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领导者的修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者论文,学习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型组织”是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首次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并在当今甚为流行的一种组织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且迅速扩展到个人、学校、城市、政党和国家等层面,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样式。目前,在我国的组织建构过程中,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作用已初显端倪,但要使其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有一些前提性的因素值得思考,其中之一便是学习型领导者的修炼问题。
一、领导者为什么需要修炼
尽管在其论著中,圣吉从艺术和实务两个层面不厌其详地论述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的内涵和彼此间的关系,并突出强调五项修炼在学习型组织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但要真正实现现有组织的转型,首先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者的自我修炼问题。正如圣吉所言:如果这种类型(学习型)的组织广受喜爱,为什么大家没有大量创造这样的组织呢?我想这是领导的问题,领导者并未真正了解,要建立这样的组织需要何种承诺。因此,学习型组织的建构首先需要有学习型的领导者。具体原因在于:
1.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强调学习力、提升创造力的组织。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未来组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习力的竞争。这里,所谓的学习力是由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效力四个要素组成。其中,学习动力产生于组织的目标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学习毅力决定于组织目标的吸引力和个人的意志品质;学习能力依赖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培养;学习效力取决于不同层级目标实现的质量和水平。这四个要素的整合构成了学习型组织的精髓。同时,学习型组织并非提倡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强调将有效的学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不断地实现组织的变革。根据学者对日本几家公司的研究,发现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鼓励员工刻苦学习、不断创造新知识,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于整个组织,并将其运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必须进行学习力的修炼,提高学习意识,增强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设良好的组织氛围,从而增强整个组织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2.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淡化英雄观、强化人本观的组织。传统的领导观认为,员工缺乏个人愿景,且无力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因此,领导者就必须是一个特殊和杰出的人物:他给予员工明确的方向,做重大的决策,激励并率领大家一起工作,追求共同的目标。领导者往往被视为英雄和在发生危机时挺身而出的伟人。所有这些都在领导特质论、行为论、权力论、权变论等理论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即便是现代领导理论(如领导魅力理论)实际上也烙上了英雄观的印迹。但现实的领导活动告诉我们,领导者并非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其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他人、团队、组织乃至于制度所替代。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倡淡化英雄观,强化人本观,正如圣吉所言:只要你创造的组织比较切合人性,你就是在建立学习型组织。因此,强调人的自主性,期待建立一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是该理论对领导者提出的根本要求。为此,领导者就必须加强自我修炼,转换领导观念,在此基础上重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忱,从而使员工的工作更具自主性和创造性。
3.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弱化控制力、提倡影响力的组织。传统的科层制组织强调在等级性权力的控制下,通过精密的技术、科学的程序、规范的方式和严格的流程来规限组织行为,从而使组织产生最大的工作效能。这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权力观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组织的发展,但无疑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即一方面领导者只将员工视为组织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这样势必造成组织内部思考者(领导者)与行动者(被领导者)的分离;另一方面,员工亦强化其工具性的工作观,重视外在报酬、外在评价和外部激励,从而导致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分离。而学习型组织弱化了领导者的控制力,强调现行组织必须肢解其权力架构形式,转变权力运作方式、实施充分的分权和授权,从而使权力重心逐渐下移,以最终实现权力共享。因此,这就要求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权力观、转变其领导方式,在充分施展柔性化影响力的前提下,提升员工内在的精神需求和团队的共同价值,从而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增进组织绩效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领导者应修炼什么
除了进行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个方面修炼之外,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更侧重从角色转换方面加以修炼,从而为修炼他人和组织作出恰如其分的贡献。
1.角色转换之一:领导者是设计师。相较于传统的领导者是英雄、牧羊人或改革者等角色定位,学习型组织的性质决定了领导者的角色是设计师。在这一组织里,领导者不需要到处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不需要总是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同样也不需要始终将自己置身于行动的中心,对领导者而言,其要注意的是:首先,转换心态。因为一个设计不良的组织,势必导致领导者徒劳无功。因而,领导者必须能够使自己离开舞台的中心,成为幕后的英雄,默默地从事组织设计工作。其次,设计与整合。领导者的设计工作包括设计组织的发展愿景、价值观、最终目的或使命,同时有机地整合五项修炼的技术,结合组织的性质和特点,从最容易的修炼开始,先易后难,从而使组织学习有所突破,第三,心理满足方式的变化。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应做到在大家完成工作时说:“是我们自己完成这件事情的”。当然这并不等于说领导者无所欲求,其回报来自于使他人有力量和有能力做好工作,以及身处一个能够让大家创造真正想要的结果的组织所带来深深的满足感。
2.角色转换之二:领导者是仆人。“领导者是仆人”,是指领导者应服务于自己的愿景。它要求领导者:第一,内心深处要有“使命故事”。换言之,领导者要能阐明这个组织为什么存在,以及要迈向何处的理由;同时领导者要能对其自身及组织的愿望赋予独特的意义,譬如“人的提升”、“追求更有创造性的生活”、“思考与行动的结合”等,通过心中这类更深广的理由和价值,领导者发掘并培育了激励自我和团队的精神要素,塑造了为之奋斗的愿景。第二,忠实地成为愿景的仆人。这种“主仆关系”不再单纯是一种拥有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而是要求领导者将愿景视为召唤自己的精神力,并不断转化成驱使其行动的热忱、愿望、责任感和生命中真正的喜悦之情。惟有如此,才能使领导者产生由内而外的忠诚。
3.角色转换之三:领导者是教师。“领导者是教师”的界定包括三层含义:其一,领导者应有真才实学。这里所谓的“真才实学”就是要求领导者应具备将自己的愿景与组织的现状相结合的能力。现实领导活动中,有些领导者一味以危机管理者或策略家的身份出现,总是穷于应付组织内部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其成为被动反应式的人物。而有些领导者则乐于构筑自己和组织的远大前景,甚至虚构个人及组织的希望,失去看清目前真实情况的能力,从而成为自己愿景盲目的信仰者。其二,领导者施教的内容。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将其施教的重点放在使命故事和系统结构上,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团队和个人了解组织为什么存在,以及将迈向何处的理由,从而使其形成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团队和个人形成系统的思考和心智模式的转换,从而使其看清更大的组织图像。其三,领导者教导的艺术。领导者作为教师并非教人们如何形成愿景,而是通过说“使命故事”促进每个人的学习,以帮助人们培养对系统的了解能力,因此领导者的教的艺术是理念和方法的结合。
三、领导者应如何修炼
领导者要想实现角色的转换,就必须依赖于相关能力的支撑。因此,圣吉认为,在帮助人们发展领导能力的工作中,我们强调应将系统思考的“个人修炼”,配合心智模式及自我超越来运用,着重培养领导者的概念思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
1.培养概念思考能力。实际上,五项修炼的各个精髓层次,如系统思考的一体感、心智模式的追求真实和开放、自我超越的体认生命存在的意义和活出创造型的生命力、共同愿景的目标的共同感,以及团体学习的方向一致等,都需要领导者修炼其概念思考能力。其中概念思考能力在系统思考和建立共同愿景中更能发挥其作用。因为,第一,系统思考是一项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以及分辨高杠杆解与低杠杆解差异所在的一种修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领导者就必须运用一种新的语言,以重新建构我们的思考方式;就必须运用概念性的工具,以整合系统内外的关系。第二,在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领导者需要回答三个彼此相关的关键问题:即(1)追寻什么(追寻大家希望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2)为何追寻(组织的目的或使命,是组织存在的根源);(3)如何追寻(在达成愿景的过程中,领导者应关注的包括正直、开放、诚信、自由、机会均等、忠实、公平为核心价值观)。所有这些都决定了领导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概念思考能力,从而从整体上为组织的未来前景作出合理的设计。
2.增进人际沟通能力。领导者是仆人的角色定位决定了仅仅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组织的共同愿景的,因此,客观上要求领导者应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这里,增进沟通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开放的心态。领导者应能让组织中的成员消除习惯性防卫心理,自由地表达内心所思所想,力求使大家在沟通的方法和过程上体现出各自的价值(参与式开放);同时,领导者应悬置、抛弃自我的先见和假设,抱持“或许我是错的,别人是对的心态”,反求诸己,不断地检验自己的思考(反思式开放)。其二,学会聆听。对于领导者而言,聆听往往比倾诉还难,尤其对有先见、意志坚强的领导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聆听不但是一种技能,它需要领导者使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不断转换沟通角色等;同时更需要领导者具有宽广的胸襟来容纳多样化的个人愿景。其三,善用冲突。组织内部的多样化决定了冲突的必然性。因此,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不要“谈冲突而色变”,对于高明的领导者来说,即使组织内部没有冲突,还要适时地制造适度的冲突,关键在于领导者应能将冲突保持在建设性的范围内,并适当掌握诸如谈判、让步、妥协等求同存异的技巧。
3.提升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领导者实现自我超越的核心动力,是组织生命力的源泉。因此,领导者要想使别人不断超越,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加强创造能力的修炼。具体而言,这项修炼涉及三对关系:第一,愿景与现实的关系。创造性能力来源于愿景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因此,创造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不断缩小愿景与现实差距的过程。对于领导者来说,首先应认清自我和组织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一定上升空间的愿景,从而使愿景与现实保持适度的距离。第二,情绪张力与创造性张力的关系。创造性张力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领导者形成焦虑、悲哀、气馁、绝望等情绪张力。一般说来,消极的情绪张力表现为未达成目标而受挫折,从而降低个人愿景以缓解心理压力,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将使个人愿景降至最低程度。因此,领导者应在创造性张力运作中逐步开发积极的情绪力量,从而不断提升创造的能量。第三,意志力与效率的关系。意志力是创造过程中宝贵的品质,它有助于击败达成目标过程中所有形式的抗拒力,从而使个人愿景得以实现,但过份强调意志力可能会导致领导者缺乏对有效途径和方法的把握,从而造成心力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创造能力的修炼又是意志力高效运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