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与周围性面瘫相关肌肉的联系论文_孙蕾

针刺治疗与周围性面瘫相关肌肉的联系论文_孙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由于面瘫的多发性,面瘫患者对于西医治疗见效缓慢,而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因此,针刺治疗成为临床上治疗面瘫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该文旨在探析穴位与面部相关肌肉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直观的了解针刺与面瘫相关肌肉之间的联系,为今后对面瘫机理的研究做基础性的探讨。

关键词:针刺;面瘫;肌肉

面瘫在西医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占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第六位。主要表现为病灶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眼睑不能充分闭合、口角下垂、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眼泪时有外溢、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口呈斜卵圆形、说话发音不清楚[3]。西医治疗主要以减轻神经根水肿,营养神经等治疗,病程多数较长,因外表会影响人际关系,继而能影响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所以寻求有效、快速、安全的治疗措施,因此针刺对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1.祖国医学对面瘫病的认识

1.1面瘫的中医病因病机

在祖国医学中,面瘫的临床表现归结为“吊线风”、“㖞噼”等范畴,因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趁虚而入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㖞噼。

1.2针刺在治疗面瘫的临床应用

孟凡颖等[4]用“贺氏三通法”分期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观察组早期以微通法和强通法为主,恢复期单纯以微通法为主,后遗症期以温通法为主治疗,结果使治疗时间缩短,疗效显著 。

孙远征[5]等用“滞提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治疗组对四白、阳白穴应用滞提法进行治疗,结果疗程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滞提法对恢复期的疗效确切。

1.3针刺治疗面瘫的常用经脉

从经络循行角度讲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经、任脉等循行于面部,临床常取其相关联经脉上的穴位治疗面瘫。

杨洁[6]等通过分析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文献,结果发现手足阳明经穴选用最多,穴位地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经穴。重视局部取穴,地仓、颊车等面部穴位的应用,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

李学智[7],通过选取自先秦至清末古医籍,探讨古人对针灸治疗该病的规律。古人以取阳经穴位为主, 且所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地仓、颊车穴, 说明古人仍以头面部局部取穴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穴位与肌肉神经的联系

2.1主要的肌肉与神经:主要是第Ⅶ对脑神经支配,支配面部咀嚼肌和上睑提肌、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颊肌及口轮匝肌;面神经支配:颞支: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颧支:支配眼轮匝肌及颧肌;颊支:支配颊肌、口轮匝肌及其他口周肌肉;额缘支:分布于下唇诸肌;颈支:支配颈阔肌。

2.2主要腧穴及解剖:

2.2.1阳经:足阳明经:四白:有面神经通过;地仓: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下也有面神经;颊车:有咬肌及咬肌神经;下关:有面神经颧支;足少阳经:瞳子髎:有眼轮匝肌,布有面神经的额颞支;上关:在颞肌中,布有面神经颧眶支;阳白:在额肌中;手阳明经:迎香:在上唇方肌中,布有面神经。

手太阳经:颧髎:在颧肌中,布有面神经;足太阳经:攒竹:有额肌和皱眉肌;手少阳经:翳风: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丝竹空:有眼轮匝肌,布有面神经颧眶支。

2.2.2任督二脉和经外奇穴:水沟:在口轮匝肌中,有面神经颊支;承浆:在口轮匝肌及颏肌之间,有面神经的下颌支。太阳:深层有下颌神经肌支,鱼腰:在眼轮匝肌中,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分布,以上穴位可以刺激过程起协调作用。

4.讨论

针刺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通过腧穴下解剖有神经和肌肉分布,通过对腧穴的刺激作用,始肌肉恢复正常的收缩和神经得到修复,从而使面部表情肌瘫痪得到恢复,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针灸对面部瘫痪的焦点作用可以部分归因于针刺刺激皮肤和肌肉中神经纤维的局部效应[8]。面瘫则主要以面部肌肉瘫痪为主,例如额肌损伤致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故取攒竹穴、阳白穴为主。本文主要探析面瘫针刺的疗效及穴位与相关肌肉及神经的联系,可以在临床上对腧穴的选择进行系统地分析,提高临床疗效。

文献:

[1].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9-340.

[2].武亚涛,王玲玲.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概述[J].环球中医药,2015,8(7):884-885.

[3].沈威,贺灵慧.针灸配合肌内穴贴治疗周围性面瘫86例[J].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2016,16(99):162-163.

[4].孟凡颖,林沿岑.贺氏三通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J].系统医学,2016,1(3):1-3.

[5].孙远征,穆芊宇.滞提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 30 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3):57-59.

[6].杨洁,任玉兰.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的用穴规律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25 (3):348-351.

[7].李学智,梁繁荣.基于文献数据分析的古代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规律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176-2177.

[8].黄国峰,周章玲.穴位结合肌肉走行电针治疗顽固性面瘫 25 例临床分析

[J].中国针灸,1999,12,733-734.

作者简介:孙蕾(1988.02-)女,汉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推拿方向。

论文作者:孙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针刺治疗与周围性面瘫相关肌肉的联系论文_孙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