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阳纯根,陈小芳,张新斐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原因及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康复治疗的年龄在1到7岁之间的胆红素脑病患儿1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蚕豆病(32.7%)、ABO溶血(25.5%)、母乳性黄疸(14.5%)是主要的几个导致病理性黄疸的原因。结论:通过加强社会宣教,提高父母对病理性黄疸的认识,可以有效预防病理性黄疸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病理性黄疸;预防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引起新生儿脑瘫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导致患儿脑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损伤,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因此掌握病因,及时预防,给予有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减少死亡[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到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康复治疗的胆红素脑病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4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2.6)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受试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回收问卷再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质量控制:要求患者家属客观如实填写问卷,收集及清理问卷,弃除不合格的问卷。为保证数据录入质量,采用2组录入人员对同样的调查表进行2次录入。

2 结果

2.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4份,有效问卷165份,有效应答率为91.7%。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确诊为蚕豆病患者的有54例(32.7%),ABO溶血42例(25.5%),母乳性黄疸24例(14.5%),感染18例(10.9%),新生儿肝炎12例(7.3%),Rh溶血9例(5.5%),使用催产素和原因不明的各3例。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

 

2.2结果分析:由表1可知,蚕豆病、ABO溶血和母乳性黄疸是主要的几个导致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蚕豆病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较多见,蚕豆病是一种G6PD缺乏所致的溶血性疾病,在食用或接触蚕豆等很强的氧化剂情况下因缺乏G6PD不能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还原性,在遇到这些过敏源情况下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生溶血反应,该病导致黄疸出现多数在生后2-3天,4-7 天达高峰。

ABO溶血是因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当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B”或“AB”时,而此时如果胎儿遗传血型是“A”“B”或“AB”时导致母子血型不合而致新生儿发生溶血,ABO溶血主要症状就是黄疸,大多数出生后2-3天出现,出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者占1/4,4-5天达到高峰。

随着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率已逐渐增加。母乳性黄疸从20世纪80年代起发病率逐年上升,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系胆红素的肠一肝循环增加所致。母乳中的B一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含量丰富,且活性高,它能分解胆红素一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肠道吸收,进入肠一肝循环,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引起黄疸[2]。

3 讨论

3.1病因分析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导致脑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病理性黄疸是造成胆红素脑病最直接的原因。病理性黄疸属于新生儿多发疾病,主要是因新生儿细胞遭到过多破坏,造成胆红素增加,肝酶活性不足也降低了肝细胞调整胆红素的能力,因此出现黄疸现象。且病理性黄疸患儿易产生感染、窒息、饥饿、酸中毒等现象,加重黄疸病情,进一步引发高胆红素血症,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胆红素脑病,损害患儿神经功能及听力功能[3,4]。

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以及及时给与正确的治疗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最主要方法。及时发现绝大部分取决于家属,而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由于对孕妇宣教不够直接导致其对病理性黄疸认识不足,调查发现大部分家属都是在患者出现黄疸后认为是生理性黄疸而忽视,不够重视,然后直接导致患儿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从而造成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2预防措施

加强社会宣教可以有效预防病理性黄疸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从孕妇产检开始,如果发现有导致病理性黄疸的高危因素,医生应该积极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沟通宣教,比如检查发现孕妇是蚕豆病患者,应该详细跟孕妇解释该病的基本情况,让孕妇对该病有个清楚的认识后如果出生后发生病理性黄疸父母才能引起重视从而及时入院治疗。入院后给与相应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换血和蓝光,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 mg/dl(342μmol/L),达到换血标准,根据不同出生胎龄的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干预推荐标准及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干预推荐标准[5],需采用换血治疗。ABO溶血病可给予免疫球蛋白;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蚕豆病应避免接触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化学物品,禁用可诱发溶血性贫血的氧化剂药物,衣服、被褥忌有樟脑丸或萘的气味;母乳性黄疸确诊后不主张停止母乳喂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方式。

综上所述,加强父母对病理性黄疸的认识,可避免因治疗不及时而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由于病理性黄疸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是引发的胆红素脑病的主要因素,因此需积极给予有效治疗干预。对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需早期进行诊断,分析病因,加强胆红素测定,实时监测患儿胆红素动态变化,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干预,并联合蓝光照射、退黄治疗等综合治疗干预,并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对于病情严重患儿及时给予转院治疗,可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勇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学,2011,17(34):17—18.

[2]刘小芸,彭云中.5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3):87.

[3]刘艳龙,刘铁莲.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20—1121.

[4] 陈霞.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174.

[5]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3.

论文作者:阳纯根,陈小芳,张新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_阳纯根,陈小芳,张新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