性对企业生产成本的作用从其他因素中独立出来。改写(2),我们得到

国内市场由政府调控:价格P[,22]由外部加给企业的国际市场价格由跨国公司垄断。我们用线性方程

给出。这样,在出口加工区存在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在第二期的收益不仅是它在该期生产的产品的函数,还依赖于出口加工区公司对第一期和第二期两期内的生产所做的决策。

国内企业在第二期所面对的问题可叙述如下:以P[,2]为给定的国内价格,出口加工区在一期和二期的产量分别为Q[,1],Q[,2],企业同时定出供给国内市场的产品量为q[,21],供给世界市场量为q[,22],使企业的利润函数(5)在给定约束条件(1)和(4)的情况下获得极大值。

跨国公司的问题是,它必须根据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世界市场需求条件,并考虑到国内企业可能在第二期进入世界市场,同时决定它的出口加工区子公司分别在两期内的最佳产出水平,以使公司的折成现价的利润流实现最大值。

设Cm为任意给定时期内出口加工区公司的单位产品成本。在第一期,出口加工区统治着世界市场,面对一个需求曲线,其形式为

其中a[,2],b[,2]均为正常数。在没有国内企业的情况下,一期的世界市场价格只依赖于出口加工区公司愿意供应的产品数量。在第二期,由于国内公司可能进入世界市场,必须考虑到q[,22]的效果而对出口加工区公司所面对的需求函数进行修改。因为我们假设出口加工区公司和国内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所以它们在第二期面对同一世界需求函数。该世界需求函数的逆形式已由(4)给出。

出口加工区公司在两时期内的折成现价利润由

给出,其中0<m<1是折扣率的函数。

出口加工区公司在服从于需求约束(4)和(6)的条件下需同时选择Q[,1]和Q[,2]以使(7)取最大值。为了解决该问题,公司必须确切弄清q[,22]在第二期的值会是什么;而只有当国内企业解决了它在第二期的问题后,q[,22]值才能定出。

简言之,国内公司在第二期的折成现价利润最大值为

总之,对任意给定的第二期国内价格水平,系统(8)和(9)的均衡状态可以由(20),(21),(22),(23)完全确定下来。

三、比较静态学

根据这些解,我们对模型中一些关键参数改变对均衡造成的影响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这些参数包括出口加工区公司单位生产成本C[,m],水平联系系数h和第二期国内价格水平P[,21]。

1.出口加工区公司单位生产成本

(26),(27)给出,当出口加工区单位生产成本增加时,跨国公司在加工区的投资在两期都会减少,加工区子公司的生产规模就会低于当C[,m]取值小的情况。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在现实世界中,出口加工区之间经常以向国外投资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刺激性措施来互相竞争。这个策略的效果由(26)和(27)所得的结果所证实。其他方面的情况也有相同结论,刺激性措施越具吸引力,出口加工区所建的公司单位生产成本越低,外国在该区直接投资的规模就会越大。

关系(24)给出,第二期国内区企业的出口与出口加工区单位生产成本成正比。这是因为当C[,m]增时,Q[,2]趋于下降;国内企业能以最初的价格水平出口更多商品而不改变商品和价格在世界市场上的均衡组合。

通过上面讨论,我们总结出下面的结论。

结论1:出口加工区单位生产成本增加会降低该加工区的经济规模,降低国内的商品供应水平,增加国内企业的出口。

该结论的含义如下:虽然降低出口加工区的单位生产成本是吸引大规模外资进入该区的有效政策,就促进出口问题来说,它对于东道国或许是利的。情况就是这样,对出口加工区公司提供太多的刺激政策相当于允许公司以比在其他情况下所付的低得多的成本经营。由于出口加工区企业以低成本生产更多商品,它们就会把一些国内生产的商品挤出世界市场;因此太低的C[,m]使得国内企业难于与出口加工区公司进行竞争。

2.水平联系系数

由此导致以下结论。

结论2:水平联系系数的改变既不影响任何时期内出口加工区的生产规模的均衡,也不影响国内企业在第二期的出口水平。在出口加工区单位生产成本充分低的条件下,国内供给随水平联系系数的变大而增加。

该结论的一个重要含义是,虽然当h增加时东道国的出口量不增加,但由于商品能以原始价格供应国内使用,东道国仍可从开放出口加工区受益。如果我们允许国内价格做出相应的改变,那么高供给将会把价格压低。压低的价格不仅对国内消费者有利,而且由于眼下世界市场的相对高价格还会促使国内企业增加出口。为了从开放出口加工区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我们应该在出口加工区和国内区之间建立较强的水平联系,而且联系越紧密越好。实际的情况的确如此,在那些出口加工区与东道国经济紧密联系起来的国家,国内总产值和出口增长经常比那些水平联系弱的国家快。例如,对中国和印度的出口加工区做一个比较,印度出口加工区的建立比中国出口加工区早10年,但就水平联系来说,印度区几乎是与其他经济隔离开来。结果,出口加工区对印度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即便不容忽视,也是很有限的。相反,中国的出口加工区更向国内经济开放,在加工区内的外国公司和遍布国土上的国内企业之间存在着多种联系。由于得益于这些出口加工区的开放,中国经济在过去的10年中发展非常迅速。在10年中,以现价计的国内总产值几乎增加2倍。与这段时间初期相比,出口增加8倍。系统更开放、有效,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尽管这种迅速发展不能只归功于出口加工区,但通过技术转让所造成的效率提高肯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国内商品价格

由均衡关系式(20)到(23),我们把系统中的每个选择变量对第二期国内市场商品价格P[,21]求偏导数,可得到四个偏导数为:

由(31)式看出,第二期国内市场价格水平对出口加工区在第一期的生产规模没有影响。然而由式(32),第二期国内价格改变以正比例的方式影响出口加工区在同期的生产规模。在第二期,国内商品价格每增加一个单位,出口加工区的生产就以(32)式中正比例关系1/2b得到相应的增加。

从(29),(30)导出的结果也可看到该结论的逻辑。当P[,21]增加时,对国内企业来说,在国内商品市场销售会比向世界市场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更有利可图。由(29)得到的结论是国内企业的较低出口量,而由(30)得出是较高水平的国内商品供给。国内企业从世界市场的部分撤出将会按照出口加工区最初生产水平把世界市场价格向上推,而使加工区在世界市场获得较高盈利。这就会诱使出口加工区公司生产更多产品,以便在世界市场销售。该过程会继续进行下去直到恢复均衡。

我们把这些结果叙述为如下结论。

结论3:第二期国内市场价格水平提高将会减少国内企业出口和在同期内增加国内和世界市场上商品的可获得性。国内价格水平的变化不会影响第一期出口加工区的生产规模。

从该结论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以下有趣的政策含义。在不发达国家中,伴随着国内总产值中出口份额增加,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也会增加。结论3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假定国内商品价格P[,21]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项是为竞争而定的基础价格水平,另一项为加在基础价格上的附加成份。例如,可以把该国内商品价格附加部分当做东道国政府为保护国内企业与外部竞争而定的进口税收。这样,根据结论3,在基础价格之上进一步提高该税收将导致出口下降,同时有更多的商品供国内消费者使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在国内销售比出口盈利更多。根据同样道理,如果东道国政府打算去掉税收保护,允许按竞争性基础定价在经济中获胜,则定理3将预示出口的增加,然而,增加出口会以牺牲国内商品供应为代价。因为降低价格水平会减少国内企业在国内的销售盈利,结果,只有一小部分商品供应给国内市场。反过来,国内市场上恶化了的供给状况将在需求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把基础价格推高。本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正像许多不发达国家70年代以前所做的一样,采取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来促进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并非不付代价。所以政策制定者所面对的问题就其本质来说基本是权衡问题(trade off)。东道国政府在设计其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确定优先目标。

定理3或许还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在最近的一些年中,一些以前相对封闭、市场不发达国家,当它们迈向更开放、较少扭曲的市场结构时遭受到痛苦的恶性通货膨胀。正如结论3指出,如果经济开放只是简单地通过消除价格扭曲来实现,例如税收保护措施,那么通货膨胀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当价格水平的增加走得太远以致社会不再能容忍,社会不稳定就会发生。当经济形势恶化时,决策者通常被迫放慢经济改革步伐,或者至少在近期内全面紧缩。这种停停走走、走走停停的现象在很多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确可见。当然,在进行这些陈述时,我们承认所涉及的问题的复杂性,也不打算过于夸大至今为止我们的发现。结论3所能告诉我们的是,甚至在我们这样简单的模型中,上面提及的问题仍然能明确地反映出来。

迄今为止我们的讨论都是根据(20)~(23)中描述的四个基本均衡关系进行的。在这些关系中,相应的参数值有所限制,即我们只能取某些通过相应的均衡关系可保证所考察的变量的非负性的值。现在,我们返回到(20)~(23)式,以得出使选择变量在均衡中严格为正的条件。

由此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5:如条件(38)满足,则建立出口加工区对促进东道国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有利。

该结论的有趣的含义之一是:除非条件(38)得以满足,否则,第二期的国内企业出口值将不是正数。换句话说,开放出口加工区并不自动产生导致东道国出口导向经济的增长。这个含义也关系到现实世界形势,它对我们理解为什么在通过建立出口加工区来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时一些国家比另一些国家更有成效具有很大帮助。就促进出口而言,不仅东道国是否开放出口加工区是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东道国内部及外部两方面的条件是否满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建立经济区对于东道国出口导向经济增长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我们前面讨论过的印度和中国出口加工区的范例恰恰表明了这一点。

四、结束语

根据对出口加工区和国内区之间的水平联系的认识,我们展示了一个国际模型,它使我们能够评价出口加工区是否和在什么条件下可对不发达国家促进出口导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我们发现,虽然东道国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可从出口加工区受益,但东道国是否能被引上出口导向经济增长道路却是另一回事。要想做到这点,东道国在其中运行的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的某些有关条件必须得以满足。对东道国经济将会转变成更开放及更有竞争力的结构来说,开放出口加工区只是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

系统的比较静态分析指出,虽然向外国投资者提供更有刺激性的政策可吸引大量国外资本进入出口加工区,并且在国内市场上也获得较高水平的商品供应,但该政策对于促进出口却适得其反。如果在出口加工区建立之前,某些形式如像进口税这样的非市场因素加在按竞争确定的市场价格上已经造成东道国商品市场的扭曲,那么在存在出口加工区的情况下消除扭曲将会增加东道国出口,但将伴随而来的是国内供给的紧缩。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某些不发达国家,突然取消价格控制和一夜之间使经济向国外竞争者开放会与恶性通货膨胀联在一起。模型还给出:一个既定规模的出口加工区一旦建立起来,不同强度的水平联系将影响国内商品市场状况,但不必影响东道国出口。

标签:;  ;  ;  ;  

渐进式开放-出口加工区、跨国公司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理论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