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及有效对策探析论文_何思意

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及有效对策探析论文_何思意

茂名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525000

摘要: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最近几年,在我们生活中或是新闻媒体上经常遇到或看到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工作。现在的大气污染非常严重,大气污染的防治形势面临严峻的考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艰巨。本篇论文针对大气污染的危害进行简单的介绍,进一步分析目前大气污染的防治形势,最后根据防治形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有效对策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气环境,大气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环保意识已经在人们心中不断加强,大气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避免和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很多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改进防治措施与方法,给人们提供良好的大气环境。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一般是指自然现象或者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细微物质进入大气,增加大气危害物质的浓度,从而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大气污染可以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通常表现为呼吸道疾病、侵害人体皮肤以及食用大气污染的水或者食物容易引起中毒等。对植物产生抵制生理机制作用,使植物抗病虫能力减弱,甚至出现死亡的现象。大气污染对生物的生存和发育也产生一定的危害,使生物出现中毒现象,同时,也会影响生物的发育,降低生物的抵抗能力。另外,大气污染对户外的监测设备、仪器和建筑物都会产生腐蚀作用,比如建筑物出现风化、金属设备或仪器出现锈斑而影响使用性能。大气污染还影响着全球的大气环境,其范围已经超越国界,现在众所周知的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腐蚀都是由于大气过度污染而造成的。虽然,我国目前大气的总悬浮微粒浓度呈现下降趋势,但是没有对人体危害更大的细颗粒尘进行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的防治形势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加强。

二、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

(一)、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在的能源结构和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能源利用率比较低,尤其煤炭消费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煤炭燃烧不完全,直接浪费煤炭的数量,并且燃煤率低,除尘效果差,使粉尘飘散,直接影响大气环境[1]。据资料显示,主要表现如下: a. 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他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b. 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c. 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再者我国的许多乡镇工业发展迅速,此类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存在高能耗、低产出的情况,其造成的大气污染却是惊人的。

(二)、垃圾和工业污染严重

我国的垃圾处理起步比较晚,以前的垃圾处理都是露天堆放,随着科技的发展后,现在对垃圾开始分类处理,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但是由于垃圾规划不全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居民在处理垃圾时没有合理分类,或者随意处置,浪费一些可回收资源,同时还增加了环境的污染。我国目前在处理垃圾时,处理技术还达不到先进的水平,产生的气体直接污染大气,出现废气和恶臭的大气污染。还有工业方面炉窑、钢铁厂或者水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其产生的气体和颗粒物对大气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机动车数量激增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当前最明显的就是机动车数量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每年的机动车销量已经达到两千万辆之多。机动车的增加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方便条件,但随着机动车销量的增长对我国的大气污染也带来很大的影响。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目前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机动车尾气治理不到位,加重大气污染,所以经常出现酸雨、雾霾或光化学烟雾等情况,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四)、执法不严、监督管理缺乏力度

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如下:a.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 b.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c.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d. 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五)、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 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 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三、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对策

(一)、改善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

我国现在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煤炭在燃煤时可以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烟尘、二氧化硫和大量的悬浮颗粒,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因此,改善能源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炭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改善能源结构可以使用天然气或者二次能源,还有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在使用煤炭能源方面加大洗煤、选煤工业的推广力度,降低煤炭燃烧排放大气中烟尘的含量,从而达到减少大气污染的目的。而对于煤炭燃烧的设施也要进行改进,我国现有的工业锅炉质量较差,煤炭的燃烧率不够充分,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所以要对低效率的锅炉进行改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锅炉设施建设,增加煤炭的燃烧率,不但能节约能源还能降低对大气环境的污染[2]。另外,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a.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b.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如工业锅炉、窑炉的使用改为煤气发生器; 在蜂窝煤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石灰用于固化燃煤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这些做法都极为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向大气环境中的排放,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c.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 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示范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通过使用“清洁”的材料,运用“清洁”的技术,把污染物“扼杀”在萌芽状态; e.开发、生产对环境无害、低害的清洁产品。从产品抓起,将环保因素预防性地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并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预防性地保证周边环境空气质量。

(二)、合理布局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全面规划的前提就是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需要对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排放方案。企业的工业布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规划工业园区,根据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情况来确定搬迁的企业,并且要把工业园区规划在城市的下风向,保护城市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危害。另外,工业园区要远离城市居民生活区,并且在这段距离内种植树木,加大绿化项目,通过植物的作用加快自然界循环速度,进一步保证大气环境质量。对于排放污染物非常严重并且治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让其转型或者关闭或者搬迁,不能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忽视大气环境污染而付出的惨重代价。

(三)、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机动车在行驶中不断排放出大量的尾气,由于机动车尾气具有流动性,所以在治理时要针对这个特点进行控制。控制机动车尾气主要对机动车进行防治。严格制定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并且加大燃油使用标准、车用燃油低硫化的推广力度,减少尾气排放量。控制机动车尾气还要普及机动车环保分类合格标志,实施重点区域限行的管理办法,增加道路抽检次数,对伪造环保贴或尾气排放不合格的机动车辆进行曝光,对于维修后仍存在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辆采取强制报废的措施。同时,还要推广节能环保机动车和新能源型机动车,加大公共交通建设投资力度,公交车实行清洁能源车辆,并且提倡公交出行,从而有效降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污染[3]。

(四)、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力度,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执行能力,需要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能充分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积极认真地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检测,采用先进科学的监督管理办法强化大气环境容量的核定,有效的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同时也要做好有偿使用环境容量的工作,征收排污费用,征收价格要规范、明确,有效的控制节能减排。

四、结语

大气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防治大气污染首先要减少人为的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绿色环保太阳能、风能,加大绿化工程建设,杜绝滥砍滥伐,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环境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需要我们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办法,全社会共同努力与配合,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们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宋英石,李锋,徐新雨等.城市空气颗粒物的来源、影响和控制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S2期

[2] 刘炳江.“十二五”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对策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年04期

[3] 王金南,宁淼,孙亚梅.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年05期

论文作者:何思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及有效对策探析论文_何思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