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信息行为研究十年:现状、热点与趋势_信息检索论文

国外信息行为研究十年:现状、热点与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现状论文,趋势论文,国外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772/j.issn.1000-0135.2012.05.010

1 前言

信息行为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Dervin和Nilan在对1978年以来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于1986年提出信息行为研究应转向“用户中心”(user-centered)范式[1]。作为对“用户中心”理论的回应,Taylor[2,3],Dervin[4]和Belkin等[5]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建构的、用户主动的、主观的、情境化的、对经验予以整体观照的、内隐认知的”信息行为进行了研究[6]。Hewins在1990年对信息行为研究领域进行的综述中,认为信息行为研究已毋庸置疑转向用户中心范式,用户中心的理念不仅已遍布研究文献之中,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管理中也都得以强调[7]。Pettigrew等于2001年对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出信息行为研究获得新发展的三个方面:①把个体视为信息行为的主要驱动力的认知方法;②关注社会情境框架的社会方法;③关注认知、社会和组织等多元情境的复合方法[6]。

在关注经验研究的同时,很多学者都致力于发展信息行为的理论框架,Wilson把信息行为定义为:与信息来源和渠道有关的人类行为的总和,包括主动和被动的信息搜寻和使用[8]。McKenzie于2003年提出了“信息实践(information practice)”的概念[9],Hongen和Palmer认为信息实践与信息行为是可相互替换的概念[10]。于良芝在对上述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这两个概念之间并无理论层次的深刻分歧,并把信息实践作为重建个人信息世界概念的基础之一[11]。

综上所述,国外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目前已产生大量研究成果。考虑到信息行为研究的跨学科特征和研究角度的复杂性,对信息行为研究领域进行系统的计量分析,以描绘出信息行为研究的边界、热点和特征,对于从整体上把握信息行为研究的现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综合运用共词、词串及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通过对近十来年被收录入Web of Science(WoS)和LISTA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考察信息行为研究的现状,分析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问题,并对本领域研究的趋势进行概述。

2 研究思路与设计

2.1 语料选择

研究者在Web of Science(WoS)中以“information behavior/behaviour”为检索词进行查询,在进行了数据清洗后共得到发表于2001-2010年的文献52 081篇。考虑到信息行为研究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研究相对集中,因而,本研究选取被“图书馆学情报学及技术摘要(LISTA)”数据库所收录的发表于2001-2010年并被SSCI收录期刊的文献摘要16 482篇。在对WoS数据库进行检索时,设定来自于LISTA数据库所收录期刊的文献不进入检索结果,从而避免了两个数据库中所收录文献重复出现在本研究的语料库中。将上述检索结果合并后,共得到相关文献编目信息68 563条,作为本研究的语料库1。在语料库1的基础上,查询摘要中含有与信息行为相关词串的学术文献,共得到高相关论文摘要3032条,作为本研究的语料库2。①

2.2 分析流程

本研究的分析流程如下:

(1)对语料库中的全部论文摘要和文章题名进行词频分析,析出近十年国外信息行为研究的高频词表。

(2)在高频词表中挑选与“信息行为”相关的高频词,并对其进行词串(words cluster)分析。

(3)制作高频共词串矩阵。

(4)基于所构建的高频共词串矩阵,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的方法,析出十年来信息行为研究的领域、特征和热点。

(5)通过对研究者所关注的关键问题进行计量或阅读分析,揭示这些领域研究的特征。

(6)基于文献梳理,对本领域研究趋势进行概述。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AntConc 3.2.1w为词频分析工具,用其进行高频词表的形成与高频词串的析出;应用Endnote X3为摘要管理工具,并应用其析出共词串;以UCINET 6.237为网络分析工具,用以对本研究所建成的共词串矩阵进行各种网络特性的分析。

2.4 高频词及高频词串的析出与矩阵的构建

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高频词串分析:①着眼于考察十年来信息行为研究概貌,本研究在语料库2中析出与“信息行为”相关且频数大于80的高频词串33个,构建了整体矩阵并进行了分析。②根据现有研究中对“信息行为”理论框架的描述,本研究分别以“行为”(behavior)、“需要”(need)、“搜寻”(seeking)、“搜索”(search)、“使用”(use)、“检索”(retrieval)为信息行为研究的6个子维度,对语料库2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③由于扎根理论、仿真方法、心智测量、行为建模等在相关国际会议与研究文献中得到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本研究以语料库1为基础,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3 信息行为研究的领域与特点

3.1 信息行为研究的8个子领域

研究者首先对检出高频词串形成的共词矩阵进行了区块模型分析。区块模型分析是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用以进行职位分析的一种手段,用以把构成网络全部个体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具体而言,本研究对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高频词串进行了CONCOR分析。CONCOR分析是以相关分析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方法,两个节点间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12]为: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在国外信息行为的研究领域,存在如图1所示的8个子群。具体分析如下:

1)信息检索系统研究

本子群包括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和检索系统(retrieval system)三个词串。由于搜索引擎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检索系统,因此,本子领域的关注点在于对信息检索系统进行研究。

2)用户的网络搜索行为研究

本子群包括搜索结果(search results)、用户行为(user behavior)和网络搜索(Web search)三个词串。概言之,本子领域重点研究用户的网络搜索行为,其中关于搜索结果研究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3)基于情境的信息获取评估研究

本子群由评估(evaluation)、情境(the context)和信息获取(information access)组成,这表明,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关注信息获取的评估问题,而这些研究把情境因素置于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4)读写技能培养研究

读写技能(literacy skills)是与人类信息行为密切相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由图1可见,研究者在对人类信息(human information)行为进行的研究中,对读写技能(literacy skills)给予了关注,并把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视为与读写技能培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机构。

图1 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8个结构同型子群

5)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行为研究

Pettigrew等把信息行为定义为“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信息需求(need)、搜寻(seek)、给予(give)和使用(use)行为”[6]。根据这一定义并由图l可以看出,第五子群所析出的8个高频词串反映了如下研究议题:一是围绕信息行为展开的信息搜寻(information seeking & seeking behavior)、信息需求(information need)和信息搜索(information search)研究,这些高频词串非常清晰地回应了Pettigrew等关于信息行为的定义。二是本子群的研究集中于网络环境之下,与此相关的词串有:Internet、基于网络的(Web-based)和联机信息(online)。三是从研究方法上,本领域的研究者更多地使用了案例研究(case study),而在研究的具体内容上则更关注搜索程序(search process)的研究。最后,本领域相当多的研究者来自医疗服务领域,这些研究者更关注保健(health care)和健康信息(health information)。

6)信息使用模型研究

构成本子群的词串有:信息使用(information use)、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s)、信息来源(information sources)、模型(the model)和数据(the data)。概言之,本子领域关注信息使用模型的建构,研究者对这些模型与信息服务和来源的关系问题给予了重视。

7)信息素养研究

在西方国家,以高校图书馆为代表的学术型图书馆(academic library)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为学生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由此可见,本子领域的研究者关注的正是学术型图书馆与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培养研究,其中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问题是本领域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8)数字图书馆研究

在本研究中,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单独构成一个子群。通过对所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浏览发现,数字图书馆已成为一个不同学科交织、综合程度较高的研究领域。从事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研究者把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技术平台,而图书馆学情报领域的研究者则把其作为资源提供的平台。由本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研究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逐渐与搜索引擎等概念区别开来。

3.2 信息行为研究的特征

信息行为的概念框架及主要维度是本领域的一个基础性问题:Wilson[13]把信息搜寻行为(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信息搜索行为(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和信息使用行为(information use behavior)作为信息行为的三个“亚范畴(subcategory)”并据此定义了信息行为。Pettigrew[6]认为,信息行为所研究的,是“人们在工作场所及日常生活等不同情境中如何需求(need)、搜寻(seek)、给予(give)和使用(use)信息”。Robertson和Belkin[14],Belkin等[15]把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作为用户信息行为的基本维度,考察了信息检索与个体信息需求的关系。Wu[16]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在现有研究中,研究者把信息检索和信息搜寻都视为用户满足信息需求的重要信息行为,相对而言,信息检索(IR)研究聚焦于待检索文献的表征(representation)、搜索策略和文献相关性评价,较少关注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及如何支持他们的搜索行为;信息搜寻(IS)研究则关注人们在缺乏相关预先知识的情况下进行信息搜索并完成信息任务。

综上所述,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者常常围绕信息需求、信息检索、信息搜索、信息搜寻及信息使用等展开研究。为便于探查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特征,本研究以上述词语作为信息行为研究的子维度,对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特征进行了解析。此外,为考察现有研究者对信息行为概念框架的共识,本研究把“行为”本身作为一个子维度进行了分析。图2展示了当设计联结强度在20次及以上时,各子维度的网络结构。

1)“行为(behavior)”子维度研究特征

由表1可见,信息行为(information behavior)、信息需求(information need)和信息检索研究(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本子维度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从图2进而可以看出,围绕着信息行为展开的研究有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及信息使用(information use)等。可见,在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研究者已形成如下共识(即信息行为的概念框架):信息行为的表现形式是信息使用,其目的是了满足个体的信息需求,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而其实现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信息系统而进行的信息检索。

2)“需求(need)”子维度研究特征

表1显示,信息需求(information need)、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和用户(the user)是本子维度最核心的三个研究议题,因此本子维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用户的信息需求与信息检索之间的关系。观察图2-2进一步发现,在本子维度,信息检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检索系统(主要是网络搜索引擎)。根据上述分析,当前针对信息需求展开的研究的特征是:基于信息检索系统考察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检索的关系。

注:本图中ties≥20,每个子维度左侧孤立的节点表示这些节点与图中其他节点之间的联结小于20。

图2 信息行为研究的各子维度结构图

3)“检索(retrieval)”子维度研究特征

由图2-3可见,围绕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开展的研究包括三个方面:①跨语言检索及其机制研究,包括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检索语句拓展(query expansion)、语言处理(language processing)、基于内容的相关反馈(content-based relevance feedback)等。②基于网络的用户检索研究,包括网站(web-site)、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检索技巧(retrieval techniques)和相关性反馈(relevance feedback)等。③检索模型及效率评估研究,包括检索效率(retrieval effectiveness)和检索性能(retrieval performance)等。结合表1,本子维度研究的特征可概括为:基于网络的跨语言信息检索及评估研究。

4)“搜索(searching)”子维度研究特征

由图2-4看出,与信息搜索(information search)联系最紧密的是搜索过程(search process)和搜索任务(search tasks)研究。本子维度关注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信息需求(information needs),且在信息搜索名义下进行的信息需求研究更关注信息来源(information sources)、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s)和保健信息(health information)。总之,本子维度的显著特点是:研究者立足于信息需求、来源和服务,对信息搜索的过程和任务进行分析。

5)“搜寻(seeking)”子维度研究特征

图2-5显示,与信息搜寻行为(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联系最紧密的研究问题包括信息需求、Internet和信息来源。据此可以认为,本子维度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是:基于信息需求,考察Internet和其他信息来源与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

6)“使用(use)”子维度研究特征

信息使用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由图2-6可以看出,以信息使用名义展开的研究更关注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使其成为这一子维度最核心的问题。据此,本子维度的特征是:研究者围绕信息需求而展开的信息使用研究,对Internet的使用是本领域研究者最关注的问题。

4 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

4.1 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中心问题

为探察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选定程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中间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和特征向量中心性(eigenvector centrality)作为衡量每个词串在网络中地位的指标。依据社会网络分析的原理[17],程度中心性指标越高,则行动者②拥有的联结的数目越多,从而越靠近网络的中心位置。中间中心性指标用以反映行动者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与他人的交往,这一指标越高,则表明该行动者越处于能够“控制”他人的关键位置。特征向量中心性则是一个把那些与特定行动者相联结的其他行动者的中心性考虑进来而量度的一个中心性指标,这个指标越高,表明该行动者在网络内能够影响到的行动者越多,即影响力越广泛。表2反映了上述3项指标居前5位的高频词串及其指标值。

1)信息行为研究的中心问题和核心领域

由表2中列出的程度中心性指标可以看出,当前信息行为研究中,信息搜寻、信息检索、信息需求、internet和搜索引擎是研究者关注的5个焦点问题。图3展示了这5个热点问题联结强度的变化过程。据此可以看出:信息检索与搜索引擎是国外信息行为研究最热点的领域(图3-a);信息搜寻与信息需求的关系研究次之(图3-b);Internet与信息搜寻的关系居第三位(图3-c)。依次类推,直到联结强度达到21时,这5个热点问题共同构成本领域的核心研究领域。

2)信息行为研究领域控制能力最强的5个问题

如上所述,中间中心性指标用以反映特定词串“控制”其他词串的能力,即本指标越高,说明该词串越位于关键位置。观察表2发现,“信息检索”一词此项指标值最高,这说明当前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诸多问题都与信息检索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另外4个关键问题发现,很多信息行为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信息需求和信息查询研究方面的支持。显然,信息行为问题的研究与信息资源的提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信息资源和数字图书馆也成为影响信息行为研究的关键问题。总之,研究者预期中间中心性最高的这些问题在今后仍将对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发挥持续的影响。

3)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影响能力最广泛的5个问题

特征向量中心性指标可以说明特定词串影响范围的大小。由表2可以看出,信息检索的特征向量中心性和程度中心性都最高,因此,这一问题既是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影响范围最广的一个问题,又是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中心问题。此外,本项指标较高的信息需求、信息搜寻、搜索引擎和Internet也都反映了与信息检索相似的影响能力。概言之,在信息行为的研究领域很多其他研究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上述5个问题研究进展的影响。

4.2 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分析

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学术文献中,相当数量的研究者开始站在认知科学的视角审视信息行为,同时心智测量、仿真方法、行为建模及扎根理论等也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③。

4.2.1 信息行为与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

在语料库1中,对“信息(information)”、“行为(behavior & behaviour)”和“认知(以词根cogni进行检索)”作为共词出现的摘要进行检索,共检出文献5071篇。通过提取高频词串并进行聚类分析(r[2]=0.23),发现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如下5个方面:

1)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认知功能、能力和绩效研究

此方面析出的高频词串有: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387),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s,84),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ies,84),认知绩效(cognitive performance,55),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46)和认知任务(cognitive tasks,43)等。进一步分析发现,关于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认知问题研究者特别关注认知障碍或认知缺乏的研究,涉及的词串有:认知损伤(cognitive impairment,100)及认知缺陷(cognitive deficits,37)等。

2)各种具体信息行为的认知风格研究

此方面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把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52)与信息行为的各个子维度(information seeking,209;information retrieval,178;information search,50)相联系,研究者还特别关注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115)和信息需求(information needs,80)与认知风格之间关系的研究。

3)传感信息的认知机制研究

从研究者的学科背景上看,对这个问题予以关注的研究者主要来自认知科学领域,研究的内容包括:认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92),传感信息(sensory information,53),神经活动(brain activity,46),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39)和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39)等。在具体研究中,这一领域研究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42)予以了特别关注。

4)社会认知理论与信息技术研究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扩散及其引发的数字鸿沟等社会后果已经引起了来自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和图书馆情报学等诸多学科的关注。在认知活动与信息行为的交叉研究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包括: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169),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95),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85)及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37)等。

5)关于信息可视化与认知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站在认知科学与信息行为交叉研究的角度,研究者对信息的可视化(visual information,88)与个体的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83),认知行为(cognitive behavior,58)和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43)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一步浏览发现,此类研究多来自发展心理学领域,更关注在信息量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学生的认知行为及其心理健康发展。

图4显示,当前认知科学与信息行为的交叉研究领域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信息处理”居于本领域各类认知问题研究的核心位置;另一方面,具体信息行为及信息技术等相关问题则与认知问题研究之间尚处于弱相关状态。

注:ties≥10

图4 信息行为与认知科学交叉研究的结构

4.2.2 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心智评估测量研究

在语料库1中,检出“评估(以assess和measure为词根检索)”和“心智(mental)”为共词的文献4815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心智评估测量研究领域具有如下特征:

1)心智测量的对象

在心智评估领域,有研究者基于人口(population-based,55)开展研究,也有研究者基于社区(community-based,31)开展研究,而低龄儿童(young children,35)的心智评估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2)心智测量研究所涉及的信息类别

通过对析出的高频词串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如下信息类别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环境信息(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47),结构化信息(structural information,44),可视化信息(visual information,41),空间信息(spatial information,29),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22),传感信息(sensory information,22),地理信息(geographic information,22)和人口学信息(demographic information,22)等。

3)心智测量所关注的行为类别

如下行为受到了本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无意识行为(mechanical behavior,52),动态行为(dynamic behavior,46),自杀行为(suicidal behavior,36),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36),性行为(sexual behavior,32),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22)及暴力行为(violent behavior,21)等。

4)心智测量的模型

分析发现,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46)是本领域研究者最关注的模型,其中回归模型(regression models,26)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其次心智测量的理论模型(theoretical model,33)和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22)也受到了研究的广泛关注。

5)心智测量的绩效

在这方面,研究者对系统绩效(system performance,31)和认知绩效(cognitive performance,21)给予了关注。

6)心智测量的方法

在心智测量领域,定量与定性方法都得到了应用。本领域的定量研究中,实验研究及评估(experimental study,91;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75)居于明显的主导地位。定性研究所涉及的方法有案例研究(case study,83),元分析(meta-analysis,35),定性评估(quality assessment,22)等。此外,研究者还关注应用循证(evidence-based,31),统计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29)及对照研究(comparative study,20)等方法进行心智测量。

4.2.3 信息行为模型构建

在语料库1中,检出与信息行为模型构建相关的文献1761篇。经计算,本类研究在基本层次(level=0)上被聚合为9类(图5),具体分析如下:

1)用户行为模型

由图5可以看出,本领域研究重点关注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39)与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39)过程中的用户行为(user behavior,23)模型,特别是“观察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29)”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研究方法方面,本领域的研究者更多使用案例研究(case study,66)。

2)信息行为的概念模型

图5显示,研究者更关注信息行为概念模型(conception model,44)的构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27)和模型参数(model parameters,26),研究的方法以经验研究为主(empirical study,21)。此外,通过对检出文献进行浏览发现,来自工程、医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将信息行为的概念模型与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47)相联系进行研究。

3)信息行为的理论模型

图5表明,基于网络(web-based,23)的动态模型(dynamic model,17)是信息行为理论模型(theoretical model,45)研究者最关注的问题。

4)信息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49)是长久以来信息通信技术(ICT)及信息社会问题研究领域研究者普遍使用的一种模型。由图5可见,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者更关注信息需求(information needs,22)的满足与知识分享(knowledge sharing,29)。从研究内容上,本领域研究者注重对实时(real-time,63)支持系统(support system,26)的构建。

5)信息行为的数学模型

如图5所示,在信息行为数字模型(mathematical models,20)的构建方面,研究者聚焦于用户(user behavior,23)或消费者行为(consumer behavior,23)。

图5 信息行为模型建构研究聚类图

6)信息行为的心智模型

由图5可见,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关于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30)的研究常常基于实验数据(experimental data,54),关注信息搜寻(information seeking,46)中有目的使用信息的行为(intention to use,38)。此外,本领域的研究者还关注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31)和数据挖掘(data mining,21)。

7)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仿真模型及构建

图5表明,信息行为研究领域,仿真模型(simulation model,25)的研究者关注通过仿真方法收集数据(data collected,25)并进行模型构建(model construction,24)。

8)结构方程建模及信息行为的网络模型

由图5可见,本领域研究者将结构方程建构(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20)与网络模型(network models,20)结合进行了研究。

9)无意识信息行为与信息系统之关系研究

由图5显示的聚类结果可以看出,此类研究与其他信息行为建模研究距离最远,因此这是本领域相对边缘和交叉的一类研究。本类研究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包括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121)、时间序列(time series,68)及无意识行为(mechanical behavior,23)的研究。

4.2.4 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仿真研究

在语料库1中,研究者共检索到“信息(information)”、“行为(behavior/behaviour)”和“仿真(simulate/simulation)”为共词的文献6450篇,依据信息行为的主要子维度,研究者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分类分析。

首先,本领域大量研究成果集中于应用仿真方法或仿真模型改善信息检索的效率。较典型的研究成果有:Bi等[18]用仿真方法对最优化聚类方法应用于信息检索进行了研究。Cacheda等[19]应用网络仿真模型进行了分布式信息检索的绩效分析,发现与传统的分布式系统检索模型相比,经过优化的仿真模型可减少反应时间55%。Dominich[20]把仿真方法作为对互动信息检索系统进行评估的方法之一,对检索系统效率进行了测评。Kalogeraki[21]把智能搜索机制作为仿真的基础设施,在各种静态和动态的环境中进行对照研究,证明了其有效性。Liquori等[22]把仿真方法应用于异质性互联网络可测原型的评估。Moller等[23]应用实时仿真模型评估了电话传输对自动语言识别系统绩效的影响。Nasraoui等[24]应用仿真方法对网站数据流量进化趋势进行了研究。Santos等[25]在动态仿真环境中对智能搜索、归集和匹配(I-FGM)进行了研究。Schmidt等[26]提出一种新的源自仿真模型的浏览器,并将其应用于网络仿真器2号(NS2)。2008年Wolfram等应用仿真技术对信息检索系统索引文本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检测。Xu等[27]应用实验仿真的方法,对互动信息检索的效率进行了研究。

其次,一些研究者认为仿真方法和模型可有效用于预测用户的信息搜寻(seeking)行为,从而优化搜索引擎的设计。如Ozmutlu等[28]认为,搜索引擎用户信息搜寻行为最重要的维度之一是基于内容的用户行为,作者把Monte Carlo仿真应用于对搜索引擎日志中新标题的确认识别(new topic identification),从而使效率得以提升。White[29]把搜索者互动行为作为设计工具,把仿真方法用于用户反馈接口的设计之中。Li等[30]在对基于任务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中,建议以仿真方法预测用户的信息行为,以便于构建具有适应能力的、个性化的信息检索系统。

此外,Kameda等[31]在对人类行为进行的研究中,运用仿真模型考察了在非静止不确定的社会文化学习环境中,个体如何进行信息搜索。Kameda等[32]则对前人所提出的“文化或社会学习增长人类适应能力”这一命题进行了质疑,并应用计算机仿真进行了实验研究。

总之,从本研究所获取的文献看,仿真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在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应用正在趋于细化,研究的结果也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

4.2.5 扎根理论在信息行为研究中的运用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由Strauss等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本研究的文献调查发现,这一方法在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者在语料库1中进行检索,共检出应用扎根理论且与信息行为相关的研究文献101篇。通过阅读分析,研究者发现如下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

Abrahamson等[33]对人们为自己或他人在线搜寻非专业的保健信息进行了研究,作者遵循扎根理论的研究程序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外行的信息调控行为(Lay information mediatory behavior)”与性别及人们之间关系的强弱程度有关,且内部动机强于外部动机。Durrance等[34]应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图书馆员的职业实践行为进行了考察,发现:在社区这一分布式信息环境中,各种要素(人、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如何联结决定具体的信息需求与使用;图书馆可通过重塑角色,有效地参与社区信息需求的满足与问题的解决之中。Huvila[35]应用扎根理论进行信息产品分析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基于真实情境研究信息行为的有效方法。Jeong[36]应用扎根理论对在美韩国研究生的信息搜寻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被研究者中存在两种异化机制:语言的障碍和宗教场所的强联结。Maurel等[37]对市政当局中层管理者的问题情境进行了研究,提出信息系统的增值和服务应该考虑各种层次问题情境的环境因素,以便帮助用户高效地检索和使用信息。McKnight[38]以值班的急救护士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高度信息互动环境中的信息行为。McKnight发现,这些护士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患者具体的信息上,几乎没有时间或机会在值班期间参考出版物中的信息来源。Musoke于2007年[39]和2010年[40]先后两次对农村初级保健护理者的信息行为进行了研究,基于研究结果,作者呼吁改善信息供给以帮助卫生工作者改善其信息行为。Ortoll-Espinet等[41]认为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可使我们了解大学生信息行为的一般特征,未来本领域的研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

综合而言,上述研究成果显示了扎根理论在析出研究问题的理论质素,构建基础性理论架构方面的巨大优势。这一优势使得在未来信息行为领域理论体系的构建中,扎根理论研究将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5 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动态展望

前文对最近十年来国外信息行为研究的领域、热点及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总体而言,当前信息行为研究集中于信息检索系统等8个领域并在各子维度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搜寻等5个热点问题演化构成了当前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领域。针对当前研究者普遍关注的一些关键问题,本研究分别对信息行为与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心智评估测量研究、信息行为模型构建、仿真研究和扎根理论在信息行为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考察,揭示了这些领域的主要动向和代表性成果。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研究者发现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呈现以下发展趋向:

首先,对信息行为的跨学科研究呈现出整合的趋势,本领域特有的学术话语体系正在形成。毋庸置疑,信息行为研究深深地植根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图书馆情报学及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之中。Julien等[42]对1999-2008年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本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文献正在大量增加,作者呼吁增加本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研究者之间的互动,以促进独立研究社区的形成。作为对这种趋势的回应,美国很多高校图书馆情报学专业已把“信息行为”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使这一领域成为信息服务相关职业未来从业者的第一门学科。本研究也发现,围绕着具体信息行为(如检索、搜寻等)的研究,不同学科之间无论是术语还是方法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就单个文献而言,已基本看不出研究者的学科背景。笔者预期,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未来还可能有更多学科(如教育学等)的研究者参与信息行为的研究,但本领域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研究社区的基本趋向不会改变,理论的整合与学术话语体系的完善,乃至研究“范式”的成型将是本领域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

其次,“用户中心论”背景下,对主体在信息活动过程中的认知与建构活动的关注逐步成为信息行为研究最前沿的问题。关于个体认知活动及其机制,瑞士学者皮亚杰是最早进行阐释的学者之一[43]。美国学者Brenda Dervin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致力于“意义建构理论(Sense Making)”的创立与发展,经过Dervin师生的努力,关于信息活动过程中主体的意义建构行为正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Dervin也成为“用户中心论”的代表人物[44]。前美国情报学会主席N.J.Belkin教授则致力于为用户“量身定做信息检索系统”。Belkin师生目前正致力于运用实验及仿真等方法,从任务(task)等角度入手分析用户在信息活动中的认知特征,并试图把用户的认知建构行为纳入到信息系统之中④。笔者预期,随着研究手段的进化,个体在信息活动中的认知特征将吸引更多的信息行为研究者的注意并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三,信息行为发生的情境因素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日常信息行为将逐步成为本领域研究的侧重点。Musoke[40]指出,基于情境因素而进行的信息行为研究更有益于理解现实世界中真实的信息现象。此外,把情境因素纳入研究者的视野非常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效度,提高理论的解释力。缘此,笔者认为未来的信息行为研究会更加重视情境因素,而日常信息行为更有可能成为研究的素材。

第四,信息行为研究逐步走向整体性研究。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结构与主体能动性的对立是社会科学理论中根深蒂固的理论断层之一,其存在不可避免地阻碍我们对活生生的现实的理解”[45]。在信息行为研究领域,这种对立表现得也十分明显:关注于信息活动中个体认知建构的研究者常常假设社会结构对不同主体产生相同的影响;而致力从社会结构角度审视个体信息行为的研究者则常常视认知为“黑箱”,从而陷入结构决定论。着眼于弥平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结构与主体能动性之间的二元对立,今后,本领域研究将更注重对结构与能动、宏观与微观之间交互作用的整体性理论(integrative theory)的运用。

第五,定性研究方法的兴起。Vakkari在对1996年和2008年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信息行为的研究明显趋向于开展描述性的、基于个体层次变量的质性研究和宽松的理论架构。推理的、解释性的、定性研究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定性研究之下各种各样的研究题目和技术正在猛增”[46]。由上述分析也可看出,案例研究、扎根理论等质性研究方法在信息行为研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预期,未来本领域定性研究还将得到加强。

注释:

①语料库1的检索词以共词出现,而语料库2中的检索词则以词串出现。

②行动者(actor)一词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指构成网络的“节点”,这种节点可以是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人,也可以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如组织等。本研究中,行为者指参与矩阵构造的高频词串。

③下文中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该词串的词频。

④此处部分观点参考了Belkin,N.J教授2011年6~7月在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演讲。

标签:;  ;  ;  ;  ;  ;  ;  ;  ;  ;  ;  

国外信息行为研究十年:现状、热点与趋势_信息检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