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金纹细蛾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陕西金纹细蛾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文耀东[1]2004年在《陕西金纹细蛾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苹果金纹细蛾是陕西乃至全国苹果产区的主要潜叶性为害的害虫之一。该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果树的叶片和果实提早脱落,导致苹果产量严重下降。 一直以来,苹果金纹细蛾在历史上是一种次要性害虫。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破坏了益害生态平衡;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苹果面积的突飞猛进,为该虫提供了适宜的寄主和生态环境,丰富了食物资源空间;苹果产区气温的逐年上升,给该虫的生长发育和安全越冬带来极大的好处。这样,导致金纹细蛾在陕西、山西、山东等苹果主产区连年发生,屡治不下,成为年年注意和防治的害虫主要种群之一。 本研究旨在摸清新生态环境条件下,陕西苹果园金纹细蛾的发生消长规律,制定科学实用的监测技术规范,做好苹果园金纹细蛾的长、中、短期预测预报工作,总结探索合理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 结果如下: ①陕西苹果金纹细蛾的发生消长有规律 金纹细蛾在陕西一年发生5代,越冬代始见期最早在3月上旬,最迟出现在4月下旬。 ②越冬虫口密度与翌年幼虫发生为害有相关性 金纹细蛾越冬虫口密度高,翌年一代幼虫发生为害较重,反之则轻。 ③3~4月份降雨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关系密切 3~4月份降雨量的多少和早晚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关系密切。降雨量充足(10mm以上)且时间早的年份,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偏早,反之则偏迟。 ④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与翌年该虫发生的迟早有密切关系 冬季12月和早春1~2月平均气温超高,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越早,反之则迟。 ⑤降雨对金纹细蛾成虫发生高峰有显着影响

石勇强, 陈川, 惠伟, 唐周怀, 郭小侠[2]2003年在《金纹细蛾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金纹细蛾是苹果等果树上一种常见的潜叶性害虫 ,东亚特有种 .自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金纹细蛾的危害在我国逐渐加重 ,成为果园的主要害虫之一 ,1992—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大暴发 .本文就国内近年来在金纹细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方面作以综述 .

吕兴[3]2014年在《保定苹果主要害虫和捕食性天敌发生动态及害虫预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人们对优质苹果的要求不断提高,而苹果害虫的发生危害和农药的滥用严重制约着优质苹果的生产。苹果害虫危害严重不但与苹果种植户的害虫综合防治意识低有关,还与苹果园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和防治关键期等基础研究不足有关。苹果园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还不够清晰,也缺乏简便易行的害虫预测方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在保定市和望都县的不同苹果园对梨小食心虫、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绣线菊蚜和苹果全爪螨等害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同时也对苹果园和周围麦田系统中小花蝽、瓢虫和草蛉等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并探索利用积温法和物候法对主要害虫的发生关键期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如下:1.苹果园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利用性诱剂诱捕法对梨小食心虫、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和桃小食心虫等成虫的田间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单植苹果园、苹果和梨混栽的果园发生规律基本一致,梨小食心虫发生世代比较整齐。在有桃树混栽的苹果园,梨小食心虫夏季世代重迭严重,难以确定年发生世代数。尽管果实套袋措施完全能够控制该虫对果实的为害,但该虫通过蛀食嫩芽和嫩梢可以完成世代发育并能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在七里铺果园,2012年和2013年金纹细蛾的种群数量明显低于2011年,同期诱捕数量由2011年的816头降低到102头,休眠期清扫落叶的措施对该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多年来苹小卷叶蛾性诱剂诱捕器诱蛾量一直很低,与田间较高的危害率不相符,这可能与该虫性诱剂质量有关;从苹小卷叶蛾越冬虫态和越冬部位调查结果来看,苹小卷叶蛾以二龄和叁龄幼虫在果树老翘皮、剪锯口、树上枯叶和芽鳞片等多个部位越冬,越冬幼虫虫龄的不一致导致越冬代成虫出现两个峰值。在套袋苹果园,桃小食心虫发生数量很少,整个生长季仅诱到15头~26头雄成虫,因此套袋技术完全可以控制桃小食心虫的种群数量和危害。采用目测法调查苹果园绣线菊蚜和叶螨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绣线菊蚜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分别是春季夏高峰和秋季高峰,春夏季发生高峰造成的危害严重,需要重点防治,秋季发生高峰蚜量很少,不用防治。苹果园叶螨调查结果显示,果园内不同年度间叶螨的优势种类和种群数量变化很大,七里铺苹果园2012年之前优势种是山楂叶螨,而2012年~2013年优势种变为苹果全爪螨并且种群数量逐年增多。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苹果叶片上害螨的活动螨数量和螨叶率有极显着的正相关性,这一相关性为制定叶螨德尔防治阈值提供了一种新思路。2.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发生规律麦田中蓄养了大量捕食性天敌,瓢虫是天敌中的优势种,麦田内捕食性天敌在小麦完熟收割期间达到向苹果园迁移的高峰期;小花蝽在早春是苹果园内捕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6月份瓢虫和草蛉从小麦田迁移至苹果园后成为苹果园中的优势天敌种群,至6月中下旬各种捕食性天敌数量达最高,捕食性天敌对绣线菊蚜的控制作用最明显,蚜虫很快被控制,蚜虫骤减之后,捕食性天敌开始大量迁出果园。3.苹果主要害虫的预测预报分析多年来苹果害虫发生动态,结合同期的温度资料,利用积温法和物候法对苹果主要害虫的发生关键期进行了预测研究,初步归纳出主要害虫防治适期所对应的8℃以上积温及苹果物候期,整理出一套苹果园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案。

王胜永[4]2005年在《淮北地区金纹细蛾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表明,金纹细蛾在淮北地区全年发生6代,第六代发生不完全,田间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越冬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一代5月下旬,第二代6月中下旬,第叁代7月下旬,第四代9月上旬,第五代9月底到10月上旬。一年中成虫最早出现为3月中旬,最晚结束为10月下旬。有世代重迭现象。 金纹细蛾成虫在产卵时多选择已伸展开的幼嫩的叶片,而不在已停止生长的较老的叶片上产卵。幼虫在苹果树内属于普通的二项分布,在苹果树林间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 金纹细蛾对苹果前期生长为害轻,但虫量增加很快,到第3、4代虫量方达到引起落叶的水平,因此造成果实早落及树体生长被抑制等,从而对翌年的苹果产量影响严重。 确定了查化蛹进度定田间调查日期、查天敌致死率定防治指标、查虫斑密度定测报结论的短期测报方法。 在化学防治中,从成虫盛发期到初孵幼虫蛀入叶片,尚未出现网眼状虫斑前,及时喷洒杀虫剂对成虫、卵、初孵及低龄幼虫均有较好防效。防治金纹细蛾成虫以灭扫利和速灭杀丁效果为好,而防治斑内幼虫以灭幼脲和灭扫利效果好。 提出了及时彻底清园、喷洒铲除剂、做好树体修剪、加强肥水管理、加强化学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利用性诱剂诱杀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淮北地区许多果园推广后,田间虫叶率均控制在1%以下,原为害严重的果园,现已基本不见金纹细蛾的踪迹。

石勇强, 郭小侠, 陈川, 唐周怀[5]2009年在《金纹细蛾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金纹细蛾是苹果产区一种重要害虫。此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天敌利用及性诱剂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应大力推广应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同时结合天敌防治运用生物源农药,推广性诱剂引诱,既能取得较好防效,又不污染环境,以达到经济、有效、安全的目的。

张金钰[6]2011年在《生境对金纹细蛾寄生蜂影响及优势寄生蜂空间动态与寿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苹果园金纹细蛾寄生蜂的空间分布动态以及果园生境对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发生量的影响,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在陕西洛川和杨凌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每样点选定代表树1株,将树冠划分为20个资源单位,每个资源单位随机抽取5片金纹细蛾危害虫疤叶调查统计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种类数量。在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温度分别为10、15、20、25℃,浓度均为300g/L等体积比的混合糖液(葡萄糖、果糖、蔗糖)、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的营养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羽化以及温度、营养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纹细蛾的寄生蜂有5种(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跳小蜂、羽角姬小蜂、寡节小蜂)。在不同生境的果园,金纹细蛾危害率表现为:弃管园>杂草幼园>杂草老园>无草老园>套种幼园>覆膜套种幼园,嘎啦>富士>秦冠>红星;丝角姬小蜂数量表现为,杂草老园>杂草幼园、无草老园>套种幼园>弃管园>覆膜套种幼园,嘎啦>秦冠>红星>富士;茶细蛾绒茧蜂数量表现为,弃管园>杂草幼园>无草老园>杂草老园>覆膜套种幼园>套种幼园,嘎啦>秦冠>富士>红星;跳小蜂数量表现为,仅在杂草老园果园发生,嘎啦>红星>秦冠>富士。金纹细蛾幼虫、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跳小蜂在树冠的聚集度均在1≥λ≥0.88范围内显现出来,金纹细蛾幼虫、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跳小蜂树冠空间分布型整体均趋向于聚集分布。金纹细蛾幼虫偏向于树冠内侧和下层,东、北2侧多于西、南2侧,丝角姬小蜂和跳小蜂偏向于树冠内侧和下层,丝角姬小蜂为北侧最多,跳小蜂为北侧最少,茶细蛾绒茧蜂在各个方位分布比较均衡。结果还表明,丝角姬小蜂蛹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温度在15℃以上时茶细蛾绒茧蜂蛹历期在30 d以下,温度低于15℃时其对茶细蛾绒茧蜂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羽化率均表现为25℃﹥20℃﹥15℃﹥10℃,在25℃时丝角姬小蜂的羽化率达到(93.33±3.33)%,温度低于15℃时其羽化率低于50%;低温能延缓茧的发育,但不会导致茶细蛾绒茧蜂在蛹期死亡。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长短均依次为10℃>15℃>20℃>25℃;不同营养条件下,2种蜂成虫寿命均表现为混合糖液>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温度和营养对丝角姬小蜂寿命的影响未表现出交互作用,而对茶细蛾绒茧蜂寿命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果园生境对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的发生有密切的影响,精细的管理果园是减轻金纹细蛾的有效途径。在时空动态上,金纹细蛾优势寄生蜂中茶细蛾绒茧蜂又显得跟随性以及数量均高于丝角姬小蜂和跳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可以作为金纹细蛾生物防治的首选寄生蜂。金纹细蛾天敌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发育、羽化与温度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寿命与温度、营养关系密切,在10℃下饲喂葡萄糖、果糖、蔗糖混合糖液有利于延长2种蜂的寿命。

葛鹏, 张秋红[7]2017年在《渭北旱塬区苹果园金纹细蛾发生与防治》文中指出陕西永寿地处渭北旱塬,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县栽植苹果40万亩。近年来,该产区金纹细蛾普遍发生,严重园被害叶率高达100%,影响叶片功能,造成提前落叶。为弄清金纹细蛾发生规律,为大面积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从2013年开始,用4年时间对金纹细蛾开展性诱剂监测调查,摸清了其在永寿旱塬果区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1为害特点金纹细蛾是苹果潜叶蛾的一种,主要危害

武志强[8]2012年在《金纹细蛾在运城市苹果园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金纹细蛾又名苹果细蛾、潜叶蛾,在我国陕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甘肃等地均有分布,是全国苹果产区的主要潜叶性危害的主要害虫之一,寄主广泛,在苹果、海棠、梨、桃、山楂等多种蔷薇科果实上均能造成危害。由于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农村种植结构改变和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陕西、山西和山东苹果主产区金纹细蛾连年发生,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质量,成为连年防治的主要虫害之一。运城市是山西省主要果树生产基地,主要包括苹果、梨和

马丽[9]2008年在《陕西洛川苹果园昆虫群落与优势种群动态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洛川地区苹果园的调查,对洛川苹果园昆虫群落的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苹果果园昆虫群落和优势种群动态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川苹果园地面节肢动物组成有2纲14目60多科的100多种,其中,害虫分属于8目48科80余种,天敌分属于7目14科24种。昆虫群落优势度较高,优势种突出,种间竞争剧烈,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不同生境中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变化各不相同,益害比值不同,苹果幼龄园益害比值为1:7.51,成龄园益害比值为1:45.67。苹果幼龄园和成龄园昆虫群落随时间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套种幼龄园出现高峰比成龄园时间长,单株数量多,而且不同套种园区数量也不相同。用最优分割法将昆虫群落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利用差异显着性对树冠不同方位的昆虫数量分布做了分析,得出昆虫数量中部>上部>下部、南>东>北>西、内侧>外侧,东南西北、内侧与外侧差异不显着,上部与中部、中部与下部差异极显着,上部与下部差异不显着。利用系统聚类将昆虫群落在20个方位的聚类分为叁个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种群发生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同。绣线菊蚜数量于7月初达到顶峰,金纹细蛾幼虫在9月下旬种群数量呈指数型攀升,山楂叶螨9月份初出现最高峰。在不同调查时间叁种优势种相对多度不同。不同方位上优势种群数量和差异性不同,绣线菊蚜中>上>下、南>东>北>西、内>外,金纹细蛾下>中>上、北>东>西>南、内>外,山楂红蜘蛛上>中>下、东>西>北>南,内>外。叁优势种水平方向差异不显着,垂直方向上差异各不相同。叁种优势种在苹果树冠分布均属于聚集分布且与密度有关,个体间相互吸引,并有个体群的出现,在不同的调查时间,叁优势种聚集度不同。系统聚类将种群在苹果树冠20个方位上分为不同的区域,且不同方位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迭指数不同。在垂直方向上山楂叶螨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2.6566,山楂叶螨与绣线菊蚜重迭指数高;在水平方向上山楂叶螨主要在东西部分布,金纹细蛾主要在东西北叁个方位分布,绣线菊蚜则主要在东南部分布,山楂叶螨和金纹细蛾的重迭指数高。时间上,叁个优势种生态位最宽的为金纹细蛾,山楂叶螨和金纹细蛾的重迭指数高。害虫与天敌的关系中,不同地区树冠不同方位的寄生率不同。树冠各个方位的寄生率杨凌地区明显高于洛川地区,杨凌地区为45.27%,高于洛川地区的27.04%。从20个资源单位来看,杨凌地区最高寄生率为93.42%,而洛川地区最高为49.33%。寄生蜂在果树树冠属于均匀分布,个体间是相互排斥,与寄主的“跟随效应”不明显。

孟山栋[10]2017年在《黄土高原苹果叶部主要害虫现状与管理标准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第一苹果生产大国,在苹果生产中,害虫防治是一项关键任务。然而,由于害虫防治中的不当操作而引起的果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管理方式的改变,叶部害虫上升为苹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为解决害虫防治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以黄土高原苹果叶部主要害虫为研究对象,应用标准化理论与方法,探索苹果叶部主要害虫的标准化管理措施,对于我国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叶部害虫发生和防治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当地苹果叶部害虫种类多,但以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Fischer von Roslerstamm)、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ander Goot和金龟子为主。在害虫防治中,果农过度依赖化学防治,且防治依据主要为个人经验和害虫防治历,采取定期喷药的方式,盲目性较大。此外,苹果树老龄化、高种植密度以及清耕制果园的大量存在,增加了害虫发生的生态适宜性,同时减弱了天敌的控制作用,不利于对叶部害虫的持续控制。通过分析害虫发生的原因,制定黄土高原苹果叶部主要害虫的管理策略,包括3大部分和5项措施。3大部分是从引起叶部害虫发生严重的原因出发,包括增强树势、提升天敌控制作用及规范防治方法;5项措施是从引起叶部害虫发生严重的苹果生产现状出发,包括间伐、疏花疏果、生草、土壤改造、标准化防治措施。根据5项措施的实施目的,将上述防治策略的实施过程分为4个步骤,首先减小果树负载,通过间伐和疏花疏果来实现,这一步也可增大果树生长空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其次,提升土壤肥力,通过土壤改造和生草修复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合理疏花疏果减少能量浪费;再者,通过生草,增加果园植被多样性,提升天敌的控制作用;最后,通过测报,制定叶部主要害虫的标准化防治措施,在防治关键点采取措施。在标准化防治措施制定过程中,通过研究苹果叶部主要害虫随苹果树生长周期的动态变化规律,找到防治的关键时期,结合各害虫自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关键,从整体角度来制定叶部主要害虫的标准化防治措施。休眠期清园及翻耕树盘;在一年不同时期,依据害虫生活习性,设置黑光灯、糖醋液性诱剂、黄板等进行诱杀;化学防治关键期在果树萌芽期及幼果期,结合性诱剂、糖醋液及黑光灯等对害虫进行监测,虫口基数大时及时进行药剂涂干或喷雾,对于控制叶部主要害虫全年的危害程度很关键。

参考文献:

[1]. 陕西金纹细蛾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D]. 文耀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2]. 金纹细蛾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进展[J]. 石勇强, 陈川, 惠伟, 唐周怀, 郭小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 保定苹果主要害虫和捕食性天敌发生动态及害虫预测方法研究[D]. 吕兴. 河北农业大学. 2014

[4]. 淮北地区金纹细蛾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D]. 王胜永. 南京农业大学. 2005

[5]. 金纹细蛾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 石勇强, 郭小侠, 陈川, 唐周怀.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6]. 生境对金纹细蛾寄生蜂影响及优势寄生蜂空间动态与寿命[D]. 张金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7]. 渭北旱塬区苹果园金纹细蛾发生与防治[J]. 葛鹏, 张秋红. 西北园艺(果树). 2017

[8]. 金纹细蛾在运城市苹果园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武志强.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

[9]. 陕西洛川苹果园昆虫群落与优势种群动态研究[D]. 马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10]. 黄土高原苹果叶部主要害虫现状与管理标准化[D]. 孟山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标签:;  ;  ;  ;  ;  ;  

陕西金纹细蛾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