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华文学校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_马思斯

缅甸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华文学校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_马思斯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为了让国内外学者进一步了解缅甸汉语教学现状,为教材编写,教师培训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作者于在缅甸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孔子课堂两年的实习期间,调查、收集了学校的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缅甸 汉语教学 现状 问题

一、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华文学校简介

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学校位于缅甸仰光市,于2003年8月,由仰光缅华总商会、缅华妇协会、缅华文化艺术协会等8个华人社团联合创办。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2013年12月,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挂牌成立了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孔子课堂,于2014年9月正式接受汉语志愿者教师。学校现已发展成缅甸仰光市最大、办学层次最完善的华文学校,拥有从幼儿园到高中三共30多个班级,超过1300个学生。

二、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高年级学生流失严重

在中外方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学生人数剧增,学校办学层次也逐渐完善,现已开办从幼儿园到高中三共16个年级。目前小学部21个班共938人,初中部5个班共156人,高中部3个班共35人,高年级学生流失严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迫于就业或者缅校、英文学校的学业压力,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中文学习上。二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学好中文对他们的就业帮助不大,所以他们觉得掌握汉语基本的听说读写,够用就行。三是初高中课程难而不实用,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2016年学校各年级课程设置备注:括号内为2017年有变动的课程

学前班:汉语拼音艺术(无)常识

一、二年级:汉语说话品德写字艺术(无)

三年级:汉语说话品德写字艺术(无)

四年级:汉语说话品德书法写作

五年级:汉语说话文化书法写作电脑(无)

六年级:汉语说话地理(历史)书法写作电脑

初中一至高中三:汉语地理历史写作电脑

可以看出,学校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枯燥,且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学前班到三年级之前都设置了艺术课,可是由于缺乏教材和教学大纲,缺乏艺术方面的专业老师,自编教材教学衔接性极差等原因不得不取消。文化、历史、地理、是一套中华文化系列丛书,可是没有安排充足的课时。缅甸学生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可以多设置相关课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高中占用很多课时开设跟国内中学相同的地理和历史课的意义也不大,显得过难、无用而且浪费时间。单一、枯燥的课程设置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使汉语学习事倍功半。建议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多设置一些符合学生年龄阶段,学生感兴趣,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针对初高中学生开设一些职业技能选修课程,如商务汉语,旅游汉语,汉语翻译,汉语教育等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以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就业。

(三)教材过简过难,衔接性较差

2017年学校教材使用情况:暨南大学出版社:《幼儿汉语》、《汉语拼音》、《汉语》、《说话》;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云南教育出版社:《常识培养》;华文出版社:《书法》;万志勇主编/龙门书局出版:《看图说话写话》;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发展汉语写作》;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地理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地理》、《品德与生活》。

东方学生90%以上都是华裔,中文水平普遍较高,使用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编写的教材,如:《汉语》系列教材对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对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帮助不大。使用国内中小学的教材如:《历史》、《地理》等,对学生来说又过难且适用性太低。缅甸学生只有周末早上有时间上中文学校,一个周总共只有8课时,教学时间短,只能挑选极少数重点章节进行讲解,教学内容衔接不当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写作课的教材选取一直是学校比较头疼的问题。《汉语》系列教材不包含写作,用过的很多写作教材都过难过简,且脱离了其他课程,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反响极差。汉语、写作、书法等课程的接替教材与原教材衔接性也不强,所以急需一套完整的,能涵盖所有科目和教学年级的教材。

(四)教学设施简陋,办学条件急需改善。

学校租用一幢老式居民楼的几层,用隔板进行简单的改造作为教室,隔音效果特别差,班级之间经常互相影响。教学设备简陋,教具匮乏,只有十台左右老式投影仪,需要课前临时安装,拆装麻烦且浪费时间,很少老师会用。教室摆满了桌椅,空间非常狭小,仅剩狭窄的过道。

学生课间休息活动场地非常有限,没有操场和课外活动场所,放学的时候楼道拥挤不堪,与日剧增的学生和饱和的教室问题迫在眉睫。好在现已筹资新建校舍,按计划2019年新校区能够建成投入使用。

(五)学生汉语水平相差太大,教师教学难以兼顾

东方学校以华裔学生居多,他们有习得语言的环境,汉语普遍很好,很多小学部的学生就能通过HSK六级考试。缅甸学生中文水平远远低于班内其他华裔,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兼顾两者。最好分班的时候把华裔跟缅甸本土学生分开,再按照他们的中文水平选取适合的教材进行区分教学。

(六)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能力上升

东方现有缅甸本土教师36位,大部分老师为女性,年龄在20到35岁之间,2位老师到中国留学获得硕士文凭,1位中国来的老师,物理专业大学毕业,其他老师普遍都有缅甸大学学历,中文学校初中或者高中毕业,HSK水平为五级、六级,有1—4年的教学经验。虽然年轻教师学历相对较高,但绝大部分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对教学基础,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育学心理学都了解不多,专业基础薄弱。大多数老师都参加过五次以上的汉语教学技能等相关培训,有汉语教师资格证。志愿者教师 17 位,为英语、汉语或者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或硕士在读生,有1-3年的教学经验。侨办老师4位,为国内中小学的在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一年一换变动较大。

参考文献:陈仙卿,缅甸华人与华文教学发展状况,红河学院学报,2014年12月

论文作者:马思斯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  ;  ;  ;  ;  ;  ;  ;  

缅甸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华文学校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_马思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