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_唐伯超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_唐伯超

唐伯超

(自贡市荣县古文镇学校 荣县 643100)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初中学生,生活散漫,自由自在,缺乏见多识广和竞争意识,学习目的性茫然,远离城市文化的氛围和高频率快节奏方式,日出而学日暮而归,有着世外桃源的惊人相似,小学基础薄弱,空巢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居多,一般由隔代长辈教育监护,不争的代沟潜伏着诸多不利和危险,许多孩子毫无写作倾向,乃至于懒得说话、不愿说话,没有语言沟通的愿望,变得沉默孤独,一直怪癖。一旦作文,叫苦不休,都说难于上青天。他们握笔半天,苦思冥想,搜肠刮肚,也只能片言只语,洋洋洒洒永远是奢望。

改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作文成为学生最头疼的事情,不少学生常常敷衍了事,甚至干脆不写作文,严重影响了语文成绩,从而语文素养也难以丰厚起来。这是同当前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相悖的。为此,我认为必须以“人”为本,营造写作环境,创设写作内容,根据学生个性组织写作,循循善诱和谆谆鼓励,引导学生读书做人,激发写作兴趣,为学生创造写作成功的条件,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语文能力和水平。

一、设法激发学生写作欲,点亮心灵智慧火花 

这是使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我们常说,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激发学生写作欲,应当从生活出发,不断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主要方法有:引导学生参与各项课外活动,让他们把经历、感受、感悟诉诸文字,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书,充实学生写作素材;语文老师利用作文课传授给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讲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写作经验,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举办各类征文赛,给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学生勤思勤写等等。

我认为可以在教室的一角或室内后边办板报的黑板上辟出一个专栏,由班上同学搜集本班或他班新闻传奇,然后分组讨论筛选由老师参与确定,怎么说就怎么写,此时不宜过多限制什么词句、修辞、章法等,随意而写,久而久之就会燃起想说想写的意愿,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评价,这样来激发写作欲望(以后再用章法规范写作)。另外一种就是写日记或周记。喜、怒、悲、哀、惊、恐都可以诉诸笔端,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少则几十字,多则几百字或上千字,随心而发,这样来顺势疏导、自得其乐。关键让学生敢说、愿说、有话说,渐渐提高要求说得流畅、说得生动。

二、重视读写对应训练,寻求成功大门的钥匙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巧……”要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掌握写作技巧,首先就要让学生凭借教材,掌握教材中这个例子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完课文后,引导归纳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技巧,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读写对应训练。例如:学习朱自清《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结构全文:难忘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其中抓住‘望父买橘’镜头细腻刻画父亲艰难动作,展现父亲爱儿子的一往情深。我布置的作业就是课后观察、描写自己的父亲,注重运用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父爱。一位学生写到:星期五下午,我放学后急忙赶路回家,快到家时,忽然山脚下出现一个挑夫,弯着腰肩扛一前一后两个箩筐,两手各执筐绳,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在风中艰难前行,衣衫褴褛,衣角翻飞,从我面前走过,呀,我的父亲,我叫了一声“父亲”,鼻子一酸,眼泪扑簌簌往下流。《永久的悔》一文,培养学生会用心理描写表达自己情感世界。

三、培养读记结合品质,如虎添翼压群芳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只局限于课本内容的阅读,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为了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是很有必要的。课外阅读,我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班内图书角,统一时间进行阅读;二是让学生互相传阅自己手中的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量。同时,我还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优美的词句、片断、文章就摘抄下来,并每周整理,分类存放,并教育学生这些积累存放的材料要经常翻阅,优美的词汇、语句最好能背会写。这样,大量的阅读滋养了学生的心灵,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使写作素材丰富灵活起来,解决了学生没啥写和不会写的难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魔力和幸福,大大提高了作文水平。

四、养成细观吐真的习惯,为文为人添魅力

学生作文时常常主观臆断、闭门造车,信手“拈”来牵强拼凑,这都是平时不注意观察,心里没有材料造成的,这也是学生的一个通病。为了治好这个“病”,我首先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话”,也就是把自己想要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纠正了作文就是编故事的错误认识。双休日、节假日呆在家里,跟着家人到田间地头参加生产实践劳动,特别观察除草、松土、播种、施肥、盖土、管理、收割这一系列生产过程,自己也试着亲自劳动,“百见不如一动”,然后再写作其动作、心理,种子发芽、怎样施肥、施多少肥等都了然于胸,还学会了勤劳勇敢智慧。

在平时,我注重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把随时随地看到的人、事和物记录下来,并有选择地取舍,记录在自己的观察卡上,这样日积月累,素材就会日渐增多,写作时也就“有话”可说了。同时,日记,还融洽了师生的情感,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我教育学生,观察时可以观察景物,也可观察社会生活。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都是美好的,花鸟鱼虫,山水日月,只要你对它们充满感情,就能发现它们的美之所在。家庭、社会、学校中的许多人和事,只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就都能发现写作的素材。这样就避免了“无米之炊”。同时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既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强了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又在生活中经受了锻炼。更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写出来,而且别人的言谈举止和心理状态也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极快地提高了写作水平。

论文作者:唐伯超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_唐伯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