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语义学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论文_胡光宇

框架语义学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论文_胡光宇

(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省 安庆市 246133)

摘要:多语种教学在当今盛行,如何提高二语教学的质量成为外语界研究的重点之一。通常认为,二语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二语词形对应一语词义;第二阶段,二语词形对应二语词义。中文为注重意合的语言,而法语注重形合,针对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只有借助于语义框架理论,依托语义框架,从而才能够进一步理解。本文主要借助于框架语义理论,研究动词语义,从词汇掌握以及翻译的角度来探讨二语法语教学。

关键词:框架语义;二语;词汇;翻译

框架语义学概念

“框架”(f rame)这个概念如今广泛见于心理学、人工智能、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它在不同学科中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依据的是框架语义学的框架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在现实和语言之间存在`认知' 这一中间环节” ,即“现实—认知—语言”(王寅2005)。人类通过认知对现实世界进行加工,从而形成概念结构并“以图式化的方式对`现实世界的知识'进行编码”(Lowe et al.1997 :19)。框架语义学“求助于构成意义基础并以用法为理据的各种概念结构来描写独立的语言实体(词语、词汇化短语和一些特殊的语法构式)”(Fillmore 2006 :613)。

目前框架语义学关注的主要是概念框架元素。一个框架至少包含一个概念(Crof t &Cruse 2004 :15),一般都有多个概念,如[CIRCLE]框架包含ARC,RADIUS,DIAMETER,CIRCUMFERENCE,CENTER等概念。一个词语激活与它相适的框架,自动呈现于框架的不仅有相互关联的概念,而且有通过联想得到的意象。意象框架元素有两点不同于概念框架元素。首先,并非所有框架都有意象元素。意象框架元素缺乏与之相应的显性语言形式,因此与意象框架元素相关联的意义属于隐含意义,而且隐含意义应该受到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视。

对法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影响

法语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语言之一,同一种概念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给予”这一概念,“DONNER”包括框架QUELQU’UN(某人),QUELQUE CHOSE(某物)OBTENIR(获得),PERDRE(失去);ACCORDER的语义框架包括QUELQU’UN(某人),QUELQUE CHOSE(某物)OBTENIR(获得),两个词语代表着同一概念,具有类似的语义框架,但是又有着差异,DONNER意味着某人失去某物,某人获得某物;ACCORDER指代某人获得某物,而另外某人并没有失去某物。因此,在表达“授予机会,授予奖励”时,必须使用accorder,因为给与人并没有失去某物,仅仅是把某种抽象的事物给予了他人。因此掌握语义框架理论对于区分具有相同概念的近义词有着重大的意义。

语义框架理论对于法语代词式动词教学的影响

代词式动词是法语区分于英语动词的典型性动词,由SE+V组成。从结构看来SE+V肯定不同于V本身,因此两者到底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呢,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VENDRE(卖)这一框架包含:MARCHAND(商人),CLIENT(顾客),MARCHANDISE(商品),ARGENT(货币);.SE VENDRE 也包含有相同的语义框架MARCHAND(商人),CLIENT(顾客),MARCHANDISE(商品),ARGENT(货币);因此VENDRE 与SE VENDRE有着相同的语义框架,既然两者属于不同的词汇肯定有差异,两个动词包含同样的语义框架,但是就语义词汇方向性来说有着差异,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代词式动词的被动意义,SE VENDRE表示被动意义。因此通过语义框架的学习与讲解有助于学生们很好的理解法语当中较为抽象的代词式动词的意义。

意像框架对于翻译教学的影响

一个词语激活与它相适的框架,自动呈现于框架的不仅有相互关联的概念,而且有通过联想得到的意象。文学作品和日常交际中的词汇所导引的框架常常是概念元素和意象元素兼而有之。

例如:

J’airais pour cour une basse-cour,et pour écurie une étable aves des vaches,pour avoir du laitage que j’aime beaucoup.J’airais un potager pour jardin,et pour parc un jolie verger semblable à celui dont il sera parlé ci-après.(J.-J Rousseau Emile).(我没有庭院,但有一个饲养家禽的小院子;我没有马厩,但有一个牛栏,里面饲养者奶牛,供给我牛乳:我没有花圃,但有菜地;我没有宽大的花园,担忧一片如我下面所描述的果园)

作者借用一系列与自然和田园生活向往的词语,既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又讥讽了奢靡的豪华生活。Laitage为集合名词,“乳制品”,既有概念元素“奶”又有具体的意像元素“奶酪,牛奶,酸奶”,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将其翻译为“供给给我牛乳”,也就是说不只是有牛奶还有一些应有牛奶再次加工所得到的乳制品。就法国日常生活来说,对于奶酪的消费远远多于牛奶,如果忽略了这一社会文化因素,就不能很好的理解laitage这一词汇的语义框架。如果将其翻译为“供给我牛奶”,就不能很好的符合其法语词义,与此同时也失去了其作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变得暗淡庸俗。

总结

在二语词汇学习与翻译学习的过程中,“形实分离”现象是第一阶段的明显特征,克服这一现象是第二阶段的明显特征。本文主要讨论第二阶段的词汇教学:如何通过框架对比来帮助学习者正确分辨二语同义词之间的意义差异;如何通过框架元素的跨语言/ 文化对比来帮助学习者准确理解二语词义,从而做到更忠实的翻译。概言之,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二语词汇教学通过梳理、重构和新建二语框架的方法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和掌握二语词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依荣.法语词汇学导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薛建成,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汪立荣.2005.从框架理论看翻译[J].中国翻译(3):27-32.

[4]王寅.2005.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5):15-20.

作者简介:胡光宇(1982-),男,安徽省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论文作者:胡光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  ;  ;  ;  ;  ;  ;  ;  

框架语义学对二语教学的启示论文_胡光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