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论文_苏秋花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论文_苏秋花

苏秋花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一小学 36240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呢?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各种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提高教学实效

1.创设视频情境。很多小学生都喜爱影视剧,无论是纪录历史的还是反映现实的,只要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都应精心挑选并珍藏,以便创设教学过程中的视频情境。譬如,《建设用中国特色的理论演讲材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前后后》《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改革开放二十年居民生活的比较》《秦长城的修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等可用来创设《社区,我的大“家”》《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的影像情境。

2.创设问题情境。人贵有疑,人贵善疑,人贵思疑。人对问题的解决总是从疑问处开始的。在每一个知识点的传授中,老师若能创设出一个又一个跟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劳动靠自己的双手》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由故事中的人物导入课题,又通过课件显示古代文明之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让学生思考唐僧为什么要远离家乡,跋山涉水去印度呢?我们应该学习唐僧的什么精神?这下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营造了浓厚的探索学习氛围。

3.创设感悟式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处处考虑学生学习实际,创设一些给学生参与、思考的感悟体验的情境,以此渲染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譬如在《和睦相处》一课中,我将课文中几个小朋友由于不遵守规则,游戏玩不下去到后来知错就改,遵守规则,开心游戏的几个场景,制作成动画形式,将课文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观看中明白了在游戏中人们都要遵守规则。进而欣赏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的场景画面,又深刻地感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规则,人们都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才能井然有序,才会这么开心快乐幸福。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全体同学的参与,课堂教学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营造氛围,提高教学实效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把所学归于生活,就必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加强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看录像、听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的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

因此,导入课文的环节很关键,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 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如《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也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或是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领学生参观学校或公共场所的残疾人设施。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明白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为残疾人让座、让道。这样创设了适宜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利用资源,提高教学实效

虽然课标中一再强调要活用教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是纵观我们的思品课堂,把教材当作“圣经”来崇拜。一学期下来,只要把教材上的内容上完,就以为完成教学任务,万事大吉了。其实,教材永远做不到和社会的变化同步,有一些内容也不符合我们本地区。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提高教育实效。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我认为有以下方式:(1)把适合孩子理解的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社会热点事件引进课堂教学。比如上《世界上的国家》,我课前布置孩子了解近期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上课时让孩子找出这些事情发生在哪个国家、在地图上什么位置。这样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探究世界的兴趣,同时了解了一些国家地理位置,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引进课堂教学。(3)把本地传统文化引进课堂教学。(4)把其它学科资源引进课堂教学。

论文作者:苏秋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论文_苏秋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