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颜爱平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400

【摘 要】目的:探讨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具体应用与价值。方法:截取2017年8月至2018年,在我院收治的7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将其一般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按照入选顺序的先后,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包含35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包含35例,采取抚触护理干预)。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实验结果中,观察组新生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能够有效地保证其干预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患儿病情的好转,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抚触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

目前,临床将出生28d内的新生儿发生黄疸的现象,称为新生儿黄疸。这种疾病多是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进而导致的血液中胆红素升高所致,其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新生儿并发症,其在发病后,会出现皮肤、黏膜、巩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严重影响其机体发育[1]。由于新生儿年龄和机体的特殊性,在临床上不主张直接使用药物干预,这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人员,开始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关注[2]。抚触护理是一种安抚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尽可能的保持新生儿身心的放松,从而改善对应的病症[3]。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抚触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作用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取2017年8月至2018年,在我院收治的7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将其一般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按照入选顺序的先后,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包含35例)和观察组(包含35例)。纳入标准:(1)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2)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批准。

对照组由19例男患儿和16例女患儿组成,日龄介于6~27d,平均日龄为(15.4±5.8)d;观察组由20例男患儿和15例女患儿组成,日龄介于5~28d,平均日龄为(15.2±5.7)d。将所有患儿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于这类患儿需要适当的极大维生素的摄入量,同时,还需要加强保暖干预和喂食干预,严密监测患儿的病情,一旦出现异常,能够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采取救治措施。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抚触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为:(1)操作人员在实施抚触护理前,需要对手部进行清洁,注意指甲的长度。同时,在抚触前,护理人员需要保证自己的手部温度在27℃以上,从而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幼儿产生刺激性。抚触护理干预尽可能选择手部皮肤相对润滑的工作者,避免手部过于粗糙对幼儿皮肤产生损伤;(2)在抚触的过程中,适当的播放舒缓的音乐,从而让患儿的情绪进行舒缓,注意保暖和灯光的调节;(3)抚触顺序为前额、下颚、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4)每日干预2次,每次保持在15min左右;(5)在抚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抚触的力度,轻重要适宜,方可最大程度地保证抚触的效果。

1.3 评价指标

从三个方面来对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层,其依据为病症的变化——显效(病症消失,体征稳定)、有效(病症改善,体征好转)、无效(病症无变化,体征持续异常或者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观察组新生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n,%)

3讨论

在实验室中,已经确证新生儿黄疸的诱发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1)胆红素过多。在新生儿的红细胞受到破坏时和肠肝循环增加,就会使得血清未结合的胆红素含量增加。而这种现象的发生因素有:维生素E摄入量缺失、红血蛋白病、红细胞酶缺损、红细胞增多等。(2)肝脏胆红素代谢存在障碍。如果患儿的肝细胞摄取与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存在异常,就很容易使得其血清中未结合的胆红素含量上升,进而诱发黄疸[4]。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黄疸、缺氧、感染、垂体功能下降等。(3)胆汁排泄障碍。所谓胆汁排泄障碍,是指患儿的肝胆细胞排泄功能存在异常,在结合胆红素的过程中,会有所障碍有一定的障碍,或者胆管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这种状况下,血清结合胆红素就会受限,进而诱发其他临床症状。

从上述几个诱发原因来看,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多是因胆红素含量过高[5]。而胆红素含量过高与血清的结合能力、机体排泄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最大程度的保证患儿的肝脏功能,降低胆红素含量。胆红素含量的降低既可以通过外部药物干预,也可以通过内部机体功能调节。不同的干预措施在效果和影响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主要是因为,抚触护理的实施能够缓解新生儿机体的紧张感,从而促进各项机能的正常与发育。胆红素的异常多是由于机体代谢功能异常或者血清结合能力缺失,如果不是先天性的缺陷,那么可以通过患儿的发育来进行弥补。因此,在新生儿机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缓解黄疸现象。同时,抚触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生儿机体的血液循环,降低皮肤所存在的一系列黄染现象,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6]。再者,这种干预措施不同于用药,其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在部分研究中已经证明,抚触护理的实施还能够有效地帮助新生儿的发育,促进其后期的生长。

综上所述,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能够有效地保证其干预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患儿病情的好转,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晓瑜.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227.

[2]付莉萍.新生儿黄疸护理环节抚触护理的临床应用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0):87-88.

[3]郑天丽.抚触护理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0):129.

[4]李丹.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3):121+125.

[5]高莹.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2):91.

[6]杨文美.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实践,2018,27(01):78-80.

论文作者:颜爱平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  ;  ;  ;  ;  ;  ;  ;  

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颜爱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