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素质的缺失原因分析及提升途径论文

感性素质的缺失原因分析及提升途径论文

·医学教学·

感性素质的缺失原因分析及提升途径

肖凯璇1,2,刘晓柳1,3,李金萍2,3,余桂林2,3*

(1.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2.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护理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3.武汉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健康管理研究所,湖北 武汉)

摘要: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依然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当下人的感性追求已然全面升级,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却过度依赖于科技,想象力匮乏,感性素质缺失严重,丧失了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因此发展提升国民的感性素质(感性素质=感性能力+感性需要)就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 感性素质;艺术教育;审美;培养

1 国内感性素质缺失现状及发展必要性

感性素质这一概念出自于中央音乐学院副校长周海宏先生,他指出每个个体尚有三大“素质”——理性素质(真)、情感素质(善)以及感性素质(美)[1]。理性素质以追求科学为主,代表了人的认识能力,是认识、驾驭、征服的力量;情感素质以追求道德为主,代表了人的亲和能力,是交往、友爱、亲情的基础;感性素质以追求艺术为主,代表了人的体验能力,是美化世界、创造优秀文化艺术,体验人生的前提[2]。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物质条件不断提高,理性素质和情感素质逐渐被重视,人类所追求的幸福却并没有如约而至;环境、卫生监察力度不断加强,但愈来愈严重的脏乱差环境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我国制造型产业往往缺乏尖端设计,我国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现代物质文明生产的基本特征是实用性能与感性样式并重,而国民对感性品质的体验要求并未得到提升,这种只重实用和功能,不顾审美和人文色彩的局限,缺少细腻的、感性化的情感[3],造成了严重的价值观分歧。这些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是由于感性素质的严重缺乏而产生的,因此发展提升国民的感性素质显得越发重要,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于个人身心发展而言,每个人发展到一定的认知阶段,就会产生感受和接受艺术的情感需求,并且所有的素质发展都具有一个关键期,合理利用关键期,素质发展会事半功倍,但错过了关键期则会事倍功半。

于社会发展需要而言,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不容半点疏忽,但显然可见,国民的感性体验能力还不能与经济及科学生产力的发展同步。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创造全人类的幸福,而幸福社会的前提是每个个体都具有体验幸福的能力[4],这种能力就必须由感性素质加以决定。

2 感性素质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审美环境的恶劣影响

在中国大多数学校里,由于实施统一化管理,学生被要求每天穿着相同、刻板的运动型校服上课,禁止标新立异,这种做法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扼杀在摇篮里,处于发展期的他们错失了感性素质最佳的发展时机。反观国外,譬如英国、日本等国家,同样的管理统一化,而他们校服的设计更富质感、更为美观,显然,其感性品质的追求达到更高水平。此外,相较于国外迪士尼、宝莱坞电影公司出品的等等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国内影视作品大多粗编滥造,尤其是部分拙劣恶俗的儿童动画片,涵盖了大量错误的价值观,让孩子从小就身处恶劣的审美环境之中,感性素质的发展受到严重压制。

2.2 教育结构的失衡

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局限地重视科学、重视理性,局限地将逻辑思维培养和“双基”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核心位置[5],这一情形让不少家长把大量理性的、知识性的东西堆积在孩子的童年,剥夺了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并且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竞争力而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使艺术学习也带有了功利性。

2.3 艺术教育过于“专业化”

美术教育分为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两种方式。与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胸有成竹”相反,“胸无成竹”式教育重点关注教学动态过程,注重教学过程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因思而挥,因形而发,从而培养感性素质[10]。在实行“胸无成竹”式教育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给予适时的点拨,而非一味地填塞式讲解,多留时间给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感悟。同时尽量采用写生等方式进行教学[11]。因为写生有别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是一种灵活本真的艺术形式,它打破了常规死板的临摹范画,是培养感性素质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3 感性素质的提升途径

中国当下的审美匮乏问题越演愈烈,感性素质的提升已然迫在眉睫。就提升途径而言,成长环境和艺术教育是两大主要因素。

3.1 成长环境的改善可以由以下三个阶段组成

3.1.1 回归原态去体验和发现美

与其他的艺术教育相比,音乐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是最早产生审美反应的。以学琴教育为例,学琴没有视觉的造型,没有言语的符号,是最纯粹、最直观、最感性的艺术[12]。除此之外,学琴还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提供了最复杂的综合刺激。

对照组患者进行内瘘穿刺的总次数为1450次,其中共有110次出现穿刺点出血的情况,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为7.58;观察组患者进行内瘘穿刺的总次数为1450次,其中共有51次出现穿刺点渗血的情况,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3.52。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美是要沉下心来慢慢发掘的,心浮气躁、紧张匆忙是体验不到美的内涵的。只有我们放松情绪,有意识地亲身体验自然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用心去感受、领悟,从而直观地获得感性体验,融入到一个美的领域,感性认识才得以得到发展。

3.1.3 变换节奏让生活融入美

孩子们到了一定的认知阶段,就已经具备接收和寻求美的感情需求和观察力了[7]。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可以借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比如一束花的放置、一幅画的悬挂等,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寻找其中的相似与不同点,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从而奠定他们感性认识的基础。

1)严格执行入河排污口设置申批程序。取缔非法入河排污口,对不达标或未经处理的废污水严禁入河,控制各水域的排污总量不得超过其水功能区的限制排污总量。

3.1.2 提高认识去探索和追寻美

3.2.1 美术教育主要体现在“胸无成竹”式教育

在生活中美术、音乐等艺术是极为重要的。音乐中蕴含着美的旋律,美术则能产生美的联想,两者组成了感性空间[8]。除了体味自然与生活中的细碎美以外,我们适当鉴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参加一些国际画展或是音乐演奏会。另外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适当变换节奏,体会每门学科蕴含的独特之美,让生活也融入美[9]

3.2 如今,感性的艺术教育主要由美术教育以及音乐教育两方面开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结构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智能等。”和普通中学相比,职业中学学生的智能往往带有较强的专业色彩,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对风俗民情、历史文化、名胜古迹、风光景物很感兴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强,对编程、归类感兴趣;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身体运动智能强,善于动手实践、革新创造……职中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多样而复杂的,这为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启动阶段模块间不均压问题分析//赵洋洋,李坤,董朝阳,吉攀攀,俎立峰,马俊杰//(24):92

在中国的课堂上,艺术教育没有独立的完备体系,往往只能以普通知识教育的形式进行教授,学生难以发现和挖掘其中多样的美感以及丰富的内涵[6]。由此,一些受艺术吸引或对艺术颇有天赋的学生常常通过校外兴趣班补习艺术课程,但收效甚微。

3.2.2 音乐教育

2006年,学者王又佳提出:随着哲学逻各斯中心主义向后黑格尔时代的转向,建筑语言逐渐消除了作者(设计者)的主体地位:建筑的阅读不再是作者(设计者)到文本(建筑),再到读者(使用者)的限定式解读,而是形成了作者、读者双方的共同作用[10]。下文在平面符号的对比中将会说到民宿中的新增墙体,这些新增墙体分割了不同功能的空间,提升了住宿者的居住品质,也符合现代人的住宿要求。设计者在表义自我意识的同时满足了住客所需,当然这种需求包含“物”与“神”两方面。

4 感性素质的应用研究方向

中国目前的感性教育尚且局限于广告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学、美术绘画等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作用于视听知觉完形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情感体验能力三方面的提升[13]。但感性素质的能量远远不止发挥至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

4.1 儿童教育

周海宏教授指出:“对成人进行审美教育,是亡羊补牢的事!人的审美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抓住童年素质发展的关键期进行审美教育,效果是事半功倍,几次审美体验的强刺激,会影响孩子一生对艺术的热爱[14]。”而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是最纯粹的感性艺术,具有非视觉性、非语义性等特点。欣赏音乐不需要符号识别、逻辑推理、事实判断,也不需要依赖社会经验[15]。所以,遵循儿童心智成长规律的,以“审美为导向,快乐为核心”为原则多视角地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以助于感性素质的培养,让儿童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4.2 现代高校教育

社会的进步需要文化来滋养个性化的创造力,更需要现代大学生中的新兴创造者。为此,现代高校教育首先必须为现代大学生提供培养自我感觉、激活审美感觉、启发创造性思维的帮助。第一,高校教育要改变僵化的知识灌输形式而转向对学生自我内在“感觉”的引导,形成具有自我“本色”的感知习惯[16]。要让学习者通过体验现实世界,从而明白:认知美并非去了解事物的客观属性,而是去寻找主观感觉,进入精神知觉的层面,进而能更有效地以自己的感觉能力进行精神活动;第二,审美教育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追求以人的感觉而不是功利性为优先的文化,提升对客观世界的审美鉴别能力,从而学会感知与表达美。同时教师应用心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动向,了解其文化背景,帮助其建立更加有益的内在自我感知环境,并在尊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世界的前提下,以情感教育的方式培养、激活其感情世界,形成独创的思维模式;第三,学生的创造能力取决于其整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在教育的设计上,提倡传统的做法与数字时代的功能相结合:有选择地开设文学、美术、电影、经济、人文素质、自然科学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17]。此外,教师与学生应建立起亲密的学术联系,开展深层次的对话和互动,从而找到素质培养的对话切入点。最重要的是,将艺术素质与艺术应用有序融合并予以实践。

4.3 高层次创新人才

感性素质在培养“顶尖人才”、“领袖人才”、“杰出人才”、“创造人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8]。随着社会进步,高科技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安逸的同时,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持续弱化。知识是载体,而直觉、灵感和想象力是创新的催化剂,这些高层次创新人才所必备的素质都可以通过感性素质的培养中提升。

(69)喜马拉雅鞭苔 Bazzania himlayana(Mitt.)Schiffn. 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

5 展望

缺乏艺术教育的民族,是文化落后的民族;缺少审美追求的社会,是野蛮生长的社会;缺少艺术审美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人生。所以说,培养感性素质是全民素质提升的必要途径,提升全民感性素质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吕琳,陈静,刘晖.景观学基础教学中感性素质培养研究——法国波尔多国立高等建筑与景观学院课程设计的启示[C].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2010:369-373.

[2] 邵丽.培养艺术修养提高感性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258-259.

[3] 程宏燕.技术的感性文明与城市生态文化建设[J].生态经济,2011,(5):187-191.

[4] 唐晓育,赵艳.幸福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57-258.

[5] 李广,马云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特征及其文化阐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54-158.

[6] 成志勇.浅谈当下美术教学中感性素质培养缺失现状及其根源[J].大众文艺,2014,(6):234.

[7] 张伟.说感性涵养[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14,(1):112.

[8] 高蕾.情感·艺术·生态式艺术教育——试论儿童情感教育的审美模式[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 宋博杰.小议地理教学中审美感性素质的培养[J].才智,2011,(1):140.

[10] 成志勇.“胸无成竹”--浅谈美术教学和感性素质的培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1):249.

[11] 林蔚然.情心入画境--以审美感性培养为导向的高职美术专业中国画教学初探[J].美术界,2016,(12):69.

[12] 吴禺春.素质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感性优势探析[J].北方音乐,2013,(7).

[13] 吕尚彬,兰霞.关于广告学专业人才基本知识与素质及能力结构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3-88.

[14] 王东方.周海宏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7,(1):74-76.

[15] 周海宏.音乐何须“懂”[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16] 吴耀华.现代高校教育中审美的感性素质培养[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7-30.

[17] 薛红.美学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31-137.

[18] 郭捷,尹萍.艺术美育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教探索,2012,(1):79-83.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43.189

本文引用格式: 肖凯璇,刘晓柳,李金萍,等.感性素质的缺失原因分析及提升途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3):312-31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7BSH119)。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余桂林。

标签:;  ;  ;  ;  ;  ;  ;  

感性素质的缺失原因分析及提升途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