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艾滋病病毒“窗口期”干预措施的体会论文_王静

漾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72500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窗口期”干预措施的体会。方法:选取患有艾滋病处于“窗口期”者55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3月-2016年8月间,参照预防措施的差异性将其分组,即参照组20例(常规预防)和观察组(针对性预防),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感染率较参照组较优,P<0.05。结论:对于艾滋病病毒“窗口期”者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阻断传染途径,该预防措施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窗口期”;血液质控;输血安全

经各种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HIV病毒在机体繁殖需要较长时间;且形成体内HIV抗体亦需要一段时间,故自感染HIV到能检查到HIV病毒或者HIV抗体阶段被视为“窗口期”。卫生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窗口期”时间在2-6周。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血液以及母婴等途径传播,故在临床中必须要重视艾滋病病毒“窗口期”的干预工作,以降低感染率。基于此研究背景,现对我中心处于艾滋病病毒“窗口期”者55例的临床资料作分组试验,给予不同的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整理入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部)55例处于艾滋病病毒“窗口期”者均筛选自于2014年3月-2016年8月间前来诊治的患者;本次研究均报经伦理学会批准;依据预防措施的差异性分组,即观察组(35例)、参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19:16,年龄介于23-78岁,平均年龄(33.14±8.14)岁;参照组:男女比值12:8,年龄分布21-76岁,年龄均值(31.42±7.65)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甚微,(P>0.05),可用于临床预防对比中。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IV/AIDS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1]的要求相一致;年龄均超过18岁者;均签署同属意书者。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障碍者或者有精神病家族史者;患有重要智力障碍者;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病者。

1.3预防措施

1.3.1 常规预防 参照组实施常规预防管理,即嘱咐患者定期复查、饮食指导;同时嘱咐患者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分的睡眠。

1.3.2 针对性预防 观察组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于艾滋病病毒传染“窗口期”者因病情的未确定性,更易产生焦虑、担心等负面心理;对此,本中心选取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以及心理学专业成员组成小组,定期对患者给予以疏导;利用心理访谈室,保证患者的隐私不被侵犯,可采取放松疗法、倾诉法、呼吸法等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像散步、打太极等。(2)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艾滋病的形成和传染途径、预后效果等相关知识,并发放健康手册。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①在行夫妻行为应正确的使用避孕套;②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发生皮肤破损的现象时应及时消毒处理;③及时医治XX病,减低HIV感染的几率。④勿去不正规的机构做卖血交易等;⑤切勿去非法医疗机构做介入或者有创性医治;⑤注意不和他人共同使用注射器或者相关的体液交换器具,如剃须刀、牙刷等之类的生活用品。⑥女性者应避免妊娠,若妊娠者需到医院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治疗。(3)输血感染预防:在“窗口期”的患者因病毒无法查出,故可通过血液传播导致感染或者致病等;但在“窗口期”内献血很难查出病症,因而必须要重视血液检查。①登记献血详细信息:患者应在此期间严谨献血,血站工作人员需规范采血,严格执行血型定型以及血液成分分析等操作;严禁使用未有详细记录的血液的资料。②对临床血液和血液制品予以全面的病毒灭活操作,提高输血的质量。③筛选血缘:对于献血者的血液予以全面的观察,掌握献血者的血缘以及以往病史、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立全面的电子健康档案,保证献血者的个人资料的保密性。

1.4观察指标

依据SF-36量表[2]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予以评估,该表是经研究人员指导后由患者独自完成的;该量表共包括36个项目,维度设有8个,主要有精神正常(MH)、情感功能指标(RE)、社会功能指标(SF);活力指标(VT);总体健康指标(GH);躯体指标(BP)、生理功能指标(RP)以及生理指标(PF);总积分越高维度功能就越高。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用SPSS22.0软件予以分析,对正态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两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感染率对比 经随访观察组,感染其他人者1例(2.8%);参照组3例(15.0%);前者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3讨论

在临床中,健康人经艾滋病病毒传染后,需在2-6周内,才能于血液中检查到抗艾滋病病毒抗体存在;而处于“窗口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中,虽然未能检查到抗体,但其血液和阴道分泌物、血液中均已然存在艾滋病病毒,且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窗口期”的症状较复杂,初期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体重降低、伤风等表现。病情加重后,临床表现增多,如血肿、单纯疱疹、紫斑以及伤后不止等症状;由此可见对艾滋病病毒“窗口期”的预防尤为重要。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感染率显著优于参照组,由此提示处于艾滋病病毒“窗口期”者行使针对性预防措施,取效甚佳。针对性预防则主要着手于患者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干预,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避免患者形成负面心理;通过健康宣讲以及发放相关的健康手册,提高患者预防意识和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加大对患者的联系力度,随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建立微信、QQ等联系方式;此外,还需重点把握切断血液输血感染病毒途径,就当前的技术角度层次而言,还未能将经病毒传染的血液机通过常规检查得以检测出,故需加大无偿献血力度以及合理控制无偿献血条件;谨慎检测捐献者和血源者的血液,亦包括其血缘关系、病史、严格的体格检查等,继而创建综合系统的控制防御措施,加强实施控制输血传播风险的方式,最终降低输血的不安全因素。在临床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缩短“窗口期”的检测时间,加大对血液质量的保护,可有效的控制输血病毒传播。

综上所述,对处于艾滋病病毒“窗口期”者实施针对性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学琴. 艾滋病病毒(HIV)传染“窗口期”及预防与控制措施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2012,10(04):203-204.

[2]彭志行. 基于抗病毒治疗与艾滋病疫情关联的统计模型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06(11):12-13.

作者简介:王静(1981年4月-)云南漾濞 汉族 主管检验师医学检验 本科 主要从事检验工作。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实施艾滋病病毒“窗口期”干预措施的体会论文_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