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和护理体会论文_许芳芳,李秀丽(通讯作者)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和护理体会论文_许芳芳,李秀丽(通讯作者)

许芳芳 李秀丽(通讯作者)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2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379-02

流行性腮腺炎(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唾液腺急性非化脓性肿胀为特征,常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1】。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以5-15岁儿童较为多见,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一次感染后可以获得终身免疫,个别抗体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其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处理。本文回顾了我院儿科和感染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5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发病年龄4-14岁,以5-10岁最多。病程为1 -2周,并发症出现时间一般在腮腺肿痛一周左右,也有在腮腺肿大的同时,大部分为中小学在校学生。并发脑膜脑炎2例,睾丸炎2例,胰腺炎1例,心肌炎1例。

1.2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4~25天,平均18天。前驱期很短,数小时至1~2天。常有发热、食欲不振、全身无力、头疼、呕吐等。儿童大多无前驱症状,常以腮腺肿大和疼痛为首发体征。腮腺肿大先见于一侧,然后另一侧也相继肿大,也有仅一侧肿大或腮腺无肿大的病例。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表面发热但多不红,触之有弹性感并有触痛。肿胀范围上缘可达颧骨弓,后缘达胸锁乳突肌,下缘延伸到颌下,达颈部。腮肿约1~3天达高峰,可持续5天左右,以后渐缩小消退,一般1周左右消退,偶有延至2周者。有时颌下腺和舌下腺均可肿大,以前者肿大为多见,有些病例仅有颌下腺肿大而腮腺不大。部分患儿颌下腺、舌下腺及腮腺可始终无明显肿胀,而仅有病毒血症或并发症的表现。腮腺管口可见红肿。在腮腺肿大的同时体温仍高,但体温增高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腮腺肿大程度无关。患儿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发热持续时间不一,短者1~2天,多则5-7天,少数可达2周。以中等度多见,低热与高热均少见,约20%体温始终正常。2例患儿并发脑膜炎,可出现脑膜刺激征;2例男孩有睾丸炎,睾丸出现疼痛;胰腺炎1例出现腹痛、发热、呕吐、血尿淀粉酶增高;1例出现心肌炎。

1.3治疗方法:发病早期使用利巴韦林10-15mg/(kg.d)静脉滴注,疗程5-7天。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清淡饮食,忌酸性食物,多饮水。对高热、头痛、并发睾丸炎的患儿给予解热镇痛药物。睾丸肿痛用“丁字带”托起。也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常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内服和青黛散调醋局部外敷等。重症患者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疗程3-5天。局部也可用透热、红外线灯理疗。并发胰腺炎时,应禁食,静脉输液加抗生素。脑膜脑炎患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伴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用脱水疗法。

1.4疗效评定【2】:①显效:治疗5d后体温降至正常,肿胀消退,压痛不明显。②有效:治疗5d后体温降至正常,肿胀消退,有轻度压痛。③无效:治疗5d后仍有发热症状,肿胀消退不明显,有压痛

2.结果

显效30 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48/50X100%=96%。

3.护理

①做好隔离:不要让孩子上学,以免使其他同学受感染,直至腮腺肿胀消退后五天再去学校。

②减轻疼痛:在腮肿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保持局部药物湿润,以发挥药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以减轻疼痛。

③降低体温: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利汗液蒸发散热。高热时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

④合理的饮食:患腮腺炎时,病儿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剧,因此,应给病儿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病儿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要多给病儿喝水,这样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

⑤口腔卫生:饭后及睡觉前后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⑥卧床休息:保证休息,防止过劳。重症病儿因高热,精神及体力都很差,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⑦病情观察:脑膜炎多于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发生,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应立即送往医院。

4.讨论

腮腺炎病毒【3】属于副粘液病毒科的单股RNA病毒,球形,直径约有100~200nm,只有一个血清型。此病毒具有V抗原(病毒抗原)和S抗原(可溶性抗体),感染后1周在患者体内可出现S抗体,2周内达高峰,以后渐下降,可持续存在6~12个月,此抗体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V抗体出现晚,病后2~3周才可测得,4~5周达高峰,2年后仍可测出,此抗体对患儿具有免疫保护作用。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其他病毒也可引起急性腮腺炎的报道日益增多。

临床医生主要根据有发热和腮腺有明显肿胀,结合流行情况和发病前2-3周有明确的接触史,在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的情况下,临床作出诊断并不困难。无腮腺肿大的病例出现脑炎和睾丸炎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明确诊断需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大多正常或稍增,分类检查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血清脂肪酶测定对诊断胰腺炎有帮助。疑有脑膜炎者可做脑脊液检查,轻症无特殊处理需要。血清学检查包括抗体检查和抗原检查,作出病原学诊断。鉴别诊断包括与化脓性腮腺炎、其他病毒性腮腺炎、其他原因导致的腮腺肿大。

治疗上包括(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口腔卫生、等,抗病毒治疗;(2)抗病毒治疗:发病早期可用病毒唑10-15mg/(kg.d)静脉滴注,疗程5-7天。亦有报告用干扰素。(3)对症治疗:头痛和睾丸疼痛可用镇痛药;(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重症和并发脑膜炎、心肌炎的患儿可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5-7天;(5)颅内高压:可以用20%甘露醇1-2g/kg,每6小时1次;(6)中医中药:常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内服和青黛散调醋局部外敷或板兰根煎剂内服,30g/d。护理上包括做好隔离、减轻疼痛、降低体温、合理的饮食、口腔卫生、卧床休息、病情观察【5】。

预防上及早隔离患者直到腮腺肿胀完全消退,集体机构中有接触史的儿童应检疫三周,保护易感儿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08-410.

[2]刘素芝.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100例[J].临床医学,2013,33(1):117-118.

[3]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9-80.

[4]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五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43-444.

[5]邹长秀.护理干预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4,29(11):2410-2411.

论文作者:许芳芳,李秀丽(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和护理体会论文_许芳芳,李秀丽(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